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学教育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朱家存,李福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62002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中学教育-教育学-师范大学-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学教育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育1
一、教育及其形态1
(一)教育的涵义1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3
(三)教育的起源5
(四)教育的形态8
二、教育功能10
(一)教育的社会功能10
(二)教育的个体功能20
三、现代教育观29
(一)教育观念29
(二)学生观36
(三)教师观42
四、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48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48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49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51
(四)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58
(五)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59
第二章 教育目的63
一、教育目的的基本认识63
(一)教育目的的形态64
(二)教育目的的主体64
(三)教育目的的内涵65
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65
(一)社会本位论66
(二)个人本位论68
(三)生活本位论68
(四)人的全面发展理论71
(五)全面发展教育73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74
(一)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74
(二)我国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历史回顾75
(三)我国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精神内涵78
四、素质教育理念与实施81
(一)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发展81
(二)素质教育的理念与特征83
(三)中学教育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88
第三章 学校教育发展93
一、学校教育历史93
(一)学校教育的萌芽93
(二)学校教育的发展94
(三)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95
(四)学校教育的特征96
二、中外教育思想举要103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103
(二)《学记》的教育思想108
(三)董仲舒的教育思想112
(四)朱熹的教育思想114
(五)陶行知的教育思想122
(六)柏拉图的教育思想126
(七)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130
(八)卢梭的教育思想133
(九)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135
(十)杜威的教育思想139
(十一)加德纳的教育思想143
(十二)布鲁纳的教育思想145
(十三)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148
(十四)赞科夫的教育思想150
(十五)巴班斯基的教育思想155
(十六)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159
三、学校教育制度163
(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及其历史沿革163
(二)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171
第四章 中学课程188
一、课程概述188
(一)课程的含义188
(二)课程目标190
(三)课程内容与设计196
(四)课程开发与管理202
二、课程类型与课程流派205
(一)课程的类型205
(二)课程理论流派209
三、课程改革215
(一)课程改革概述215
(二)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与趋势222
(三)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25
第五章 中学教学232
一、教学与教学理论232
(一)教学概述232
(二)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234
二、教学过程239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特征240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241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242
三、教学活动244
(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244
(二)教研活动246
四、教学原则251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252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252
(三)直观性原则252
(四)循序渐进原则253
(五)启发性原则254
(六)因材施教原则254
(七)巩固性原则255
五、教学方法256
(一)教学方法的含义与类型256
(二)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256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259
六、教学组织形式260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260
(二)教学组织形式变革与发展历程261
(三)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262
(四)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263
七、教学评价264
(一)教学评价的作用264
(二)教学评价的类型264
(三)教学评价的原则265
(四)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266
八、教学改革268
(一)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268
(二)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271
第六章 德育277
一、德育概述277
(一)德育与品德277
(二)品德结构281
(三)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282
二、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286
(一)道德发展理论286
(二)社会学习理论289
(三)关怀理论290
(四)价值澄清理论291
三、德育目标和内容291
(一)德育目标292
(二)德育内容292
四、德育过程298
(一)德育过程概述298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301
五、德育方法和途径303
(一)德育方法303
(二)德育途径308
第七章 中学教育活动与管理312
一、班集体的建设与管理312
(一)班集体及其发展312
(二)班主任与班集体建设314
(三)班集体建设与培养319
二、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322
(一)课堂管理及其原则322
(二)课堂管理影响因素324
(三)课堂气氛325
(四)课堂纪律327
三、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339
(一)课外活动及其特征339
(二)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344
四、学校与家庭教育关系协调347
(一)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347
(二)校外教育350
后记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