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财政制度史 第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财政制度史 第1卷
  • 黄天华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4735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743页
  • 文件大小:108MB
  • 文件页数:762页
  • 主题词:财政制度-财政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财政制度史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卷 上古时期—南北朝1

第一章 财政起源1

第一节 有关财政起源的争论1

一、国家分配论1

二、社会共同需要论1

三、经济条件决定论1

四、剩余产品分配论2

第二节 公共权力与财政主体2

一、财政税收的“质”的规定性2

二、财政起源与公共权力3

三、财政起源与财政主体3

第三节 一般经济分配与财政起源4

一、一般经济分配的起源4

二、一般经济分配的发展5

三、一般经济分配与财政分配的分离6

第四节 原始财政7

一、史前期军事民主制表现为雏形的国家7

二、原始财政范畴的多样性8

三、原始财政范畴的各种形态分析9

四、原始财政的基本理论问题10

第五节 我国税收的起源11

一、贡——税收的原生形态12

二、贡的发展——税收的萌芽13

三、贡的演变——税收的雏形14

四、贡的转化——租税(赋)合一和徭役并行15

五、简短的结论16

第六节 我国宗教税课的起源17

一、宗教税课起源概述17

二、原始宗教及公共祭祀活动的发展和演变19

三、从原始宗教到人为宗教23

四、国家起源、宗教起源与财政起源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24

第二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制度26

第一节 我国的奴隶制财政26

一、我国早期财政的形成26

二、奴隶社会本质与早期税收27

三、原始社会残余与早期财政29

四、奴隶制财政制度的发展30

五、我国早期财政的特征32

第二节 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33

一、土地制度33

二、户籍与人口35

第三节 夏、商、西周的财政收入制度36

一、田赋制度36

二、“贡”“赋”制度37

三、军赋制度39

四、徭役制度40

五、工商杂税制度42

六、减免制度44

七、罚赋制度45

八、奴隶劳动创造的财富45

九、战争掠夺收入46

十、贡纳制度47

第四节 夏、商、西周的财政支出制度48

一、军费支出48

二、王室支出52

三、祭祀支出59

四、官俸支出69

五、文化教育支出73

六、公共工程与公共事业支出77

七、邮驿支出82

八、社会保障支出85

第五节 夏、商、西周的赋税管理制度104

一、财政管理体制104

二、财政管理机构104

三、财政监督制度106

四、会计制度106

五、财政管理原则106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制度110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制度改革110

一、春秋战国时期财税制度改革的原因110

二、春秋时期各国的财政税收改革112

三、战国时期各国的财税改革115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财税特征119

第二节 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120

一、土地制度120

二、户籍与人口121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收入制度123

一、田赋制度123

二、徭役制度124

三、军赋制度125

四、商税制度126

五、关市税制度126

六、盐铁专卖制度127

七、山泽税制度128

八、人头税制度128

九、贡纳制度129

十、公产收入130

十一、对奴隶劳动的剥夺130

第四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支出制度130

一、军费支出130

二、王室(公室)支出134

三、祭祀支出141

四、官俸支出146

五、文化教育支出150

六、公共工程与公共事业支出154

七、邮驿支出159

八、社会保障支出161

第五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管理制度174

一、财政管理体制174

二、财政管理组织175

三、财政管理原则175

四、财政管理政策175

五、上计制度176

六、秦国财政管理177

七、财政管理法制化178

第四章 秦代的财政制度179

第一节 概述179

一、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179

二、集权制国家的财政法律制度形成179

三、秦代财政制度的历史地位180

第二节 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181

一、土地制度181

二、户籍和人口182

第三节 秦代的财政收入制度183

一、田赋制度183

二、口赋制度185

三、徭役制度186

四、工商税制度191

五、其他收入193

第四节 秦代的财政支出制度195

一、军费支出195

二、皇室支出200

三、祭祀支出208

四、官俸支出212

五、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支出216

六、文化教育支出219

七、邮驿支出223

八、社会保障支出224

第五节 秦代的财政管理制度232

一、财政管理体制232

二、财政管理机构232

三、财政管理原则232

四、上计制度233

五、税收立法与赋税法律制度234

第五章 汉代的财政制度237

第一节 概述237

一、汉代的政治经济概况237

二、汉代财政的发展概况242

三、汉代财政的基本特征242

第二节 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245

一、土地制度245

二、户籍和人口245

第三节 汉代的财政收入制度(上)247

一、田赋制度247

二、人头税制度250

三、徭役制度253

四、财产税制度257

五、工商税制度259

六、专卖制度264

第四节 汉代的财政收入制度(下)268

一、公田收入268

二、屯田收入269

三、卖官鬻爵收入270

四、赎罪收入271

五、贡献收入272

六、酎金272

七、债务收入272

第五节 汉代的均输与平准制度273

一、均输273

二、平准273

三、“五均六筦”法274

第六节 汉代的财政支出制度274

一、军费支出274

二、皇室支出280

三、祭祀支出296

四、官俸支出304

五、公共工程与公共事业支出312

六、文化教育费用支出320

七、邮驿支出326

八、社会保障支出329

九、宗教佛事费支出360

第七节 汉代的财政管理制度364

一、财政管理体制364

二、财政管理机构366

三、上计制度367

四、财政法律制度368

五、货币制度369

第六章 三国时期的财政制度371

第一节 概述371

一、三国时期的政治概况371

二、三国时期的经济概况371

三、三国时期的财政概况及其特征374

第二节 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375

一、土地制度375

二、户籍与人口378

第三节 三国时期的财政收入制度380

一、屯田制度380

二、田赋制度380

三、徭役制度383

四、专卖制度385

五、工商税制度387

六、杂税制度388

七、其他收入389

第四节 三国时期的财政支出制度392

一、军费支出392

二、皇室支出394

三、祭祀支出400

四、官俸支出403

五、公共工程与公共事业支出409

六、文化教育支出419

七、邮驿支出423

八、社会保障支出425

九、宗教佛事费支出437

第五节 三国时期的财政管理制度438

一、财政管理机构438

二、上计制度440

三、赋税征管制度441

四、货币制度442

第七章 两晋时期的财政制度443

第一节 概述443

一、两晋时期的政治概况443

二、两晋时期的经济概况444

三、两晋时期的财税特征446

第二节 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447

一、西晋的占田制447

二、东晋的大土地私有制450

三、两晋的户籍与人口450

第三节 两晋时期的财政收入制度453

一、田租户调制453

二、徭役制度457

三、专卖(征税)制度460

四、工商税制度461

五、杂税制度464

六、屯田收入465

七、其他收入467

第四节 两晋时期的财政支出制度470

一、军费支出470

二、皇室支出473

三、祭祀支出477

四、官俸支出480

五、公共工程与公共事业支出488

六、文化教育支出494

七、邮驿支出499

八、社会保障支出501

九、宗教佛事费支出516

第五节 两晋时期的财政管理制度522

一、财政管理机构522

二、财政管理制度523

三、上计制度523

四、财政法律制度524

五、地方财政管理525

六、货币制度526

第八章 南朝时期的财政制度528

第一节 概述528

一、南朝时期的政治概况528

二、南朝时期的经济概况529

三、南朝时期的财政概况及其特征533

第二节 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534

一、土地制度534

二、户籍与人口535

第三节 南朝时期的财政收入制度536

一、田赋制度536

二、徭役制度539

三、专卖制度541

四、工商税制度542

五、杂税制度547

六、屯田收入550

七、其他收入552

第四节 南朝时期的财政支出制度555

一、军费支出555

二、皇室支出559

三、祭祀支出566

四、官俸支出569

五、公共工程与公共事业支出581

六、文化教育支出595

七、邮驿支出599

八、社会保障支出602

九、宗教佛事费支出616

第五节 南朝时期的财政管理制度629

一、财政管理机构629

二、赋税管理629

三、上计制度631

四、货币制度632

第九章 北朝时期的财政制度635

第一节 概述635

一、北朝时期的政治概况635

二、北朝时期的经济概况636

三、北朝时期的财政概况及其特征639

第二节 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640

一、北魏前期的土地制度640

二、北魏后期的土地制度641

三、户籍与人口645

第三节 北朝时期的财政收入制度647

一、田赋制度647

二、徭役制度650

三、专卖制度653

四、工商税制度655

五、杂税制度657

六、屯田与牧场收入658

七、其他收入661

第四节 北朝时期的财政支出制度665

一、军费支出665

二、皇室支出670

三、祭祀支出685

四、官俸支出687

五、公共工程与公共事业支出698

六、文化教育支出706

七、邮驿支出710

八、社会保障支出712

九、宗教佛事费支出730

第五节 北朝时期的财政管理制度740

一、财政管理机构740

二、赋税征收管理740

三、货币管理制度741

四、财政法律制度7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