图书介绍
国际事务概览·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9卷 欧洲的重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国际事务概览·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9卷 欧洲的重组](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4488638.jpg)
- (英)阿诺德·汤因比,维罗尼卡·M·汤因比编著;劳景素译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 ISBN:978753274220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794页
- 文件大小:145MB
- 文件页数:856页
- 主题词: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史料-1939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际事务概览·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9卷 欧洲的重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走向经济复兴的最初步骤1
第一章 战争的经济后果&R·G·霍特里3
第二章 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F·艾什顿-格沃特金22
引言22
第一节 联总的起源24
(一)关于需要成立战后救济组织的早期认识24
(二)1941年9月在圣詹姆斯宫召开的盟国政府代表会议及其结果29
(三)1942年2月2日提出的“战后救济大纲的建议草案”以及美国国内的反应31
(四)1942—1943年的3个协定草案36
(五)1943年10月劳—凯恩斯代表团前往华盛顿40
(六)1943年11月9日的最后正式协定42
(七)资金的供应44
第二节 联总全会及其工作50
(一)1943年6月30日盟国间委员会提交全会第一届会议的报告50
(二)全会的各次会议(1943年11月—1946年12月)52
(三)全会所属各委员会及其工作56
第三节 联总行政部门的人员和组织59
(一)工作人员的聘用59
(二)华盛顿总署62
(三)欧洲地区署64
(四)中国署67
(五)服务处与派遣团68
(六)同“受援国”的关系69
第四节 物资供应的管理工作73
(一)关于估计和满足进口物资需要的政策73
(二)物资供应规划的发展与执行80
第五节 实地工作87
(一)联总同军事当局和“受援”国政府所达成的协议87
(二)对“受援”国家的善后救济工作90
(三)营救在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和中东的“难民”101
第六节 联总的解散109
第七节 对联总成绩的评价111
第二编 东欧123
第一章 波兰&西德尼·洛厄里125
第一节 1941年6月至1943年11月的俄波关系125
(一)纳粹侵俄的影响125
(二)波兰国内抵抗运动部队之间的冲突135
(三)关于边界和国籍争端的初步迹象137
(四)卡廷事件140
(1)1943年4月26日俄波断绝外交关系140
(2)后来的事态发展148
(五)苏联扶植的政府和军队的由来152
(六)德黑兰会议上的波苏边界问题156
第二节 红军在波兰159
(一)1944年1月红军进入波兰159
(二)国家军部队与红军的最初几次接触167
第三节 华沙起义(1944年8月1日—10月3日)176
(一)起义的发动176
(二)斯塔雷—米亚斯特科之围186
(三)米科拉伊奇克未能实现的政治方案190
(四)起义的结束192
第四节 从华沙起义到雅尔塔会议197
(一)莫斯科的10月会议197
(二)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卢布林波兰临时政府209
第五节 1945年2月4—11日雅尔塔会议上的波兰问题212
(一)三大国的态度212
(二)雅尔塔会议上关于波兰问题的讨论214
(三)罗斯福和丘吉尔为自己在雅尔塔会议上的政策辩护228
第六节 从雅尔塔会议到1945年6月28日波兰联合政府的成立230
(一)波兰对雅尔塔宣言的反应230
(二)关于波兰问题的雅尔塔协议未能履行232
(三)波兰地下政权领袖的被捕236
(四)波(华沙政府)苏友好、互助和战后合作条约(1945年4月21日)239
(五)哈里·霍普金斯的最后一次出使244
(六)16名波兰人在莫斯科受审(1945年6月18—21日)248
第七节 从1945年6月28日波兰联合政府的成立到1947年1月的选举250
(一)民族团结临时政府250
(二)波茨坦会议上的波兰问题253
(三)苏波边界和赔偿问题的解决258
(四)波兰的社会经济情况259
(五)波兰国内的政治冲突261
(六)1946年6月30日的公民投票265
(七)1947年1月的选举268
(八)波兰和西方国家战后关系中的一些纠葛271
第二章 波罗的海国家&西德尼·洛厄里275
第一节 西方国家对波罗的海沿岸各苏维埃共和国的承认问题275
第二节 红军再度占领波罗的海国家281
第三节 苏联占领下的波罗的海国家290
第三章 芬兰&西德尼·洛厄里295
第一节 从1944年春芬俄谈判失败到1944年9月19日缔结停战协定295
(一)1944年初芬兰的处境295
(二)1944年2月至4月同俄国人的不成功的谈判297
(三)1944年6月的俄军攻势和赖提—里宾特洛甫条约及其后果301
(四)苏方的“先决条件”和芬兰的接受304
(五)1944年9月1.9 日停战协定的谈判及其条款306
第二节 从1944年9月19日的停战协定到1947年2月10日的和约309
(一)停战协定签订后的芬兰形势309
(二)德国人被逐出芬兰312
(三)巴锡基维政府和芬兰政治的向左转314
(四)1944—1946年间芬兰的经济问题316
(五)芬兰对“战争罪行”的审判318
(六)佩卡拉政府和1946年3月至1947年2月的对苏关系321
第四章 罗马尼亚&西德尼·洛厄里325
第一节 1944年9月12日罗马尼亚和盟国之间的停战协定325
第二节 导致1945年2月俄国干预罗马尼亚的事态演变327
第三节 格罗查政府统治下的罗马尼亚情况332
第四节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的波茨坦会议:盟国在罗马尼亚和巴尔干问题上的争执333
第五节 波茨坦会议后盟国在罗马尼亚政局问题上的相互关系334
第六节 1945年12月27日的莫斯科协议及其执行情况337
第七节 罗马尼亚的选举340
第五章 保加利亚&西德尼·洛厄里346
第一节 1944年9月祖国阵线政府的组成346
第二节 保加利亚的停战协定348
第三节 波茨坦会议和1945年11月18日的保加利亚选举352
第四节 1945年12月的莫斯科协议和随后的外交照会往来356
第五节 1946年9月8日的公民投票和10月27日的选举360
第六章 匈牙利&西德尼·洛厄里366
第一节 德布勒森政府和停战协定366
第二节 土地改革370
第三节 市议会选举和全国普选370
第四节 经济状况373
第五节 1946年2月至12月的政治事态发展377
第六节 1946年12月一件民族主义分子阴谋案的揭露382
第七章 东欧各国和约的缔结&西德尼·洛厄里385
第一节 战后形势385
第二节 对德国前盟国的几个和约产生经过391
(一)程序391
(二)巴黎和会(1946年7月29日—10月15日)395
第三节 对轴心国附庸国和约的内容398
(一)和约同停战协定的关系398
(二)巴黎和会上讨论的问题和通过的建议401
第四节 和约的最后定本404
第八章 南斯拉夫&休·塞顿-沃森409
第一节 革命政权409
第二节 政治上的巩固412
第三节 对外关系422
第九章 阿尔巴尼亚&休·塞顿-沃森435
第十章 捷克斯洛伐克:1945年春至1947年2月和约的签订&伊丽莎白·威斯克曼443
第三编 希腊(1944—1946年)&威廉·H·麦克尼尔459
第四编 意大利487
第一章 解放了的意大利(1943年9月—1947年2月)&凯瑟琳·达夫489
第一节 引言489
第二节 英美的政策和停战前的保证490
第三节 停战协定的影响和盟国的军事行动(1943—1945年)495
第四节 布林迪西政府成为参战友国497
第五节 盟国管制机构503
第六节 对德作战的意大利武装部队505
第七节 国内政治508
(一)各个反法西斯政党和国王(1943—1944年)508
(二)“六党执政”(1944—1946年)513
(三)1946年的选举和共和国的建立517
(四)共产主义的挑战(1946—1947年)518
第八节 法西斯分子和通敌分子的惩办以及行政机构的清洗523
第九节 盟国管制的放宽527
第十节 战俘和战犯529
第十一节 经济重建531
第十二节 圣地、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等的保护544
关于轰炸罗马问题的注548
第二章 对意和约的领土条款&玛格丽特·卡莱尔552
第一节 引言552
第二节 法意边界555
(一)小圣伯纳德山口556
(二)瑟尼山高原557
(三)塔博尔山—夏贝尔通地区557
(四)蒂内河、韦絮比河和鲁瓦亚河的上游557
第三节 意奥边界559
(一)引言559
(二)战略形势560
(三)居民种族情况561
(四)经济情况563
(五)1946年9月5日的意奥协议564
第四节 意南边界565
(一)引言565
(二)居民种族情况571
(三)经济情况573
第五节 的里雅斯特575
(一)引言575
(二)居民种族情况576
(三)经济情况577
第六节 四大国委员会提交外长会议的报告579
第七节 的里雅斯特自由区581
第八节 意大利的非洲殖民地584
第九节 多德卡尼斯群岛587
第五编 西欧&奇尔斯顿子爵591
第一章 法国593
第一节 国家历史性分裂的永久化593
第二节 解放前的发展趋势600
(一)地下法国以及自由法国运动内部的各种政治趋势和宪政理论600
(二)共产党的崛起604
第三节 戴高乐的独裁统治608
第四节 政党的演变617
(一)旧政党的状况和新政党的兴起617
(二)戴高乐和各政党在制宪问题上的斗争633
(三)第二个回合642
第二章 比利时650
第一节 引言650
第二节 国家的分裂654
(一)种族、语言和宗教信仰上的分野654
(二)政治上的分野659
(三)在王位问题上的分野667
第三节 从解放到1947年3月政治和经济方面的事态发展671
(一)皮埃洛政府以及共产党试图通过抵抗运动夺取政权的尝试的失败(1944年9月—1945年2月)671
(二)第一届范阿克尔政府和王位问题(1945年2月—1946年2月)679
(三)1946年2月大选及此后的事态发展681
第三章 荷兰688
第一节 引言688
第二节 流亡回国后荷兰政府所面临的问题690
第三节 抵抗运动和共产主义694
第四节 旧政治格局的打破696
第四章 丹麦705
第一节 背景705
第二节 解放后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的恢复710
第三节 解放后政治方面的事态发展712
第五章 挪威722
第一节 背景722
第二节 解放时的精神面貌和物质生活状况726
第三节 战后各政党的演变730
第四节 战后在恢复国内经济和调整对外方针上的一些问题734
索引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