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中医健康教育读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中医健康教育读本](https://www.shukui.net/cover/61/34496741.jpg)
- 李荣华,郁东海主编;傅益飞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4782286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14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237页
- 主题词:中医学-预防医学-基本知识;中医学-保健-基本知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中医健康教育读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人人都应该懂中医2
中医学发展史2
“悬壶”的由来2
杏林春暖的故事2
中医渊薮——《黄帝内经》3
长沙太守张仲景和他的《伤寒杂病论》3
曾为曹操治病的名医华佗4
早期的身心“保健操”——导引4
对中药学做出贡献的医药圣贤们4
针灸与推拿的发展不简单6
酒与中医药7
最早的急诊手册——《肘后救卒方》8
孙思邈的《千金方》8
最早的中成药店9
中医学的发展中名医名著迭现、流派纷呈9
金元四大家10
人痘接种术与温病学10
走方郎中11
中医对人体生命的认识13
中医和哲学的关系13
阴阳贵在和谐13
对五行和算命的认识15
五行学说对人体的解释16
五行学说在疾病辨识和治疗中的应用17
人活精气神,精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性18
中医的藏象有别于西医的器官19
中医五脏的主要功能是藏精气21
中医六腑的主要功能是传化水谷23
生命中的营养物质——气血津液25
人不可一日无“气”25
血液富含营养25
津液是滋润营养之物26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28
一、对病因的认识28
由外而感的病因28
自内而生的病因29
某些特殊的病因30
二、对病机的认识30
疾病的发生31
疾病的发展变化31
三、对疾病的诊察32
中医四诊合参32
中医望闻问切的方法33
四、对疾病的辨证分类35
辨表里35
辨寒热35
辨虚实35
辨阴阳35
五、防治疾病的理论与方法36
预防36
治疗36
中医治未病理论39
一、古代医学的功能39
二、“未病”的范围40
三、“治未病”的起源40
萌芽40
形成40
发展41
四、“治未病”的原则41
整体观念41
辨证论治41
防治结合41
五、“治未病”的方法42
调养精神42
合理饮食42
体质调理43
食疗与膏方50
六、“治未病”的展望50
中医经络与常见保健穴位51
一、十二经脉51
十二经脉的名称51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52
十二经脉的走向53
十二经脉与脏腑的关系53
二、腧穴概说56
腧穴的概念56
腧穴的分类56
腧穴的防治作用57
腧穴的定位方法57
三、常用腧穴61
头面部61
躯干部63
上肢部65
下肢部68
中医药食同源72
一、中医有药食同源说72
悠久的历史渊源72
“药食两用”品种丰富73
中药与食物的作用73
二、最基本的方药理论73
中药的“四气五味”73
中药也有“七情”74
治病用药讲究药证相对75
组方用药讲究配伍75
用药中的顺应自然76
三、常见药食两用品76
大枣76
核桃76
桂圆76
百合76
莲子77
薏苡仁77
蜂蜜77
银杏77
黑木耳77
黑芝麻77
四、常用补药78
人参78
西洋参78
黄芪79
枸杞子79
冬虫夏草79
阿胶80
石斛80
中医养生观82
一、养生概论82
二、养生原则84
天人相应——顺应自然,适时养生84
节食慎精——食饮有节,房事有度84
动静结合——起居有常,劳逸有度85
形神合一——善心常乐,节欲怡情86
因人而异——体质有别,各有所宜87
治病及当——早治防变,治疗适当87
三、养生意义87
不同人群中医调养90
儿童90
一、小儿年龄分期90
二、0~6岁儿童生长发育91
体格生长91
智能发育93
三、生理及病因、病理特点94
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94
病因特点:以外感、食伤和先天因素居多95
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96
四、0~6岁儿童保健要点97
新生儿保健97
婴儿期保健98
幼儿期保健102
学龄前期保健104
妇女105
一、女性各年龄段生理特征105
女子“七岁”105
女子“二七”105
女子“三七”至“六七”106
女子“七七”106
二、女性各年龄段疾病预防及保健106
女子“二七”107
女子“三七”至“七七”108
女子“七七”109
老年111
一、认识衰老111
人的生命周期111
老年划定标准113
人类最高寿命和预期寿命113
生理性衰老与病理性衰老114
衰老表现以及衰老相关疾病114
二、衰老机制115
先天因素与衰老的关系115
后天因素与衰老的关系116
三、延缓衰老的基本法则与方法117
顺应四时117
修身养性118
饮食有节119
劳逸适度119
按摩食疗120
未病先防120
白领人群121
一、白领常见健康问题122
肩颈疼痛122
脾胃损伤122
睡眠失调124
心理亚健康125
二、白领常见不良生活习惯125
三、白领日常保健措施126
拒绝垃圾信息,保持心绪平静126
同一段时间里尽量只做一件事情126
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省下一点时间放松一下自己127
适当参加运动锻炼127
培养怡情悦性的爱好127
忙里偷闲,睡个“子午觉”,切忌熬夜127
肥胖人群129
一、认识肥胖129
二、肥胖症危害130
三、肥胖病因131
脾胃盛衰131
过食肥甘132
安逸少动132
先天禀赋132
七情致病132
其他疾病132
四、肥胖的现代认识133
五、肥胖的中医药治疗133
治法治则134
辨证分型134
减肥方法135
六、肥胖的自我保健136
生活方式调整136
饮食清淡平衡136
适当体育运动137
调畅精神情志138
服用减肥中药138
点穴按摩减肥139
七、肥胖的预防139
胎儿期139
婴儿期140
学龄期140
青春期140
围产期140
中老年140
常见病症中医防治144
感冒144
一、主要症状与检查144
二、中西医怎么认识感冒145
三、基本治疗146
四、预防保健147
未病可先防147
既病可减轻148
病后防复发149
慢性支气管炎151
一、主要症状与检查151
二、中西医怎么认识慢性支气管炎152
三、基本治疗153
四、预防保健154
首要戒烟155
注意饮食155
起居调摄155
加强锻炼155
贴脐扶正156
积极预防156
冠心病157
一、主要症状与检查157
二、中西医怎么认识冠心病158
三、基本治疗159
四、预防保健160
调摄饮食,以适为度160
调节情志,内守精神161
动静结合,中和为度161
顺应四时,避虚邪风162
高血压病163
一、主要症状与检查163
二、中西医怎么认识高血压164
三、基本治疗164
四、预防保健166
精神调摄166
功法锻炼166
饮食疗法166
生活起居167
脑卒中168
一、主要症状与检查168
二、中西医怎么认识脑卒中169
三、基本治疗170
四、预防保健171
饮食有节171
起居有常172
有氧运动172
控制体重172
戒烟限酒172
避免房劳173
有病早治173
控制血压173
控制血糖173
控制血脂174
慢性肝炎175
一、主要症状与检查175
二、中西医怎么认识慢性肝炎175
三、基本治疗177
四、预防保健180
运动导引180
情志调摄181
食疗药膳182
生活起居183
便秘184
一、主要症状与检查184
二、中西医怎么认识便秘186
三、基本治疗188
四、预防保健189
未病可先防189
既病可减轻190
病后防复发191
糖尿病192
一、主要症状与检查192
二、中西医怎么认识糖尿病193
三、基本治疗193
四、预防保健194
多懂一点194
少吃一点195
勤动一点195
放松一点196
骨质疏松症197
一、主要症状与检查197
二、中西医怎么认识骨质疏松症198
三、基本治疗198
四、预防保健199
生活调摄199
饮食调摄199
药膳调摄200
颈肩腰腿病201
一、主要症状与检查201
二、中西医怎么认识颈肩腰腿病201
三、基本治疗202
四、预防保健203
生活调摄203
运动调摄203
情志调摄204
饮食调摄204
药膳调摄204
痔疮205
一、主要症状与检查205
二、中西医怎么认识痔疮206
三、基本治疗207
四、预防保健209
生活起居209
合理饮食209
加强锻炼209
自我按摩209
失眠症210
一、主要症状与检查210
二、中西医怎么认识失眠症211
三、基本治疗211
四、预防保健212
睡前调摄212
睡眠调摄212
睡前预防213
饮食调摄213
情志调摄214
气功调摄214
药膳调摄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