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外观设计法律制度体系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外观设计法律制度体系化研究
  • 芮松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51305102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56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368页
  • 主题词:外观设计-知识产权制度-专利制度-研究-世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外观设计法律制度体系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问题的提出3

二、问题的根源4

第一章 外观设计法律制度的本质属性7

第一节 外观设计的概念9

第二节 外观设计法律制度的知识产权法属性15

一、知识产权法属性决定外观设计制度的保护对象16

二、知识产权法属性对外观设计法律制度的影响24

三、外观设计制度与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制度、著作权制度30

第三节 外观设计法律制度的财产法属性33

一、财产法属性决定外观设计法律制度的制度目的33

二、作为财产法,外观设计法律制度的直接目的及其对具体规则的影响35

三、作为财产法,外观设计法律制度的终极目的及其对具体规则的影响41

四、外观设计的制度目的与外观设计保护程度的关系49

小结52

第二章 外观设计的基本属性55

第一节 确定性57

一、外形确定,而非思想确定57

二、图片确定,而非文字确定58

三、相对确定,而非绝对确定62

四、申请状态下确定,而非使用状态下确定63

五、单独构件的确定,而非最终组合状态的确定64

第二节 可视性66

一、可视性与美感66

二、可视性的认定手段71

三、可视性的认定阶段73

第三节 产品的功能性与设计的非功能性78

一、产品的功能性78

二、设计的非功能性79

三、功能性与非功能性的协调80

第四节 可复制性82

小结85

第三章 产品87

第一节 产品的含义及类别89

一、工业制品与手工制品90

二、二维产品与三维产品92

三、组装产品与产品部件97

四、产品部件与产品的部分101

五、传统产品与新类型产品107

第二节 产品的确定及意义108

一、产品的确定108

二、产品确定的意义109

小结113

第四章 非功能性115

第一节 非功能性的含义117

一、技术功能性,而非美学功能性117

二、法律功能性,而非事实功能性121

三、具体设计特征的非功能性,而非整体设计的非功能性123

第二节 非功能性规则的理解与适用125

一、非功能性规则的制度意义125

二、非功能性规则的法律效果126

三、功能性设计特征的认定原则129

小结155

第五章 新颖性157

第一节 新颖性的制度意义160

一、避免重复授权160

二、避免占有公有领域161

三、与侵权标准的一致性161

第二节 判断主体163

一、现有做法164

二、理想做法166

第三节 相同或相近种类产品的认定174

一、现有做法174

二、理想做法175

第四节 设计实质相同的认定181

一、现有做法182

二、理想做法183

三、具体判断方法——两步法189

第五节 两步法的具体适用212

一、案例分析213

二、案例总结226

三、举证的重要性227

小结231

第六章 创造性233

第一节 创造性的制度意义236

第二节 判断主体242

一、现有做法242

二、理想做法244

第三节 对比设计的确定248

第四节 创造性的认定规则252

一、现有做法252

二、理想做法254

第五节 单一比对方式256

一、区别特征在于产品要素的情形——转用情形256

二、区别特征在于设计要素的情形261

三、单一比对方式下的创造性判断与新颖性判断的比较263

四、单一比对方式下三步检验法的具体适用265

第六节 结合比对方式272

一、判断方法——三步检验法272

二、结合比对方式下三步检验法的具体适用280

小结292

第七章 侵权规则295

第一节 侵权规则的制度意义297

一、激励作用297

二、利益平衡298

第二节 权利范围的确定301

第三节 侵权规则的具体适用307

一、判断主体307

二、产品要素的考虑309

三、设计要素的考虑310

四、侵权判定的具体步骤317

五、案例分析319

第四节 现有设计抗辩328

一、制度意义329

二、现有设计范围的确定331

三、比对顺序334

小结341

参考文献343

后记3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