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美学与远方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美学与远方
  • 朱立元,祁志祥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4816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420页
  • 主题词:美学-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美学与远方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美学与马学1

第一节 实践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关系生成”论思想&朱立元1

一、《手稿》关于“关系生成论”的论述2

二、审美主客体在实践中的双向生成4

三、从“关系生成论”切入本质研究6

第二节 探索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中华美学如何“接着说”&夏锦乾11

一、“接着说”的方法论意义11

二、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意志观13

三、中华巫性美学的意志观16

第二章 美学与政治20

第一节 生命政治:技术时代艺术的新机制&支运波20

一、生命政治与艺术问题20

二、技术时代艺术的生命政治23

三、博物馆、收藏与作为装置的艺术26

四、作为动物性与例外状态的艺术29

第二节 “正义”与“义”在《赵氏孤儿》中的隐性冲突&王云31

一、程婴为何要弃子救孤?31

二、程婴有何权利为其儿子的生命做主?32

三、程婴弃子救孤能让我们有何联想?33

四、多兰和芬顿为何不理解程婴弃子救孤?35

第三节 萌:当代视觉文化中的柔性政治&吴明39

一、日本御宅族文化中的“萌”40

二、“萌”在当代中国的改变41

三、“萌”与“可爱”的区别42

四、作为柔性暴力的“卖萌”44

第三章 美学与本体48

第一节 美在主客观统一吗&刘晓丽48

一、美在客观49

二、美在主观50

三、美在主客观统52

四、美感,编织于生活世界54

第二节 作为艺术行动的美:一种生活美学的视角&张宝贵56

一、自律美学的自闭性57

二、拒绝肉身的超越60

三、取消主义美学的自我取消62

第四章 美学与生命65

第一节 生命体验美学观&陈伯海65

一、“生命”:哲学一审美本原观66

二、体验:审美的核心68

三、“美”与“审美”的关系重估71

第二节 生命美育论&姚全兴74

一、生命美育独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74

二、生命审美价值与生命美育的特性和原则75

三、生命负状态审美应纳入生命美育78

四、生命美学、美育中的若干理念79

第五章 美学与乐感82

第一节 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祁志祥82

一、美是一种乐感对象83

二、美的乐感的价值属性87

三、美的特征、原因与规律89

第二节 旅游民宿体验的乐感美学解析&庄志民90

一、《乐感美学》的实践意义90

二、民宿之美作为乐感对象92

三、民宿之美的核心价值93

四、民宿之美的互动生成94

第三节 当代中国美学前沿的坚实界碑&汪济生95

一、推敲命题,巧破疑难95

二、以史为鉴,精校准星95

三、广谒前贤,平等对话96

四、取舍唯真,博采众长96

五、古典新用,异彩纷呈97

六、锐意出新,严求自洽97

第四节 《乐感美学》:美学体系重建的新界碑&孙沛莹、李纲耀97

一、对美学重构论题及《乐感美学》学科推进意义的肯定98

二、对《乐感美学》在美学原理重建方面界碑意义的评价99

三、对《乐感美学》实践品格、操作意义的赞赏100

第六章 美学与意象102

第一节 意象和意境的关系&朱志荣102

一、意象和意境不是一个概念103

二、意象与意境的相通之处105

三、意象和意境最重要的重合点在情景交融106

四、在意象和意境的比较中把握意境特征108

第二节 从“意象”及其艺术形态的演绎看传统艺术论的现代性转化&金丹元110

一、中国“意象”论的源起及其中国质性110

二、“意象”及其艺术形态的现代性转化113

三、在中西“意象”论之比较中坚守和拓展中国质性116

第七章 美学与现代性118

第一节 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现代性的一维化特征&陈伟、桂强118

一、中国20世纪前期美学现代性特征的再思考119

二、中国20世纪前期美学的一维性及其复杂性121

三、对中国20世纪前期美学现代性的评价及其当代启示126

第二节 朱光潜美学的“存在”意味&曹谦128

一、朱光潜早期美学发生之动因128

二、从海德格尔存在论看朱光潜早期美学之发生130

三、朱光潜后期美学的“实践”论观点与海德格尔存在论比较136

第三节 语言分析美学何为&王峰141

一、语言论转向的困境与必要性141

二、后期维特根斯坦美学思考的示范性143

三、语言分析美学的功用145

第八章 美学与后学149

第一节 实践的后现代转向与美学的逻辑力量&张弓149

一、美学逻辑的肯定性力量151

二、美学逻辑的转换性力量153

三、美学逻辑的否定性力量157

第二节 后现代语境中的英雄空间与英雄再生&王建疆160

一、后现代主义正在改变着第三世界英雄期待161

二、英雄属性与英雄空间163

三、中国的英雄空间与经典英雄的再生167

第三节 克里斯蒂娃接受巴赫金思想的多元逻辑&曾军170

一、对巴赫金观点予以自我改造171

二、关于文本理论的独特思考173

三、重建巴赫金超越俄国形式主义的历史现场176

四、杂合社会关注与精神分析的解析符号学178

五、走向“多元逻辑”和“边界/门坎”的后现代文论180

第九章 叙事与互文183

第一节 美学的叙事转向&刘阳183

一、从对象到方式:叙事转向183

二、叙事即人生:美学的还原185

三、情境起点与身体体验特征187

四、美学叙事方法:以教学为例188

第二节 中西“互文性”理论的融通及其应用&李桂奎193

一、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中国接受193

二、传统“通变”理论富含“互文性”要义195

三、中国式“互文性”理论的悖论特质198

四、“互文性”之应用于中国文学研究200

第十章 美学与视觉205

第一节 现代视觉的平面性转向&王才勇205

一、视觉表现中的平面性206

二、平面性的表达208

三、作为现代视觉审美语汇的平面性210

四、平面性与现代平面设计211

第二节 从战争海报看艺术宣传的理论与实践&汤筠冰213

一、宣传概念的迭新213

二、艺术宣传的研究谱系214

三、从战争海报看艺术宣传216

第三节 图像时代的后红色记忆与奇观叙事&徐巍219

一、图像时代与后红色记忆219

二、图像时代的奇观叙事223

第四节 天机流荡:韩天衡草篆书法艺术&徐梦嘉227

一、线条律动228

二、构形险绝230

三、章法奇幻231

四、大美纷呈234

五、一骑绝尘234

第十一章 音乐与电影236

第一节 查尔斯·罗森的音乐分析批评理路&杨燕迪236

一、“风格”概念237

二、调性语言的基本材料与古典风格的形成238

三、古典风格的思维运作机制239

四、海顿的独特贡献241

五、歌剧的艺术问题与奏鸣曲原则:莫扎特的成就242

六、莫扎特的协奏曲与弦乐五重奏244

七、贝多芬之于古典风格245

八、其他话题247

第二节 “现象电影”与“热门话剧”的差异&张仲年248

一、从《小时代》与《蒋公的面子》的票房说起248

二、物质与精神的二元互补249

三、当下戏剧与电影的生态平衡252

第三节 曲折与隐晦中的砥砺:孤岛时期电影期刊研究&游溪254

一、孤岛不孤:多元化电影期刊的创办与发行254

二、隐晦表达:孤岛电影期刊的砥砺与抗争257

三、孤岛时期电影期刊的总体评价259

第四节 影视剧艺术中的移轴镜头&陶奕骏261

一、镜头下的“玩偶都市”261

二、电影《社交网络》中移轴镜头的应用262

三、移轴“伦敦城”263

四、电影《维多利亚一号》的移轴转场264

第十二章 美学与戏剧266

第一节 中国近代戏剧改良运动的现实思考&张福海266

一、戏剧现代性的必然选择266

二、走向现代性是现代审美的追求和理想268

第二节 公共空间和美学探索:香港实验戏剧研究&梁燕丽270

一、香港实验戏剧概述271

二、实验戏剧的文化、美学探索272

第三节 东西方戏剧导表演艺术的交流与碰撞&章文颖279

一、理性审美思维对感性审美习惯的挑战:舒斯特的角色批判性思维279

二、空“空”之悟:帕西弗的东方禅意智慧281

三、戏剧真实性的多维展开:戏剧艺术经典命题的再解读283

第十三章 美学与中国286

第一节 《周易》与美学的几点思考&谢金良286

一、“美”字的易学解释287

二、“易”字的美学解释289

三、易学与美学的融通292

第二节 宋元之际的理学诗风及其反拨&史伟295

一、理学诗是宋元之际的一种普遍风气295

二、理学诗风的形成296

三、浙东学派对于理学诗的反拨298

四、理学内部对于理学诗风的反思301

第三节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艺术成就的总体比较&周锡山302

一、笔补造化302

二、艺进乎道303

三、悲天悯人304

四、大器晚成305

五、神秘现实主义和神秘浪漫主义306

第四节 同光体与桐城诗派关系探论&张煜309

一、熔铸唐宋,以文论诗309

二、桐城派与宋诗派313

三、相同的文化运命315

第五节 民初主流小说家的自我调适与智慧抉择&孙超318

一、连通觉世新民与传世不朽318

二、平衡市场需求与艺术本位321

三、兼顾生活启蒙与形式创新323

四、遭遇新派挤压与历史遮蔽325

第十四章 美学与西方328

第一节 西方美学史概念钩沉&刘旭光328

一、kaloskagathos——“美善”329

二、megaloprepeia——慷慨?豪华?壮美?330

三、concinnitas——和谐332

四、istoria——历史334

五、diségno——设计336

第二节 “法国理论”在美国&陆扬337

一、“知识欺诈”与“时尚胡言”337

二、霍普金斯会议340

三、杂志的功绩342

第三节 《乌托邦》的宗教维度与中国当下小说信仰救赎的可能&张蕴艳345

一、《乌托邦》的宗教神学根基345

二、当下中国小说创作中“异托邦”式的存在348

三、为中国当下小说乌托邦的未完成性把脉350

第四节 《疯狂动物城》乌托邦遗产与重启&张永禄351

一、乌托邦与疯狂352

二、乌托邦与可能353

三、乌托邦与偶像355

四、乌托邦与残酷中的微光356

五、乌托邦遗产:再出发的可能357

第五节 阿多诺对传统美学命题的否定性阐释&李弢359

一、美与非美之批判360

二、美与丑的辩证法362

三、自然美遭到歪曲364

四、自然美与艺术美366

第十五章 时尚与美育369

第一节 发展中的中国时尚传媒状况分析&王梅芳等369

一、非专业时尚媒体的传播现状370

二、专业时尚媒体的传播现状372

三、时尚传播的新媒体发展趋势378

四、结论379

第二节 中国当代设计理论体系建构的本土化问题&邹其昌380

一、中国当代设计理论体系的建构本土化381

二、应该着力思考的三个重大问题382

三、民族文化精神的深入研究385

四、路径选择和方法考量387

第三节 普通高中课程审美化的理论思考&陆旭东391

一、美与真善的关系影响课程审美化的发展391

二、杜威的课程审美化思想392

三、李叔同与课程审美化建设实践394

四、课程审美化的基本主张3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