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茶山瑶历史与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茶山瑶历史与文化
  • 吴学东,奉恒高主编;钟海青,何龙群,吴尽昭,玉时阶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民族出版社
  • ISBN:978710511700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366页
  • 主题词:瑶族-民族文化-研究-金秀瑶族自治县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茶山瑶历史与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茶山瑶历史3

概述3

第一章 茶山瑶迁居大瑶山及早期社会6

第一节 大瑶山的自然地理环境6

第二节 茶山瑶在大瑶山地区的定居与分布8

一、茶山瑶徙居大瑶山的时间和原因蠡测8

二、茶山瑶的族称、族源11

三、各历史时期茶山瑶的人口状况17

四、茶山瑶在大瑶山区的分布19

第二章 明清时期茶山瑶社会的初步发展21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茶山瑶社会21

一、明清时期封建王朝对茶山瑶的治理21

二、明清时期茶山瑶的社会组织25

第二节 明清时期茶山瑶的社会经济生活29

一、茶山瑶人与其他瑶族支系的社会经济关系29

二、茶山瑶的社会生产活动32

三、茶山瑶的商品经济活动34

第三节 反抗封建王朝的斗争37

一、大藤峡瑶民起义37

二、茶山瑶民与太平天国运动39

三、“三点会”在大瑶山地区的活动42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茶山瑶社会44

第一节 国民政府与茶山瑶传统社会组织之间的博弈44

一、茶山瑶传统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44

二、国民党政府的“开化”政策52

三、国民党政权取代石牌制的治理及瑶民的反抗58

第二节 茶山瑶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其特点63

一、农业63

二、手工业68

三、副业71

四、商业73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茶山瑶社会78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稳定社会秩序和改善民族关系78

一、瑶山会剿和清除匪患经过78

二、《大瑶山团结公约》的签订88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和瑶族自治县的成立97

四、和平民主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03

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11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时期的社会经济113

一、农业113

二、林业118

三、工业120

四、商业120

五、交通122

第五章 新时期的茶山瑶社会124

第一节 拨乱反正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124

一、茶山瑶地区拨乱反正活动的展开124

二、茶山瑶地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126

第二节 新时期茶山瑶地区经济的发展128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茶山瑶地区的普遍推广128

二、茶山瑶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乡镇经济的大发展129

三、茶山瑶生态农业的发展133

四、茶山瑶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136

第三节 新时期茶山瑶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139

一、茶山瑶地区文化事业的繁荣139

二、茶山瑶地区教育卫生事业的兴盛152

下编 茶山瑶文化161

第六章 茶山瑶的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161

第一节 茶山瑶的石牌制161

一、石牌制的历史进程161

二、石牌制的组织结构169

三、石牌条规的内容174

四、石牌制的历史作用178

第二节 茶山瑶的伦理道德181

一、劳动伦理道德182

二、婚姻伦理道德184

三、宗教伦理道德186

四、社会伦理道德187

第七章 茶山瑶的语言和文学艺术191

第一节 茶山瑶语言191

一、拉珈语的系属191

二、拉珈语的语音系统192

三、拉珈语词汇的构成197

四、语法要点199

五、关于拉珈土语206

第二节 文学艺术206

一、民间文学206

二、民间音乐与舞蹈217

第八章 茶山瑶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223

第一节 科学技术223

一、瑶医瑶药223

二、各时期农林生产技术233

第二节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240

一、原始记事方法240

二、信教识字教育241

三、家庭教育243

四、社会教育244

五、私塾教育246

六、清代设在瑶山的学校247

七、罗香村的教会学校248

八、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开化”教育249

九、新中国成立后的学校教育251

第九章 茶山瑶的生活习俗与宗教253

第一节 婚嫁253

第二节 生育264

第三节 丧葬272

第四节 居住——以金秀村为例278

一、金秀村村落布局及其历史维度278

二、金秀村茶山瑶房屋结构281

三、房屋装饰288

四、居住禁忌289

第五节 饮食291

一、主食:稻米和玉米291

二、副食:蔬菜292

三、肉食种类及获得方法293

四、烹饪方法297

五、日常膳食及喝酒习俗298

六、有关饮食的特殊情况300

七、饮食器皿和炊具301

八、饮食卫生302

九、饮食禁忌302

第六节 服饰303

第七节 节庆309

第八节 宗教信仰和禁忌313

第十章 保持茶山瑶文化特色与实现现代化328

一、茶山瑶文化的特征与相互关系328

二、保持茶山瑶文化特色应按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规律办事331

三、现阶段保持茶山瑶文化特色的现实意义333

四、谋求保持茶山瑶文化特色与实现现代化之间的和谐336

参考文献340

后记3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