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黑戈壁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黑戈壁研究
  • 中国黑戈壁地区生态本底科学考察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2161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304页
  • 主题词:戈壁-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黑戈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的科学意义1

1.1.1 科学发展的热点领域,学科发展的必然1

1.1.2 科学意义与研究的价值1

1.2 戈壁的概念及内涵2

1.2.1 前人研究情况2

1.2.2 戈壁定义与内涵4

1.2.3 戈壁类型、分布与区划5

1.3 研究区地理区位及其自然地理概况17

参考文献20

第2章 黑戈壁地区地貌特征与物质基础22

2.1 黑戈壁地区总体地貌特征22

2.2 典型黑戈壁沉积物特征23

2.2.1 戈壁表层物质特征24

2.2.2 戈壁沉积物粒度特征31

2.3 黑戈壁沉积物粒度特征的环境意义40

2.4 黑戈壁地区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组成42

2.4.1 样品的处理与分析42

2.4.2 典型黑戈壁地区地球化学元素组成43

2.4.3 化学风化特征及其所指示的沉积意义51

2.4.4 基于地球化学元素组成的戈壁物源及迁移过程探讨55

参考文献57

第3章 黑戈壁地区气候特征60

3.1 气候与环境特征分析60

3.1.1 气候与环境概况60

3.1.2 黑戈壁形成的气象条件60

3.1.3 与周边地区气象要素的关系62

3.2 基本气候要素场特征63

3.2.1 日照63

3.2.2 气温64

3.2.3 降水量67

3.2.4 风速67

3.2.5 沙尘暴与扬沙69

3.2.6 蒸发量70

3.2.7 冻土71

3.2.8 干燥指数71

3.2.9 积雪72

3.3 基本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73

3.3.1 年平均气温变化75

3.3.2 年降水量76

3.3.3 年地面风速78

3.3.4 年大风日数80

3.3.5 年沙尘暴日数82

3.3.6 年扬沙日数84

3.3.7 最大冻土深度86

3.3.8 年蒸发量86

3.3.9 积雪变化89

3.3.10 未来黑戈壁地区气候变化趋势(以干燥指数说明)91

3.3.11 小结93

3.4 黑戈壁地区分区气候93

3.4.1 东疆地区94

3.4.2 河西西部地区101

3.4.3 阿拉善高原西部地区105

3.5 主要气候资源及利用对策108

3.5.1 太阳能资源109

3.5.2 风能资源114

3.5.3 几点建议117

3.6 主要气象灾害的类型及防灾减灾对策118

3.6.1 沙尘暴灾害118

3.6.2 大风灾害124

3.6.3 局地洪涝126

3.6.4 高温与干旱129

3.6.5 低温与积雪130

3.6.6 对策与建议131

参考文献132

第4章 黑戈壁地区水系与水文134

4.1 水系分布与流域划分134

4.1.1 水系构成134

4.1.2 流域划分137

4.2 区域水文特征137

4.2.1 戈壁区水文水化学特征137

4.2.2 区域水文特征138

4.2.3 地下水水文特征143

4.3 水资源及其利用145

4.3.1 水资源数量及其分布状况145

4.3.2 水资源利用现状145

4.3.3 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与建议146

参考文献147

第5章 黑戈壁地区土壤148

5.1 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148

5.1.1 土壤类型148

5.1.2 空间分布特征150

5.2 典型土壤成土(发育)过程及因素151

5.2.1 土垫旱耕人为土(发育)过程及因素151

5.2.2 钙积干润变性土成土(发育)过程及因素152

5.2.3 钙积正常干旱土(发育)过程及因素153

5.2.4 石膏正常干旱土(发育)过程及因素153

5.2.5 干旱正常盐成土(发育)过程及因素154

5.2.6 简育干润均腐土(发育)过程及因素155

5.2.7 干旱冲积新成土(发育)过程及因素155

5.2.8 干润冲积新成土(发育)过程及因素156

5.2.9 简育正常干旱土(发育)过程及因素156

5.3 戈壁土壤资源利用157

5.3.1 戈壁土壤资源现状157

5.3.2 戈壁土壤的保护及利用策略157

参考文献159

附图160

附表165

第6章 黑戈壁地区植物与植被资源171

6.1 黑戈壁植物种类与分布特征171

6.1.1 研究地概况171

6.1.2 研究方法171

6.1.3 植物种类组成特点172

6.2 植物分布格局175

6.2.1 植物分布频度与优势种175

6.2.2 物种的分布格局175

6.3 黑戈壁植物区系特征分析177

6.3.1 科的分布型特征177

6.3.2 属种的分布型特征177

6.3.3 黑戈壁地区的植物区系特征与其他荒漠区域的比较180

6.4 黑戈壁地区濒危、特有和保护植物182

6.4.1 主要珍稀物种组成182

6.4.2 特有种植物184

6.4.3 主要的保护植物物种185

6.4.4 保护与珍稀物种的分布与影响因素185

6.5 黑戈壁地区植被组成与分布186

6.5.1 黑戈壁地区植被分类的原则186

6.5.2 植被类型与分布186

6.5.3 不同类型植被组成特征199

6.5.4 影响植被组成与分布的因素202

6.5.5 黑戈壁植被组成与分布规律205

6.5.6 植被类型分布图206

6.6 黑戈壁地区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208

6.6.1 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208

6.6.2 植被资源的保护、维持与区域经济和环境建设213

6.6.3 我国未来黑戈壁植物资源发展战略219

参考文献219

第7章 黑戈壁地区动物资源220

7.1 动物组成和区系220

7.1.1 昆虫220

7.1.2 鸟类221

7.1.3 兽类221

7.1.4 爬行类221

7.2 典型动物分布222

7.2.1 典型植物群落中的昆虫分布222

7.2.2 典型脊椎动物223

7.3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227

7.3.1 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种类227

7.3.2 保护区系统228

7.3.3 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231

7.3.4 保护对策与措施232

第8章 黑戈壁地区可持续发展现状与对策234

8.1 黑戈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34

8.1.1 人口状况234

8.1.2 国民经济状况235

8.2 黑戈壁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机遇238

8.2.1 主要问题238

8.2.2 发展机遇240

8.3 黑戈壁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产业案例243

8.3.1 节水高效特色农业——以伊吾哈密瓜产业为例243

8.3.2 新能源产业——以瓜州风电产业为例244

8.3.3 旅游产业——以敦煌文化旅游产业为例245

8.4 黑戈壁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246

8.4.1 发展节水高效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246

8.4.2 实施新能源经济战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247

8.4.3 发挥品牌优势与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现代旅游产业248

参考文献249

附录一 黑戈壁重要植物名录250

附录二 动物名录256

附录三 黑戈壁土壤剖面262

附录四 科考队成员270

附录五 图件271

附录六 图片2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