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麻醉学 第4版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邓小明,姚尚龙,于布为,黄宇光主编;于布为,王国林,邓小明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18928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420页
- 文件大小:644MB
- 文件页数:1126页
- 主题词:麻醉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麻醉学 第4版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3
第一篇 绪 论3
第1章 麻醉学发展史3
第1节 麻醉学的基本概念及发展3
一、麻醉的基本概念3
二、麻醉概念的发展3
三、麻醉发展的三个阶段4
四、麻醉学科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作用4
五、麻醉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4
第2节 古代麻醉发展史5
一、古文明国家的麻醉发展简史5
二、中国古代麻醉发展简史5
第3节 近代麻醉发展史6
一、全身麻醉的发展6
二、局部麻醉的发展8
三、特殊麻醉方法的进展9
四、复苏及危重医学的发展10
五、麻醉专业组织的发展10
第4节 我国麻醉学的发展与成就11
一、初创与早期发展阶段(1949~1966年)11
二、“文化大革命”及其恢复阶段(1966~1979年)12
三、正式发展成为独立学科阶段(1979~1989年)12
四、快速发展阶段(1990年~至今)12
第2章 麻醉学教育15
第1节 学校基础教育15
一、麻醉学独立设置课程15
二、麻醉学专业(本科)教育16
第2节 毕业后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8
第3节 继续医学教育21
一、组织体系21
二、主要内容及形式21
三、学分授予及要求22
四、CME基本要求23
第4节 麻醉科医师的成长23
一、高尚的医德23
二、精湛的医术24
三、成为优秀人才24
第3章 麻醉科的组织结构、任务与管理26
第1节 麻醉科的组织结构和任务26
一、麻醉前评估与准备中心27
二、临床麻醉与监控的实施27
三、麻醉后恢复室28
四、麻醉科重症监护病房29
五、麻醉科疼痛诊疗29
六、麻醉学教研室29
七、麻醉学实验(研究)室30
第2节 麻醉科建设30
一、建制30
二、人员编制与职责30
三、技术标准与设备条件34
第3节 麻醉科管理35
一、临床麻醉工作基本流程35
二、临床麻醉管理制度36
第4章 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47
第1节 质量管理47
一、质量管理的发展和国内现状47
二、质量管理机构和系统48
第2节 标准、指南和指标48
一、标准和指南48
二、指标49
第3节 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组成50
一、结构管理50
二、过程管理51
三、结果管理52
第4节 持续质量改进54
一、持续质量改进的特点54
二、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54
第5章 麻醉科信息管理系统57
第1节 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分类57
一、信息管理的重要性57
二、麻醉科信息分类57
第2节 麻醉科信息管理系统(AIMS)58
一、系统研制背景58
二、系统结构58
三、功能设计59
四、患者管理功能59
五、急诊管理功能63
六、医用物资管理63
七、设备管理功能63
八、科室管理功能63
九、数据查询与统计分析功能63
十、系统扩展功能63
十一、小结63
第3节 网络麻醉信息利用63
网络各类数据库麻醉信息63
第6章 模拟患者教学88
第1节 医学模拟系统概述88
第2节 模拟系统的分类和构成89
一、借助于计算机显示器的模拟系统89
二、借助于硬件的模拟系统89
三、虚拟现实技术90
第3节 模拟系统中心90
一、模拟场景室90
二、模拟控制室91
三、模拟中心通讯交换91
四、模拟中心的运行91
第4节 模拟场景92
一、模拟场景的设计92
二、模拟场景的运行92
三、模拟场景真实度92
四、模拟场景演员93
五、模拟场景后总结和讨论93
第5节 模拟培训指导者93
一、模拟中心职能与模拟培训指导者素质93
二、模拟培训指导技巧94
第6节 模拟培训的效果评估94
第7节 模拟患者系统的应用95
一、模拟患者系统在麻醉学专业教育中的应用95
二、模拟患者系统在其他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中的应用96
三、模拟患者系统在医学科研中的应用96
四、其他应用96
第8节 模拟患者系统在麻醉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97
第7章 麻醉学领域的科学研究99
第1节 麻醉科研工作的组织99
一、麻醉学科研的组织管理99
二、麻醉学科研的主要内容100
三、麻醉学科研的资源100
第2节 科研的思维和步骤101
一、选题101
二、复习文献101
三、研究设计和预实验101
四、研究的实施101
五、数据处理和论文撰写102
第3节 科研设计和统计学处理102
一、随机化原则102
二、设立对照102
三、足够的样本含量102
四、均衡原则103
五、盲法103
六、常用实验设计中的统计学处理方法103
第4节 麻醉学实验室建设104
一、麻醉学实验室的职能104
二、麻醉学实验室的人员配备104
三、实验室的药品和仪器使用维护制度105
四、科研程序105
第5节 麻醉学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105
一、麻醉学基础研究105
二、麻醉学临床研究106
三、转化医学研究106
第6节 麻醉学中的药理学研究107
一、药效学研究107
二、药代动力学研究108
第7节 新药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109
一、新药的分类109
二、新药的研究109
三、临床药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109
第8节 麻醉学研究中常用实验动物110
一、大鼠110
二、小鼠110
三、家兔110
四、犬110
五、果蝇111
第9节 循证医学及其在现代麻醉学研究中的应用111
一、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111
二、为什么要开展循证医学111
三、实践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112
四、系统评价、Cochrane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112
五、循证医学在麻醉学中的应用114
第8章 麻醉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116
第1节 简释与医学相关的伦理和法律概念116
一、法的渊源和作用116
二、医学与法学117
三、医学伦理学与医学法学117
四、医事法律和医学法律关系118
第2节 临床麻醉面临的伦理和法律问题119
一、医疗规范与相关法律119
二、临床医学科研中的伦理120
三、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122
四、医患关系中的情理法123
第3节 从法律角度看麻醉学科建设与发展125
一、普及法律知识是麻醉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必要前提125
二、依据法律行医是麻醉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125
三、维护法律行规是麻醉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必然选择125
四、循医完善立法是麻醉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126
第9章 麻醉科学的前沿问题128
第1节 临床医疗方面的麻醉科学前沿问题128
一、围手术期医学128
二、麻醉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130
三、麻醉医疗质量控制131
四、极端及特殊麻醉管理131
五、重症医学、疼痛医学、急救医学的前沿131
六、麻醉治疗学132
第2节 转化医学——麻醉科研的前沿132
一、全麻机制132
二、器官保护136
三、麻醉与肿瘤137
第3节 麻醉教学方面的前沿问题137
第二篇 麻醉生理学143
第10章 麻醉与自主神经系统143
第1节 ANS的解剖143
一、SNS144
二、PSNS145
第2节 ANS的递质和受体145
一、神经递质的分类145
二、神经递质的受体145
三、乙酰胆碱的合成、储存、释放和失活147
四、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储存、释放、失活和代谢148
五、其他递质149
第3节 ANS的功能149
一、SNS的功能150
二、PSNS的功能150
第4节 ANS功能的测定和监测150
一、心脏PSNS功能测定150
二、交感肾上腺素能功能151
三、交感胆碱能功能151
第5节 ANS功能障碍151
一、年龄151
二、血管迷走性(神经心脏性)晕厥151
三、酗酒151
四、帕金森综合征152
五、多系统萎缩症152
六、脊髓横断损伤152
七、自主神经病变152
八、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152
第6节 麻醉对ANS功能的影响152
一、吸入麻醉药152
二、静脉麻醉药153
三、麻醉性镇痛药153
四、肌肉松弛药153
五、椎管内阻滞153
第11章 麻醉与脑155
第1节 脑解剖概述155
一、大脑155
二、小脑155
三、脑干155
四、脑室与脑脊液156
第2节 中枢突触与突触可塑性156
一、神经元间的突触传递156
二、中枢神经突触可塑性157
第3节 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158
一、血-脑脊液屏障158
二、血-脑屏障158
三、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的生理意义159
四、脑缺血引起的血-脑屏障功能异常159
第4节 颅内压及影响因素160
一、影响颅内压的主要因素160
二、颅内压增高引起的生理功能紊乱160
第5节 脑血流及其调节161
一、脑血流的自动调节161
二、脑血流的化学调节162
三、脑血流的监测方法163
第6节 脑代谢及其监测164
一、脑的能量代谢164
二、脑代谢与脑功能164
三、脑代谢的监测165
第7节 麻醉药物对脑血流、脑代谢和颅内压的影响165
一、吸入性麻醉药物165
二、静脉麻醉药物167
三、肌肉松弛药168
第12章 麻醉与呼吸170
第1节 呼吸系统的解剖170
一、气道170
二、肺与肺泡171
三、胸廓171
第2节 肺的通气172
一、呼吸动力172
二、胸和肺顺应性173
三、肺泡表面张力和肺表面活性物质173
四、气道阻力174
五、呼吸功175
第3节 肺循环生理176
一、肺循环和体循环的差异176
二、调节肺血流和阻力的因素176
第4节 肺容量及肺功能检查176
一、肺容量176
二、肺通气功能参数及其意义177
三、用力呼气流量受限的机制179
四、肺泡通气量和无效腔量180
第5节 气体交换181
一、肺血流的分布181
二、肺泡的气体分布和闭合气量182
三、肺的换气183
第6节 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184
一、氧的运输185
二、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185
三、二氧化碳的运输186
第7节 呼吸的调节187
一、呼吸的中枢调节187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188
三、呼吸的化学因素调节188
第8节 麻醉对呼吸的影响188
一、呼吸的控制189
二、呼吸容量和力学变化189
三、通气-血流比189
四、气体交换和运输190
五、围手术期肺功能检查190
第9节 肺的非呼吸功能190
一、酸碱平衡190
二、代谢功能190
三、过滤作用191
四、防御功能191
第13章 麻醉与循环192
第1节 心脏192
一、心肌超微结构193
二、起搏传导系统195
三、心肌动作电位196
四、心肌收缩原理197
五、心肌代谢197
六、心动周期198
七、心排血量200
八、心室功能204
第2节 冠状动脉循环206
一、解剖206
二、生理206
三、冠状循环的调节207
四、心肌的氧平衡208
第3节 血管与微循环209
一、容量血管与阻力血管209
二、微循环结构210
三、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吸收作用211
四、微循环的调节211
第4节 心血管的调节212
一、中枢神经调节212
二、自主神经调节212
三、心血管反射213
四、体液调节214
第14章 麻醉与肝脏217
第1节 肝脏解剖与生理217
一、肝脏的解剖217
二、肝脏的血液循环218
三、肝脏的神经220
四、肝脏的功能220
第2节 肝脏在药物代谢中的作用224
一、肝脏在麻醉药物代谢中的作用224
第3节 麻醉对肝血流及肝氧供氧耗的影响227
一、吸入全麻药228
二、静脉麻醉药228
三、局部麻醉药228
四、麻醉对肝氧供、氧耗的影响228
第4节 麻醉药物与肝功能229
一、吸入麻醉药与肝功能229
二、静脉麻醉药与肝功能231
三、肌肉松弛药与肝功能232
第5节 外科应激与肝功能233
第15章 麻醉与肾脏235
第1节 肾脏的解剖生理235
一、肾脏血液循环生理特点235
二、肾小球结构与功能236
三、肾小管的结构和功能237
四、尿液的形成及其理化性质238
五、老人和孕妇的肾生理功能的改变238
第2节 肾功能的神经内分泌调节238
一、肾脏产生的激素及生理作用238
二、肾脏外激素对肾脏的作用239
第3节 麻醉药物与麻醉方法对肾脏功能的影响240
一、麻醉药物与肾脏功能240
二、麻醉方法与肾脏功能的相关的意义241
三、循环、呼吸、代谢改变与肾脏功能242
四、手术对肾脏功能的影响243
第4节 肾脏功能的评估243
一、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评估243
二、肾小管功能的评估245
三、肾血流量测定246
第5节 肾功能的支持247
一、营养代谢支持247
二、药物支持247
三、肾脏替代治疗248
四、生物人工肾小管装置248
第16章 麻醉与内分泌250
第1节 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250
一、内分泌腺及其生理功能250
二、内分泌功能的生理调控252
第2节 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对机体的影响253
一、垂体功能异常对机体的影响253
二、甲状腺功能异常对机体的影响255
三、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对机体的影响256
四、胰腺功能异常对机体的影响256
五、肾上腺功能异常对机体的影响257
第3节 手术麻醉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260
一、麻醉药物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260
二、麻醉方法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260
三、手术对内分泌的影响260
第4节 内分泌危象261
一、腺垂体功能减退危象261
二、甲状腺危象262
三、肾上腺皮质危象262
四、糖尿病相关危象263
第5节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与麻醉264
一、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的分类264
二、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特点265
三、类癌综合征和舒血管肠肽瘤266
第17章 麻醉与应激反应268
第1节 应激反应的定义268
第2节 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变化及相互作用269
一、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的调控269
二、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271
三、皮质激素受体与应激反应273
四、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274
第3节 应激信号转导278
一、NF-κB与应激反应278
二、Toll样受体家族280
三、应激信号转导机制283
第4节 应激反应时机体代谢和功能的变化284
一、应激反应时机体代谢的变化284
二、应激反应时机体功能的变化285
第5节 麻醉应激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286
一、麻醉前准备286
二、麻醉方法286
三、麻醉操作287
四、麻醉药物287
五、非麻醉类药288
六、术后镇痛对应激反应的影响288
第18章 麻醉与免疫291
第1节 免疫学基础知识291
一、免疫器官和组织291
二、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292
三、免疫应答的类型和作用296
四、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298
五、免疫病理和免疫性疾病300
第2节 麻醉、手术对免疫的影响303
一、麻醉药、镇静药和镇痛药对免疫的影响303
二、创伤、手术对免疫的影响305
三、麻醉对应激反应的抑制306
四、免疫应答与应激反应的相互作用307
五、麻醉药和麻醉方案的选择307
六、麻醉手术期间保护免疫功能的措施308
第3节 麻醉与手术中的超敏反应308
一、麻醉与手术中超敏反应的病因学309
二、超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和诊断313
三、超敏反应的预防和治疗315
第4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与麻醉316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与麻醉316
二、免疫缺陷病与麻醉318
第19章 麻醉与遗传321
第1节 医学遗传学基本知识321
第2节 遗传因素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323
第3节 遗传因素对药效学的影响325
第4节 麻醉用药对遗传物质的影响327
第5节 某些遗传性疾病的麻醉特点328
第20章 神经肌肉兴奋传递331
第1节 神经肌肉接头的解剖学331
一、运动神经末梢与接头前膜331
二、神经肌肉接头后膜333
三、接头间隙334
四、旁接头地带334
第2节 神经肌肉兴奋传递335
一、神经末梢兴奋与乙酰胆碱释放335
二、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与兴奋传递336
第3节 肌松药作用机制337
一、竞争性阻滞337
二、非竞争性阻滞339
第4节 神经肌肉兴奋传递异常340
一、接头前病理生理改变引起的神经肌肉兴奋传递异常340
二、乙酰胆碱酯酶异常340
三、接头后病理生理改变引起的神经肌肉兴奋传递异常341
四、衰老对神经肌肉兴奋传递功能的影响342
五、神经肌肉疾病的影响342
第21章 体液、电解质和渗透浓度345
第1节 体液、电解质和渗透浓度基础知识345
一、体液的总量、分布和组成345
二、机体对水、电解质的调节347
第2节 水、电解质平衡与管理349
一、水和钠349
二、钾355
三、钙358
四、镁360
五、磷361
第3节 手术患者的体液平衡与管理363
一、体液状态评估363
二、液体的种类与选择363
三、术中液体补充366
四、术中常规补液方案367
第22章 酸碱平衡及其失常372
第1节 基本理论372
一、酸与碱的概念372
二、酸碱平衡372
三、肾脏与HCO3-373
四、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373
五、酸碱平衡的调节374
第2节 酸碱平衡与电解质平衡的关系378
一、基本定律378
二、血浆阳阴离子378
三、酸碱平衡与电解质平衡的关系379
四、强离子差和弱离子总浓度381
第3节 常用测定指标382
一、测定指标382
二、分析数据获取385
第4节 酸碱失衡的诊断385
一、分类和命名385
二、各种酸碱失衡的特点386
三、诊断和分析390
第5节 酸碱失衡的治疗394
一、代谢性酸中毒394
二、代谢性碱中毒395
三、呼吸性酸中毒396
四、呼吸性碱中毒396
五、复合型酸碱失衡396
第三篇 麻醉药理学401
第23章 麻醉药理学基础401
第1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401
一、房室模型401
二、细胞膜的结构与药物的转运402
三、药代动力学的速率过程403
四、药物的吸收403
五、药物的分布404
六、药物的消除406
七、药物的时量关系407
八、静脉注射药代动力学分析408
九、静脉滴注药代动力学分析409
十、效应室药物浓度409
十一、计算机辅助输注411
第2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411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411
二、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412
三、药物作用的构效、时效和量效关系414
四、麻醉用药的效能和效价强度416
五、药物的作用机制417
六、药物与受体418
七、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423
第24章 全身麻醉原理426
第1节 概述426
一、吸入麻醉药作用强度427
二、影响全身麻醉作用的因素429
第2节 全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430
一、对脑和脊髓的作用430
二、对神经传导的作用432
第3节 全麻药对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433
第4节 全麻药对细胞膜的影响436
一、疏水学说436
二、亲水区作用学说438
三、容积膨胀学说439
四、全麻药与膜脂质的相互作用439
五、全麻药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441
第25章 吸入麻醉药446
第1节 概述446
第2节 吸入麻醉药的理化性质446
一、克分子容量448
二、溶解度448
三、饱和蒸气压450
四、蒸发热450
第3节 吸入麻醉药的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451
一、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的概念451
二、MAC与药理学原理451
三、影响MAC的因素452
四、MAC的应用意义453
第4节 吸入全身麻醉药分布与吸收454
一、麻醉药的肺泡气浓度454
二、吸入麻醉药的摄取455
三、浓度效应458
四、第二气体效应458
五、有效血液浓度458
六、循环系统的功能状态459
第5节 吸入麻醉药的排出460
第6节 吸入麻醉药的生物转化(代谢)460
一、吸入麻醉药的生物转化(代谢)方式460
二、各种吸入麻醉药的代谢461
第7节 吸入麻醉药的副作用463
第8节 几种吸入麻醉药的药理作用及特点464
一、氟烷464
二、恩氟烷466
三、异氟烷468
四、氧化亚氮469
五、七氟烷470
六、地氟烷472
七、氙473
第26章 静脉麻醉药475
第1节 概论475
第2节 丙泊酚475
一、历史475
二、理化性质476
三、药代动力学476
四、药理作用478
五、临床应用481
六、不良反应和禁忌证483
第3节 巴比妥类药483
一、历史483
二、理化性质484
三、药代动力学486
四、药理作用489
五、临床应用492
六、不良反应和禁忌证493
第4节 苯二氮?类及其拮抗药494
一、概述494
二、咪达唑仑495
三、地西泮498
四、劳拉西泮499
五、其他苯二氮?类药500
六、苯二氮?类拮抗药——氟马西尼501
第5节 氯胺酮503
一、历史503
二、理化性质503
三、药代动力学504
四、药理作用504
五、临床应用507
六、不良反应与禁忌证508
第6节 依托咪酯509
一、历史509
二、理化性质509
三、药代动力学510
四、药理作用510
五、临床应用512
六、不良反应与禁忌证513
第7节 右旋美托咪啶513
一、历史513
二、理化性质513
三、药代动力学513
四、药理作用514
五、临床应用515
六、不良反应和禁忌证516
第8节 氟哌利多516
一、历史516
二、理化性质517
三、药代动力学517
四、药理作用517
五、临床应用518
六、不良反应与禁忌证518
第9节 其他镇静安定药518
一、氯丙嗪518
二、异丙嗪520
三、氟哌啶醇520
第27章 阿片类药物522
第1节 概述522
一、构效关系522
二、阿片受体523
三、阿片类药物的分类523
四、阿片类药物的药理作用524
五、临床应用527
六、耐受、依赖和成瘾527
第2节 阿片类受体激动药528
一、吗啡528
二、哌替啶和苯哌利定529
三、芬太尼530
四、苏芬太尼531
五、阿芬太尼532
六、瑞芬太尼532
七、二氢埃托啡533
第3节 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534
一、喷他佐辛534
二、布托啡诺535
三、纳布啡536
四、丁丙诺啡536
五、烯丙吗啡536
第4节 阿片受体拮抗药537
一、纳洛酮537
二、纳曲酮538
三、甲基纳曲酮538
四、纳美芬539
第5节 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539
一、曲马多539
二、氟吡汀540
第28章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542
第1节 概述542
一、脂肪酸环氧合酶代谢途径542
二、脂肪酸脂氧合酶代谢途径544
第2节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的药理作用545
一、解热作用545
二、镇痛作用545
三、消炎抗风湿作用546
四、心血管疾病的预防546
五、防治肿瘤547
六、防治阿尔茨海默病547
第3节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的不良反应547
一、胃肠道损害547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549
三、对血液系统的影响549
四、对肝、肾的损害549
五、过敏反应550
六、神经系统副效应550
七、选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的原则550
第4节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的时间药理学550
第5节 临床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551
一、阿司匹林553
二、对乙酰氨基酚554
三、布洛芬555
四、萘普生556
五、吲哚美辛556
六、吡罗昔康558
七、氯诺昔康558
八、尼美舒利559
九、氟比洛芬560
十、氟比洛芬酯560
十一、塞来昔布561
十二、伐地昔布562
十三、帕瑞昔布563
第6节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的开发与展望564
一、一氧化氮释放型非甾体类抗炎药564
二、COX和5-LOX双重性抑制剂565
三、脂氧合酶抑制剂566
第29章 肌肉松弛药及其拮抗药568
第1节 概论568
一、肌松药分类568
二、肌松药药理学569
第2节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571
一、肌松药起效与气管插管571
二、肌松维持573
三、肌松药的复合应用574
四、非去极化肌松药在ICU中的应用575
五、影响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的因素576
第3节 肌松药578
一、去极化肌松药578
二、非去极化肌松药581
第4节 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消退590
一、肌松作用的消退与肌力的自然恢复590
二、逆转肌松作用,加速肌力恢复590
三、抗胆碱酯酶药590
四、其他非去极化肌松药拮抗药592
第30章 局部麻醉药595
第1节 概述595
一、局麻药的分类595
二、局麻药作用的理化基础597
三、局麻药作用的解剖学基础597
四、局麻药最低麻醉浓度(Cm)599
五、局麻药的作用机制600
第2节 局麻药的药效学601
一、局麻药的作用过程601
二、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602
第3节 局麻药的药代动力学603
一、吸收603
二、分布604
三、生物转化和清除605
第4节 局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606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606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606
第5节 局麻药不良反应607
一、接触性不良反应607
二、全身性不良反应607
三、毒性反应的预防和治疗609
第6节 常用局麻药610
一、酯类局麻药610
二、酰胺类局麻药611
第31章 自主神经系统药理学615
第1节 自主神经系统递质615
一、去甲肾上腺素615
二、乙酰胆碱616
三、自主神经系统中的非肾上腺、非胆碱能神经递质(NANC)617
第2节 植物神经递质受体618
一、受体分类与分布618
第3节 作用于神经节药物的药理学622
第4节 药物与自主神经系统623
一、影响肾上腺素能神经传导的药物623
二、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合成、储存或释放的药物631
三、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632
四、作用于胆碱能神经的药物633
第32章 作用于心血管的药物636
第1节 强心苷636
一、结构与分类636
二、药理作用636
三、体内过程637
四、临床应用637
五、药物相互作用638
六、毒性反应及其防治638
第2节 非苷类强心药639
一、结构与分类639
二、药理作用639
三、临床应用639
四、不良反应及防治640
五、常用药物640
第3节 血管扩张药642
一、概述642
二、常用的血管扩张药645
第4节 钙通道阻滞药650
一、分类650
二、药理作用650
三、临床应用651
四、钙通道阻滞药与麻醉药的相互作用654
五、常用钙通道阻滞药655
第5节 抗心律失常药659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电生理简介659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660
三、常用抗心律失常药660
第33章 麻醉期间的药物相互作用672
第1节 概述672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概念672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673
三、药物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674
四、药物反应的正常变异性与药物相互作用674
五、围手术期的药物相互作用675
第2节 药物相互作用的基本机制675
一、药剂学相互作用675
二、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676
三、药效动力学相互作用679
第3节 麻醉药物的相互作用680
一、吸入麻醉药的相互作用680
二、静脉麻醉药物的相互作用682
三、局部麻醉药的相互作用686
四、肌肉松弛药的药物相互作用687
第4节 麻醉药物与围手术期用药之间的相互作用689
一、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689
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694
三、抗感染类药物696
四、其他697
第5节 药物相互作用与临床合理用药699
第四篇 临床监测705
第34章 监测仪的基本原理705
第1节 监测的基本概念705
第2节 信号采集709
一、电极711
二、惠斯通电桥712
三、温度测量换能器713
四、压力测量换能器714
五、声学测量换能器716
六、光学测量换能器718
七、电化学测量换能器721
八、质量测量检测器722
第3节 模拟信号处理723
一、放大器723
二、滤波725
三、模数转换和数模转换726
第4节 数字信号处理728
一、叠加728
二、平均728
三、测量计算728
四、相关分析计算729
五、频谱分析730
六、指数化运算731
第5节 信号显示系统731
一、记录仪731
二、数码显示732
三、屏幕显示器732
第35章 麻醉深度监测735
第1节 麻醉深度的概念735
第2节 监测麻醉深度的意义与思路736
一、麻醉深浅是麻醉的本质736
二、监测给药指标是麻醉深度监测的重要组成737
三、麻醉成分与监测终点738
第3节 意识层面的监测739
一、意识与麻醉下的记忆739
二、麻醉下意识的监测740
三、以术中无知晓作为麻醉下意识监测的目标746
第4节 伤害性刺激反应的监测747
一、伤害性刺激的概念747
二、伤害性刺激的监测方法747
三、以控制应激反应在生理范围为监测目标749
第36章 心电图752
第1节 正常心脏电活动752
一、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752
二、心脏冲动的形成和传导753
第2节 常用的导联系统及监测系统754
一、常用的导联系统754
二、常用的心电监测系统757
第3节 正常心电图758
一、伪差的识别758
二、心电图各个波形的形成及正常值758
三、特殊人群的心电图特点760
四、心电轴760
第4节 心电图分析及监护仪使用761
一、心电图的显示、记录761
二、心电图分析761
三、监护仪使用762
第5节 术中心电图的应用763
一、心肌缺血的监测763
二、心肌梗死的监测764
三、心律失常监测766
四、具有预测严重猝死的几种心电图监测766
第37章 血流动力学监测771
第1节 动脉压监测771
一、无创测量法771
二、有创动脉压监测773
三、置管技术775
四、测压装置775
五、测压时应注意的问题777
六、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777
第2节 中心静脉压的监测778
一、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指征778
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途径和方法779
三、操作方法781
四、影响中心静脉压测定值的因素783
五、CVP测定常见的并发症784
六、CVP变化的意义785
第3节 肺动脉压监测786
一、肺动脉导管的种类和结构786
二、插管技术786
三、肺动脉导管的临床应用788
四、插入肺动脉导管的并发症790
五、直接左心房压测定791
六、肺动脉压或肺动脉楔压监测的价值792
七、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演算数据793
第4节 心排血量监测794
一、创伤性心排血量测定794
二、无创伤性心排血量测定法796
第5节 射血分数监测797
一、超声心动图797
二、核素血管造影798
三、磁共振成像798
四、计算机体层摄影798
第6节 氧供需平衡监测及其临床意义799
一、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799
二、氧供(DO2)和氧耗(VO2)799
第7节 血容量监测800
一、血容量无创监测法800
二、血容量有创监测法801
第8节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评价802
第38章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804
第1节 概述804
第2节 超声成像基本原理及TEE的基本设备805
一、超声心动图成像原理805
二、术中TEE的基本设备806
第3节 基本检查技术807
第4节 术中TEE的主要临床应用809
一、完善、补充术前诊断809
二、血流动力学监测809
三、手术效果即刻评价811
四、其他术中监测816
五、非心脏手术TEE监测817
第5节 TEE在ICU中的应用819
一、TEE检查的适应证819
二、TEE的临床应用819
第6节 术中TEE检查的适应证及安全性819
一、适应证819
二、禁忌证820
三、并发症820
第39章 呼吸功能监测823
第1节 肺功能的简单测定方法823
一、基本监测方法823
二、其他临床检查824
三、呼吸功能的简易测定824
第2节 肺的容量与通气824
一、肺的容量824
二、肺的通气功能826
第3节 肺的换气功能829
一、肺的弥散功能829
二、肺的通气与血流比830
第4节 肺的呼吸动力功能831
一、呼吸压力831
二、顺应性832
三、最大吸气力(IF或MIP)和最大呼气力(EF或MEP)833
四、呼吸驱动力(P0.1 )833
五、压力时间乘积(PTP)833
六、气体流速(AFR)833
七、气道阻力(AR)833
八、跨膈压(Pdi)834
九、呼吸功(WOBp)834
第5节 血气监测及临床意义834
一、动脉内血气分析835
二、脉搏血氧饱和度838
三、呼气末二氧化碳840
第6节 呼吸功能监测的注意事项843
第40章 肾脏功能监测846
第1节 概述846
第2节 肾脏功能监测的间接指标847
一、氧供847
二、全身灌注847
三、血管内容量848
四、肾血流量849
五、肾脏血流自主调节849
第3节 肾脏功能监测的实验室指标849
一、传统反映AKI的生物学指标850
二、敏感反映AKI早期的生物标志物852
第4节 肾脏功能的术前评估855
第41章 神经功能监测858
第1节 引言858
第2节 神经电生理技术859
一、术中监测859
二、术中定位870
第3节 展望874
第42章 神经肌肉功能监测876
第1节 概述876
第2节 神经肌肉功能监测方法876
一、神经肌肉功能监测876
二、神经肌肉功能监测仪的组成877
三、实施神经肌肉功能监测应重视的几个问题877
第3节 神经刺激的模式及其临床意义878
一、单刺激(SS)879
二、强直刺激(TS)879
三、四个成串刺激(TOF)879
四、强直刺激后单刺激肌颤搐计数(PTC)880
五、双短强直刺激(DBS)881
第4节 诱发肌收缩效应的显示881
一、肌机械图(MMG)881
二、肌电图(EMG)881
三、肌加速度图(AMG)881
四、肌压电图(PZEMG)882
五、肌声图(PMG)882
第5节 监测不同部位肌肉882
一、监测拇收肌882
二、监测喉肌882
三、监测膈肌882
四、监测皱眉肌883
五、监测下肢?短屈肌或股内侧肌883
第6节 神经肌肉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883
一、监测部位及肌收缩效应显示器883
二、刺激模式及临床意义884
三、肌力监测在围手术期具体应用884
四、临床症状与体征在评估肌力恢复的意义885
第43章 体温的调节与监测887
第1节 体温的调节887
第2节 围手术期影响体温的因素888
一、术前热量丢失888
二、麻醉、手术期间影响体温的因素888
第3节 围手术期低体温890
一、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890
二、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和治疗892
第4节 围手术期体温监测893
一、体温监测技术893
二、测温部位893
第5节 治疗性体温控制技术894
一、治疗性浅低温894
二、治疗性高温894
第五篇 临床麻醉899
第44章 病情评估899
第1节 麻醉前访视与检查900
一、病史复习900
二、用药检查903
三、体格检查905
四、实验室与诊断学常规检查912
五、特殊检查913
六、心理与精神检查914
第2节 麻醉危险性评估914
一、ASA健康状况分级914
二、麻醉危险因素915
三、围手术期不能纠正的危险因素915
四、病理性危险因素916
第3节 麻醉安全协定918
一、手术中的基本监测918
二、对麻醉安全协定的进一步探讨919
第45章 术前准备与麻醉选择921
第1节 麻醉前的一般准备921
第2节 麻醉诱导前即刻期的准备922
一、患者方面922
二、器械方面923
三、手术方面924
第3节 特殊病情的准备925
一、心血管系疾病925
二、呼吸系疾病925
三、神经肌肉系统疾病925
四、内分泌系疾病933
五、肾脏疾病934
六、肝脏疾病934
七、血液病934
八、特殊病情患者的麻醉前准备935
第4节 麻醉选择938
一、病情与麻醉选择938
二、手术要求与麻醉选择939
三、麻醉药和麻醉方法选择939
四、技术能力和经验与麻醉选择940
第5节 麻醉前用药940
一、麻醉前用药的应用总则940
二、麻醉前用药的种类941
三、麻醉前用药的选择考虑947
第6节 基础麻醉949
第46章 麻醉机951
第1节 麻醉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951
一、供气装置952
二、蒸发器955
三、呼吸回路957
四、二氧化碳吸收装置959
五、麻醉呼吸机960
六、麻醉废气清除系统962
第2节 麻醉工作站963
一、麻醉工作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及特点963
二、新型麻醉工作站963
第3节 麻醉机的安全操作检查964
一、麻醉机使用前的常规检测964
二、麻醉机特殊部件的检测966
第47章 气道管理技术969
第1节 气道的应用解剖生理969
一、颌面、口、齿969
二、鼻腔969
三、咽腔970
四、喉971
五、气管和支气管974
六、上呼吸道三轴线975
第2节 人工气道用具及气道通畅的维持975
一、人工气道用具975
二、气道通畅的维持978
第3节 气管导管与支气管导管980
一、气管导管980
二、支气管导管984
第4节 气管内插管方法986
一、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禁忌证及优缺点986
二、气管内插管方法987
三、支气管内插管方法991
第5节 (支)气管内插管辅助器械用具996
一、直接喉镜996
二、管芯类插管工具997
三、可视喉镜1001
四、纤维支气管镜1005
五、困难气道车1006
第6节 拔管术1006
一、拔管计划1007
二、拔管准备1007
三、拔管操作1008
四、拔管后监护1011
第7节 气管内插管并发症1012
一、因喉镜和插管操作直接引起的并发症1012
二、导管留存气管期间的并发症1013
三、拔管后即刻或延迟出现的并发症1013
第8节 声门上气道工具1014
一、历史与地位1014
二、声门上气道工具的分类与作用机制1015
三、喉罩的适应证、禁忌证、优缺点和并发症1015
四、常见的声门上气道工具1018
五、喉罩置入技术1022
六、喉罩通气功能和位置的判断与处理1028
七、插管型喉罩与经喉罩气管内插管技术1032
八、喉罩的拔除1037
第9节 困难气道1037
一、困难气道的定义与分类1038
二、困难气道的预测与评估1039
三、建立气道的工具和方法1040
四、困难气道处理流程1043
五、紧急气道处理流程1049
六、困难气道处理基本原则1049
第48章 吸入全身麻醉1052
第1节 吸入全身麻醉的历史1052
一、前言1052
二、吸入全身麻醉的历史1052
第2节 吸入全身麻醉的基本概念1054
一、吸入麻醉药物相关的药理概念1054
二、吸入麻醉药物在体内过程的基本概念1056
三、吸入全身麻醉的特点1058
第3节 吸入全身麻醉的实施方法1059
一、吸入麻醉方式的分类1059
二、吸入全麻的实施1063
三、低流量吸入麻醉1064
四、紧闭回路吸入麻醉1067
第4节 吸入全身麻醉的注意事项和并发症1068
第5节 吸入全身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1071
第49章 静脉全身麻醉1073
第1节 静脉麻醉的发展1073
第2节 静脉麻醉方法1076
第3节 麻醉诱导1077
一、静脉麻醉诱导的剂量与方法1077
二、静脉麻醉诱导剂量的计算方法与药物浓度的设定1077
三、静脉麻醉诱导技巧1079
第4节 麻醉维持1081
一、静脉麻醉维持期间给药速率和计算方法1081
二、静脉麻醉维持期间药物浓度的调控1083
第5节 麻醉恢复1085
一、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对麻醉恢复的影响1085
二、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模型预测麻醉药物的恢复时间1086
第50章 麻醉期间呼吸管理1088
第1节 麻醉前对呼吸功能的评估及防治1088
一、并存肺疾病的评估1088
二、并存肺疾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1089
三、并存肺疾病的麻醉前治疗1090
四、麻醉前对气道通畅的评估1091
第2节 麻醉和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和监测1091
一、麻醉和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1091
二、麻醉期间呼吸功能的观察和常用监测1092
第3节 气道管理1093
一、气道阻塞的原因及处理1093
二、麻醉中呼吸变化及管理1095
三、麻醉中维持通气功能的方法1095
第4节 麻醉期间换气功能障碍1097
一、急性肺水肿1097
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097
第5节 特殊患者的呼吸管理1098
一、小儿麻醉的呼吸管理1098
二、肥胖患者麻醉时的呼吸管理1098
三、颅脑手术麻醉的呼吸管理1099
四、胸外科麻醉的呼吸管理1099
五、心内手术的呼吸管理1100
六、喉、气道肿瘤激光手术的呼吸管理1101
第51章 麻醉期间循环管理1102
第1节 麻醉期间循环不稳定的原因1102
一、患者自身基础状况1102
二、麻醉药物和麻醉操作对循环功能的影响1105
三、手术及其他因素1108
第2节 麻醉期间循环系统的监测1109
一、心率和心律1109
二、血压1109
三、中心静脉压1110
四、微循环1111
五、Swan-Ganz导管1111
六、食管超声1112
第3节 麻醉期间循环系统稳定的维护1112
一、麻醉诱导期的管理1112
二、麻醉维持期的容量控制1112
三、麻醉苏醒期管理1113
第52章 局部麻醉与神经阻滞1115
第1节 概述1115
一、局部麻醉分类1115
二、局部麻醉的特征1115
三、术前用药及监测1115
四、设备1116
五、局部麻醉并发症1116
第2节 表面麻醉1117
一、表面麻醉药1117
二、操作方法1117
第3节 局部浸润麻醉1118
一、常用局麻药1118
二、操作方法1118
三、注意事项1119
第4节 区域阻滞1119
第5节 静脉局部麻醉1120
一、作用机制1120
二、适应证1120
三、操作方法1120
四、局麻药的选用与剂量1121
五、并发症1121
第6节 神经干及神经丛阻滞1121
一、颈丛阻滞技术1122
二、臂丛阻滞技术1124
三、其他临床常用的神经阻滞方法1128
第7节 神经刺激仪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1135
一、神经刺激仪的性能和原理1135
二、神经刺激仪在局部麻醉中的应用1136
第8节 超声引导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1139
一、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原理及特点1139
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简介1139
三、常用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1141
第53章 椎管内神经阻滞1144
第1节 椎管内神经阻滞的解剖与生理基础1144
一、椎管的解剖1144
二、椎管内神经阻滞的生理学基础1148
第2节 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1150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1150
二、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穿刺技术1150
三、常用药物1152
四、影响阻滞平面的因素1152
五、麻醉中的管理1153
六、连续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1153
第3节 硬膜外间隙神经阻滞1154
一、适应证及禁忌证1154
二、穿刺技术1154
三、硬膜外神经阻滞的管理1156
四、骶管神经阻滞1156
第4节 腰-硬联合神经阻滞1157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1157
二、常用的CSEA技术1157
三、CSEA的用药方案1157
四、注意事项1158
第5节 椎管内神经阻滞并发症1158
一、椎管内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1158
二、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1160
三、穿刺与置管相关并发症1162
第54章 神经外科手术麻醉1167
第1节 神经外科麻醉基础1167
一、神经系统解剖学1167
二、神经系统生理学1169
三、神经系统药理学1171
四、神经系统影像学1173
五、神经系统电生理监测1176
第2节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的特殊问题1178
一、颅内压升高1178
二、神经外科手术体位1180
三、围手术期气道管理1182
四、围手术期液体管理1184
五、围手术期脑功能保护1186
第3节 常见神经外科手术麻醉1188
一、颅脑创伤手术的麻醉1188
二、幕上肿瘤手术麻醉1192
三、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1195
四、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1198
五、垂体瘤手术的麻醉1203
六、神经外科术中唤醒麻醉1204
七、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麻醉1207
八、神经介入治疗麻醉1210
九、术中磁共振检查手术的麻醉1214
第55章 眼科手术麻醉1216
第1节 相关眼解剖1216
第2节 眼科手术麻醉相关问题1217
一、眼内压与麻醉1217
二、眼心反射与麻醉1218
三、眼与全身性疾病1219
四、眼科用药的全身作用1219
五、气道问题1220
六、眼科手术麻醉要求1221
第3节 眼科麻醉术前评估及准备1221
一、痛史的了解1221
二、了解全身用药情况1221
三、心理干预1221
四、术前用药1222
第4节 眼科局部麻醉1222
一、局麻药的选择1222
二、眼科手术常用局部麻醉方法1223
第5节 清醒镇静术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1225
第6节 眼科全身麻醉1226
一、麻醉前评估1226
二、麻醉诱导/维持1226
三、喉罩通气在眼科麻醉中的应用1226
四、氯胺酮静脉全麻1227
五、静脉吸入复合麻醉1227
六、全凭静脉麻醉1227
七、吸入麻醉1227
第7节 常见眼科手术麻醉1228
一、斜视手术麻醉1228
二、白内障摘除术麻醉1228
三、青光眼手术麻醉1229
四、眼外伤手术麻醉1229
五、眼底手术麻醉1231
六、角膜移植手术麻醉1231
七、眼肿瘤手术麻醉1232
第8节 眼科手术术后镇痛1232
第9节 非住院眼科手术麻醉1233
第56章 耳鼻咽喉颈部手术麻醉1236
第1节 耳鼻咽喉颈部手术麻醉的特点1236
第2节 常见耳鼻咽喉颈部手术的麻醉1237
一、耳科手术的麻醉1237
二、鼻科手术的麻醉1238
三、咽科手术的麻醉1239
四、喉科手术的麻醉1242
五、颈部手术的麻醉1247
第57章 口腔颌面部手术麻醉1251
第1节 患者和手术特点1251
一、患者的特点1251
二、手术的特点1252
第2节 麻醉选择与常用麻醉方法1253
一、麻醉选择1253
二、常用麻醉方法1253
三、麻醉期间患者的管理1254
四、麻醉后患者的处理1256
第58章 胸内手术的麻醉1258
第1节 肺隔离技术1258
一、肺隔离技术的适应证1258
二、肺隔离的禁忌证1259
三、肺隔离的方法1259
四、单肺通气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1265
五、肺隔离的并发症1267
第2节 常见胸内手术的术前准备1268
一、术前评估1268
二、麻醉前准备1271
第3节 常见胸内手术的麻醉1272
一、常见胸内手术的麻醉特点1272
二、麻醉选择1273
三、麻醉期间的呼吸管理1273
四、麻醉期间的循环管理1273
五、术后管理1274
第4节 肺部手术的麻醉1276
一、麻醉前用药1276
二、麻醉方式的选择1276
三、选择适当的肺隔离技术1276
四、麻醉中处理的要点1276
第5节 气管手术的麻醉1277
一、术前评估1277
二、术前准备1278
三、麻醉管理1278
四、术中麻醉维持和气道管理1279
第6节 支气管镜与纵隔镜手术的麻醉1281
一、气管镜手术的麻醉1281
二、纵隔镜手术的麻醉1283
第7节 纵隔手术的麻醉1284
一、常见纵隔疾病及麻醉处理中的注意事项1284
二、前纵隔巨大肿瘤患者麻醉处理的特殊性1285
三、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麻醉的注意事项1286
第8节 食管手术的麻醉1287
一、麻醉前评估1287
二、术前用药1287
三、食管手术的麻醉方法1287
四、食管手术的监测1288
五、麻醉恢复期的处理1288
六、术后并发症1288
七、内镜食管手术的麻醉1289
第9节 特殊疾病的麻醉要点1289
一、湿肺1289
二、大咯血1289
三、肺大疱1289
四、支气管胸膜瘘1290
五、膈疝1290
六、食管贲门成形1290
七、胸腔镜及达芬奇手术系统(Da Vinci S)手术1290
八、支气管肺灌洗术1292
第10节 肺减容术的麻醉管理要点1292
第11节 肺移植手术的麻醉管理要点1293
一、麻醉前准备1293
二、麻醉监测1294
三、麻醉方法及选择1294
第59章 心脏手术麻醉1298
第1节 缩窄性心包炎1298
一、病情特点与评估1298
二、术前准备1299
三、麻醉方法1299
第2节 先天性心脏病1300
一、病情特点1300
二、术前评估与准备1304
三、麻醉方法1306
四、体外循环对患儿的影响与麻醉后管理1310
第3节 心脏瓣膜病1311
一、病情、病理特点与评估1311
二、手术前准备1314
三、麻醉管理1315
四、术后急性循环衰竭并发症1318
第4节 冠心病1320
一、病理生理简述1320
二、术前评估与准备1321
三、麻醉管理1323
四、术后管理1324
第5节 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的特殊问题1325
一、心肌保护1325
二、缺血再灌注损伤1327
三、炎症反应1330
第60章 血管手术麻醉1334
第1节 血管病分类及病理生理1334
一、血管病分类1334
二、大血管病的病因、分类和病理生理1334
第2节 术前评估与准备1336
一、病情评估及影响因素1336
二、术前准备1338
三、术中监测1339
第3节 麻醉方法1341
一、硬膜外阻滞1341
二、全身麻醉1341
第4节 手术中重要脏器的保护1343
一、脊髓缺血和截瘫1343
二、脑部并发症和脑保护1345
三、呼吸功能障碍和肺保护1347
四、肾脏缺血及保护1348
第5节 大血管外科和体外循环技术1349
一、升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1349
二、主动脉弓部血管置换术1349
三、胸降主动脉血管置换术1350
第6节 减少手术出血措施和血液再利用1350
一、血液保护1350
二、凝血异常的处理1350
第7节 术后并发症早期发现和治疗1351
一、术后出血1351
二、呼吸系统并发症和处理1351
三、循环系统并发症和处理1351
四、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处理1352
五、内脏器官并发症和处理1352
第8节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1353
一、术前访视与评估1353
二、麻醉方法1353
三、麻醉监测1354
四、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1355
下 册1357
第61章 腹部和泌尿生殖系统手术的麻醉1357
第1节 总论1357
一、腹部重要脏器的神经支配1357
二、腹部手术麻醉的特点和要求1358
三、腹部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1359
第2节 普外科常见手术的麻醉1360
一、胃肠道手术的麻醉1360
二、肝胆手术的麻醉1361
三、脾脏手术的麻醉1361
四、门脉高压症手术的麻醉1362
五、急腹症患者的麻醉1364
六、类癌综合征患者的麻醉1365
第3节 泌尿科常见手术的麻醉1366
一、泌尿系经腹手术的麻醉1366
二、经尿道手术的麻醉1366
三、外阴手术的麻醉1367
第4节 妇科常见手术的麻醉1367
一、经腹手术的麻醉1367
二、经阴道手术的麻醉1367
三、妇科急症手术的麻醉1368
第62章 产科麻醉1370
第1节 孕妇妊娠期生理改变1370
一、循环系统1370
二、血液系统1371
三、呼吸系统1372
四、消化系统1372
五、内分泌和代谢1373
六、中枢神经系统1374
第2节 产科麻醉药理学1374
一、母体因素1374
二、胎盘因素1375
三、胎儿因素1375
四、母体用药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1376
第3节 自然阴道分娩麻醉1378
一、经皮电神经刺激1378
二、吸入性镇痛法1378
三、全身使用阿片类药物1379
四、椎管内神经阻滞法1379
五、局部神经阻滞法1380
第4节 剖宫产麻醉1380
一、术前评估1380
二、术前准备1380
三、麻醉选择1380
第5节 高危妊娠产科的麻醉1382
一、产前出血的麻醉1382
二、产后出血1383
三、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麻醉1383
四、糖尿病1385
五、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1386
六、病态肥胖1387
第6节 麻醉并发症1388
一、低血压1388
二、困难插管1388
三、胃内容物反流与误吸1388
四、椎管内麻醉剖宫产的神经并发症1389
五、椎管内麻醉的其他并发症1390
第63章 创伤患者的麻醉1392
第1节 创伤性休克的病理生理1392
一、创伤性休克的病因1392
二、创伤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1392
三、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转归1394
四、创伤性休克的诊断1395
第2节 创伤患者的病情评估及处理1396
一、气道1396
二、呼吸1397
三、循环1397
四、功能障碍(神经学)评估1403
五、暴露1403
第3节 麻醉处理1403
一、神经阻滞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1403
二、全麻诱导与维持1403
三、术中监测1405
第4节 特殊创伤的麻醉处理1405
一、颅脑和脊髓创伤1405
二、颌面部创伤1406
三、颈部创伤1406
四、胸部创伤1406
五、腹部创伤1407
六、四肢创伤1407
第5节 术中和术后并发症1408
一、术中并发症1408
二、术后并发症1408
第64章 矫形外科手术的麻醉1410
第1节 术前访视1410
一、心血管系统1410
二、呼吸系统1410
三、肝、肾功能和电解质1411
四、内分泌系统1411
五、神经系统1411
六、其他方面1411
第2节 矫形外科患者的某些特殊问题1411
一、类风湿关节炎1411
二、强直性脊柱炎1412
三、脊柱侧弯1412
第3节 术前准备1412
一、精神体格方面的准备1412
二、麻醉前用药1412
三、麻醉前药品和物品的准备1412
第4节 矫形外科手术的体位1413
第5节 矫形外科手术的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