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立案登记制度研究 以诉讼辅导为中心的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立案登记制度研究 以诉讼辅导为中心的设计
  • 刘楠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0955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50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266页
  • 主题词:立案-登记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立案登记制度研究 以诉讼辅导为中心的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法院立案登记制度改革面临的内外压力1

第一节 当今中国社会矛盾变迁趋势5

一、数量从相对稳定到迅速增长6

二、类型由私权纠纷转向私权纠纷与私权、公权纠纷并存7

三、参与主体由个体向群体、由直接利益者向非直接利益者扩张8

四、对抗性和激烈程度增加,当事人解纷方式有偏激倾向9

五、影响范围由限于较小区域到借助网络迅速泛化10

第二节 社会矛盾纠纷变迁对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挑战11

一、矛盾纠纷快速增长,法官办案量上升11

二、社会矛盾增加法官办案难度12

三、纠纷网络泛化的倾向使法官与当事人难以沟通14

第三节 法院在纠纷解决中的功能局限15

一、法律推理的局限15

二、纠纷解决的高成本19

三、纠纷解决的对抗性20

小结:内外双重压力下法院立案制度改革的功能考量22

第二章 眉山以诉讼辅导为中心的立案操作模式及问卷调查24

第一节 眉山立案操作模式的生成环境26

一、眉山市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试点背景26

二、眉山法院系统“三台互动、奉法善治”的治院思路28

第二节 以诉讼辅导为中心的立案操作样本30

一、关于样本的关键节点——诉讼辅导30

(一)诉讼辅导的主体、对象和时间30

(二)诉讼辅导的内容31

(三)诉讼辅导的流程31

(四)经过诉讼辅导的纠纷走向33

(五)诉讼辅导的功能34

(六)2013—2014年眉山诉讼辅导的基础数据35

(七)诉讼辅导需要注意的问题43

二、关于以诉讼辅导为中心的立案操作流程——以民事一审案件为例45

(一)预登记45

(二)咨询答复或来访转交45

(三)主管、管辖审查及非诉先行调解46

(四)立案并进入审理程序48

第三节 对眉山以诉讼辅导为中心的立案操作模式的参与观察及案例50

一、参与观察50

二、诉讼辅导案例54

(一)经诉讼辅导放弃诉讼请求的案例55

(二)经诉讼辅导分流到非诉讼组织成功调解的案例55

(三)诉讼辅导法官先行成功调解的案例57

(四)诉讼辅导后登记立案并速裁的案例57

第四节 眉山立案操作模式的合法性、正当性及其价值意义58

一、合法性与质疑法院先行调解正当性的分析58

(一)诉讼辅导登记立案程序的合法性58

(二)登记立案前法院先行调解的正当性62

二、诉讼辅导登记立案程序的价值与意义64

(一)契合立案登记制诉权保障的国际潮流65

(二)探索创新了一个诉与非诉有效衔接的节点流程66

(三)实现调、审在人员和阶段上的相对分离,促进审判的职业化发展67

(四)创新司法公开模式,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67

(五)让当事人第一时间树立对司法的信任68

(六)为法官员额制改革提供配套的案件分流机制68

第五节 关于诉讼辅导立案程序的问卷调查69

一、关于辅导法官和(或)立案法官的问卷70

(一)眉山诉讼辅导法官和(或)立案法官的基本情况70

(二)诉讼辅导与立案中的相关情况调查70

二、关于当事人的问卷75

(一)答卷当事人基本情况75

(二)当事人对诉讼辅导登记立案程序的评价76

三、关于律师的问卷83

(一)诉讼辅导立案流程对律师业务的影响83

(二)对诉讼辅导的态度84

(三)对诉讼辅导立案流程的总体评价86

四、关于社会公众的问卷87

(一)对纠纷解决方式是否了解88

(二)对司法公正的认知89

(三)对打官司的态度与行为90

(四)有关立案登记制度改革的调查93

小结:一个集“辅分调审”于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立案模式94

第三章 立案登记的相关理论分析97

第一节 诉及诉权的理论98

一、诉的概念98

二、诉权理论99

三、诉的利益理论102

(一)给付之诉的诉的利益102

(二)确认之诉的诉的利益103

(三)形成之诉的诉的利益103

四、诉讼标的理论104

五、当事人适格理论105

(一)程序适格当事人105

(二)实体适格当事人106

第二节 起诉要件与诉讼要件理论107

一、起诉要件107

(一)起诉要件的含义107

(二)我国起诉要件的法律规定107

二、诉讼要件108

(一)诉讼要件的含义108

(二)诉讼要件的构成109

三、权利保护要件110

(一)权利保护要件的含义110

(二)权利保护要件的审理110

四、三者区别111

小结:诉的相关理论及其现代化发展及完善113

第四章 立案制度域外对比及历史沿革116

第一节 域外立案制度考察116

一、英美法系国家立案制度116

(一)英国116

(二)美国118

二、大陆法系国家立案制度120

(一)法国120

(二)德国122

(三)日本125

三、两大法系立案制度比较127

(一)相同之处127

(二)区别12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立案制度的发展与对比及当前改革存在的问题129

一、案件受理制度的发展阶段129

(一)1949年—1982年“立审合一”阶段129

(二)1986年—1996年“立审分立的探索和试行”阶段131

(三)1997年—2000年“立审分立的规范”阶段132

(四)2002年—2012年“立案制度的完善”阶段133

(五)2013年至今“立案制度的改革”阶段135

二、过去与现在的对比135

(一)立案程序对比135

(二)立案条件对比136

三、当前我国推行立案登记制度不可回避的几个问题138

(一)对立案登记制与立案审查制的区别认识不清138

(二)立案登记制改革在现行诉讼法上缺乏定位,没有体现141

(三)制度改革的实施细则缺乏,各地操作容易陷入误区143

(四)案件分流程序未设计,实施立案登记制易使“人案失衡”143

(五)“登记”与“立案”的关系定位模糊,实践运用暧昧不清144

第三节 我国立案制度与域外立案制度的对比149

一、理念与背景的考察对比149

二、是否区分起诉条件和诉讼要件的对比150

三、是否设立专门立案职能机构的对比151

小结:中外立案制度改革发展的文本解读和现状比较151

第五章 我国立案登记制的构想154

第一节 登记立案的流程建议154

第二节 关于登记立案审查内容及处理159

一、诉状审查内容与审核后的处理159

(一)起诉状159

(二)诉状审核后的处理160

二、起诉证据材料的内容与要求161

(一)关于原告的身份材料要求161

(二)关于被告的身份材料要求161

(三)关于与起诉事实相关的证据材料的要求162

(四)关于主管和管辖的证据材料的要求162

三、登记立案和受理162

(一)当场立案162

(二)补正立案163

(三)限期立案163

(四)存疑立案163

四、立案中诉讼费的缴纳与处理163

第三节 与立案登记制度运行相关的配套制度164

一、健全诉与非诉对接机制164

(一)在登记立案前进行对接166

(二)在登记立案后移送审判庭前进行对接167

(三)在案件移送业务庭后进行对接167

二、整合完善审前程序169

三、建立虚假诉讼防范机制171

(一)建立辅导立案甄别机制172

(二)建立警示机制173

(三)建立程序性防范机制173

(四)建立依法惩治机制174

四、建立登记立案考评机制175

(一)考核当场登记率175

(二)考核案件分流率175

(三)考核立案投诉率176

第四节 立案登记相关环节的法律效力分析176

一、法院对当事人起诉的登记与诉讼时效177

(一)起诉后,法院要求当事人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177

(二)当事人的起诉登记后撤回起诉的178

(三)当事人起诉经登记后的诉前调解的法律效力179

二、立案登记的字号设计186

小结:构建一套“适用”的立案登记运行机制187

结语 中国立案登记制度改革的未来展望189

附录一 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辅导立案登记流程的规定(试行)192

附录二 课题问卷200

附录三 课题数据2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