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壮医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壮医学
  • 黄汉儒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 ISBN:978753637044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91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411页
  • 主题词:壮族-民族医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壮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壮医发展史1

一、壮医的起源1

(一)创用针刺治疗2

(二)崇尚舞蹈气功3

(三)药物知识积累5

(四)有关壮医起源的神话和传说6

二、壮医的形成与发展8

(一)对瘴、痧、蛊、毒等病症的认识9

(二)对人体解剖及生理病理的认识10

(三)诊疗技法的进步10

(四)方药学的雏形12

(五)土司制度下的壮医药13

三、壮医药的发掘整理15

(一)民族医药古籍普查与壮医药的发掘整理15

(二)壮医药医、教、研机构的建立17

(三)壮医药的发展前景18

第二章 壮医基础理论20

一、壮医的天人自然观20

二、壮医的生理病理观21

三、壮医的病因病机论23

四、壮医的诊断特色23

五、壮医的治疗原则24

六、壮医辨证及辨病25

七、壮医对针灸及药物治疗作用的认识26

八、对壮医理论体系的学术评价26

第三章 壮医诊断学28

一、诊断原则28

(一)整体诊察数诊合参28

(二)全面诊查 突出重点29

(三)循序诊查综合判断29

二、壮医诊断主要技法29

(一)望诊29

(二)目诊31

(三)舌诊32

(四)甲诊34

(五)指诊37

(六)耳诊38

(七)闻诊39

(八)询诊39

(九)按诊42

(十)腹诊44

(十一)脉诊46

(十二)探病诊法48

(十三)表里反应诊法49

三、壮医辨病与辨证49

四、常见疾病诊断要点50

(一)痧50

(二)瘴50

(三)蛊50

(四)毒51

(五)风51

(六)湿52

(七)谷道病52

(八)气道病52

(九)水道病52

(十)龙路病53

(十一)火路病53

(十二)阴证与阳证53

第四章 壮医治疗学54

一、壮医治疗方法的基本特点54

(一)重视外治,偏重祛毒54

(二)有病早治,无病早防54

(三)用药简便,贵在功专55

(四)补虚必配血肉之品55

二、壮医内治法55

(一)对因治疗,辨病论治55

(二)对症治疗,辨证论治56

(三)辨病为主,专方专药56

三、壮医外治法56

(一)壮医针法57

(二)壮医灸法64

(三)壮医刮法71

(四)壮医药物熏蒸疗法71

(五)壮医药物熏洗疗法71

(六)壮医佩药疗法72

(七)壮医药锤疗法72

(八)壮医敷贴疗法73

(九)壮医点穴疗法73

(十)壮医隔离辟秽法73

(十一)壮医滚蛋疗法73

(十二)壮医药物竹罐疗法74

(十三)壮医浴足疗法75

(十四)壮医热熨疗法76

(十五)壮医接骨术78

(十六)壮医按摩疗法78

(十七)壮医经筋综合疗法78

第五章 壮医方药学79

一、常用壮药79

(一)解毒药80

(二)补虚药109

(三)调气药116

(四)通三道药119

(五)通两路药137

(六)治“巧坞”病药147

(七)治湿药149

(八)散寒药161

(九)止血药164

(十)打虫药167

(十一)收涩药169

(十二)外用药173

(十三)专科用药179

二、常用方剂193

(一)概述193

(二)常用方剂194

(三)常用制剂224

第六章 壮医预防学231

一、早期的卫生防病意识232

二、药物预防法234

(一)鼻饮——奇特的卫生民俗234

(二)对瘴气的预防234

三、民俗养生防病法236

四、药膳防病236

(一)谷物类236

(二)果类237

(三)蔬菜类237

五、体育保健预防法238

(一)崇尚体育,增强抗病能力238

(二)投绣球法238

(三)拾天灯法239

第七章 壮医临床各科240

一、壮医内科疾病概述240

(一)谷道病240

(二)水道病245

(三)气道病248

(四)龙路火路病251

(五)虚病256

(六)毒病258

(七)水蛊262

(八)内科杂病263

二、壮医外科疾病概述273

(一)热毒病273

(二)火毒病278

(三)毒结病279

(四)风毒病281

(五)虫蛇兽毒282

(六)外科杂病287

三、壮医妇科疾病概述292

(一)月经病292

(二)白带病297

(三)怀孕期病299

(四)产后病303

(五)产后保健309

(六)其他310

四、壮医小儿科疾病概述314

(一)小儿传染病314

(二)小儿常见病324

(三)新生儿疾病340

五、壮医伤科疾病概述342

(一)跌打损伤342

(二)骨折345

(三)异物穿刺伤347

(四)枪炮伤348

(五)烧烫伤349

第八章 壮医药现代研究进展351

一、壮医史的研究进展352

二、壮药的研究进展353

三、壮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354

四、壮医临床研究进展355

(一)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355

(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355

(三)疗效观察与验证356

(四)科技产品的开发运用357

五、实验室研究进展358

(一)壮医药线点灸疗法358

(二)壮医药罐疗法358

(三)其他359

第九章 壮医药与各民族医药的比较360

一、发展史的比较360

二、基础理论的比较363

三、病因病机的比较365

四、诊断方法的比较366

五、临床特色的比较367

六、异同原因探析368

(一)不同民族医药体系间的共同现象举偶368

(二)不同民族医药体系具有共同现象的原因探析369

(三)不同民族医药体系采用了共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370

(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370

(五)壮族医药与其他民族医药体系之间的关系问题371

第十章 壮族地区医药历史人物及现代壮医药专家372

一、文献记载的壮族地区医药历史人物372

二、部分现代壮医药专家简介375

后记387

参考文献3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