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品评秦腔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冀福记,陈昆峰,卢恺编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
- ISBN:7806680887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31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品评秦腔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关爱秦腔1
(一)领导与秦腔1
毛泽东与秦腔艺术&雷天寿1
毛泽东与民众剧团&王志直 吴安平 晨歌 王化莉4
彭德怀同志为《穷人恨》一剧给民众剧团的信9
贺老总和群众剧团&尚爱仁9
习仲勋的秦腔情缘&苏育生12
振兴秦腔利国益民——纪念西安易俗社建社八十周年&马文瑞17
(二)名人谈秦腔19
吕南仲和鲁迅&段国超19
易俗社与西北战地服务团&丁玲22
秦腔&欧阳予情27
西北戏曲访问小记&程砚秋29
附录:周扬致程砚秋先生的一封信33
与西安戏曲界谈艺&梅兰芳33
谈秦腔几个传统剧目的表演&梅兰芳38
三大秦班进北京&马少波46
看同州梆子&梅兰芳42
秦腔不得了呀!&曹禺44
要把生活摸得熟熟的&张庚46
三大秦班进北京&马少波46
还是要戏曲化&郭汉城48
祝贺与联想&刘厚生49
戏问&贾平凹51
二、记忆秦腔53
(一)秦腔名家53
为戏曲界辟一新纪元的天才——纪念魏长生逝世一百八十周年&焦文彬53
值得推崇和学习的戏剧艺术家——纪念封至模诞辰一百周年&黄俊耀58
(二)重大活动60
在参加全国首届戏曲汇演的日子里&雷震中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关于表彰陕西省振兴秦腔汇报团的决定63
群星汇聚金城观众大饱眼福——记首届五市秦腔名家交流演出&哲麟64
跨越时空的历史索寻——陕西省庆祝建国55周年暨纪念振兴秦腔20周年优秀剧(节)目展演综述&杨云峰68
坚持传承创新 发展秦腔事业——陕西省第一批秦腔代表性传承人交流展演活动综述&春丽 何桑72
戏剧人才(西北五省区梅花奖演员)高级研修班结业讲话&甄亮75
人民需要戏剧 戏剧需要人民——陕西省首届农民戏剧节综述&李明瑛77
三、理论秦腔80
(一)秦腔史论80
梆子腔源流概论&孟繁树80
秦腔与京剧&陈昆峰86
论京剧声腔源于陕西&束文寿89
张鼎望与《秦腔论》——读曲随笔&刘辉93
立足甘肃说秦腔&陈光 王正强95
(二)振兴秦腔99
我有的 你没有——振兴秦腔断想&幼韩99
发展秦腔重在统筹秦腔资源优化秦腔生态&甄亮 甄陵105
守望秦腔&胡安忍110
对大秦之腔文化定位的思考&冀福记116
秦腔“热”后的“冷”思考&王军武120
秦腔现代化进程中的审美特征&谢艳春122
秦腔戏与西北民风民性&丹萌127
四、评说秦腔131
(一)秦腔音乐131
深切的怀念——忆王依群老师&赵季平131
方言、声腔与戏曲新剧目创新作&季国平133
戏曲音乐研究领域里的拓荒者——王依群的理论成就&焦文彬137
新中国成立后薛增禄在秦腔音乐上的贡献&于桂荪142
音乐是剧种的决定者——“西秦腔”研讨会有感&许德宝145
旋律是戏曲音乐创新的主脉——兼谈现代秦剧《百合花开》音乐创作体会—杨长春150
简谈易俗社音乐伴奏的改革&郝振易155
强化主体意识把握“守、破、创”的尺度——谈谈近年来我在秦腔音乐创作上的收获体会&姜云芳159
对秦腔声乐的看法、想法、做法&展运华167
新编秦腔传统剧《王宝钏》音乐的艺术成就与问题(摘要)&邵吉民176
秦腔花脸发声用嗓问题刍议&李创181
杨天基的琴曲天地&闻影183
浅议民族打击乐的特性及在秦腔乐队中的应用&周建中190
试论秦腔中的电子音乐&刘玮193
论秦腔滚白&张晋元195
身在场外心在剧中——谈著名鼓师栗怀印的演奏艺术&苟良199
我对秦腔板胡演奏的浅识&卢东生201
(二)秦腔创作206
秦腔看家戏:“二十四大本”&苏育生206
苍劲凄楚 热耳酸心——评秦腔传统戏《火焰驹》&阎纲209
君其勉之 是为至盼——新排《火焰驹》观后&何西来210
谈谈秦腔《三滴血》的整理和修改&张在云212
秦腔《西安事变》从创作到演出&田有生 杨克忍 李哲明 范角 段肇升215
实中生虚 虚中见实——评秦腔现代戏《白龙口》&金葳218
走马健翎的道路&董丁诚221
(三)秦腔表演224
“晋公子”——苏派小生的创始人&刘恩沄 224
水流花落去 芬芳存人间——介绍已故秦腔著名旦角演员苏&蕊娥 王智信225
陇原坤伶——沈爱莲&王学秀229
为王瑛喝彩&杨智232
昆仑山下的一朵新葩——“秦腔四小名旦”刘颖小记&李明瑛233
(四)秦腔流派236
一次繁荣秦腔流派艺术的尝试&叶增宽236
秦腔艺术流派的继承和发展&静波239
(五)秦腔导演243
导演路上苦求索——忆家父姚鼎铭&姚木铎243
排《走雪》,杨公愚为我们留下了什么?&王保易246
出自天赋 归于积累——记著名秦腔导演贺孝民&韩健250
纪念著名表演艺术家李继祖&张晓斌254
(六)秦腔舞美257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舞台美术发展变化漫谈&杨晓斌257
记陶氏父子&冀福记260
汀洲育红蓼 墨香满长安——纪念恩师蔡鹤汀、蔡鹤州先生&赵博善264
秦腔脸谱艺术浅谈&高学敏265
戏曲服装在舞台中的表现&戴明274
(七)秦腔艺术教育275
桃李满西北——记西安易俗社解放前的戏曲教育&鱼闻诗275
刘毓中在西安市文艺界收徒拜师会上的讲话279
培养青年新秀的举措&段金铭280
秦腔艺术教育的几点断想&卢恺285
向性格化表演的进军——西安市戏校现代戏表演教学侧记&卢恺289
从秦腔起步的陕西艺校——陕西省艺术学校的发展启示&梁挺293
艺术新秀的摇篮——周至校艺回顾&苗志玉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