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民族文化大系 第1辑 雪域之光 藏族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华民族文化大系 第1辑 雪域之光 藏族 上
  • 袁晓文(益希汪秋)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 ISBN:978754521878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63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藏族-民族历史-中国;藏族-民族文化-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民族文化大系 第1辑 雪域之光 藏族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打造传世文化精品8

序言 藏族,青藏高原的开拓者与守护人&袁晓文(益希汪秋)19

《离太阳最近的是雪域高原》19

民族概况藏族36

本书导读示意图40

第1章 巍巍兮雪域,浩浩兮藏魂 人文地理43

这是一片构造神奇的土地44

地壳运动造就独特地形44

世界屋脊与固态水塔46

既是生命的源泉又是生命的绝境46

中国地理大格局的顶端46

这里生活着一群勇敢而智慧的人们48

青藏高原出现原始人类足迹48

营建高原特色的物质空间49

直指生命永存的精神家园50

这里汇集了众多文化源流51

高原与中原血脉相连51

诸文化力量集聚51

本教把雪域文明推向新高52

雪域注定要成为佛教生根繁茂之地53

这是让世人敬佩的伟大民族54

共同的名字——藏族54

民族与雪域、自然与精神融为一体54

多元共生的民族走廊56

多民族共同开发青藏高原56

文化上色彩斑斓的藏彝走廊56

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南方丝绸之路58

东来西往、南通北达的交通大枢纽——西北民族走廊59

第2章 博大的高原养育博大的民族 历史61

藏族的起源:生于本上,汇融多源64

地壳运动造就了藏族文明的地理空间64

人化自然:青藏高原的石器文化64

粟的文明之旅65

藏族文化血统呈现多重混合性66

隐含真相的祖源传说:猕猴与罗刹女的后裔67

远古社会组织的繁衍演化69

关于藏族起源的其他主要观点70

神话、传说与历史之间的远古西藏71

天神之子入主人间71

文明的初始71

雅隆河谷崛起强大联盟73

曾经活跃在高原上的强者76

雄踞高原的吐蕃王朝79

绵延千年的王系79

一代雄主松赞干布80

吐蕃王朝独具特色的经济活动83

唐蕃和亲83

千年汉藏通衢——唐蕃古道85

庞大帝国盛极转衰85

汉藏友好的见证——唐蕃会盟碑86

神秘的古格王国87

象泉河畔崛起87

大兴佛教87

步入鼎盛时期89

藏传佛教史上的首次集结法筵89

政教矛盾导致覆国90

古格工匠高超的金属制造业技艺90

失落的文明碎片90

河湟地区的藏族政权唃厮啰92

唐朝收复河陇地区92

“青唐主”唃厮啰92

巍巍青唐城92

保护中原与西域的文化、经济交流93

北宋丝绸之路的特别驿站:唃家位93

西藏纳入中央王朝统治95

蒙古统治者的目光转向青藏高原95

蒙古王子阔端邀请萨迦班智达95

凉州会晤96

八思巴成为忽必烈的宗教导师97

“皇天之下,大地之上”的大元帝师98

八思巴文99

“藏蒙一家”的白兰王100

元代藏区的地方行政体制:宣慰使司100

乌斯藏十三万户101

连接内地与西藏的“天路”——驿站102

明朝开创藏区施政新格局103

以和平的方式控驭藏区103

封赏高僧,安抚藏区103

永乐大帝高明的治藏政策104

大宝法王受封掌领全国佛教104

大乘法王借助明王朝实现萨迦派复兴105

“独一无二”的大慈法王106

封授“五大教王”107

明朝封授的“三大法王”“五大教王”107

朝贡制度,以经济手段加强政治隶属108

清代西藏地方政府政教合一109

格鲁派与蒙古军队结盟109

顺治册封达赖喇嘛109

准噶尔乱藏110

中央派遣驻藏大臣110

乾隆制定全面管理西藏的法律文件110

与达赖并立的班禅111

英军入侵西藏112

十三世达赖喇嘛新政,从传统走向近代113

萌生改革新思想113

推进西藏地方的近代化发展114

西藏近代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十三世达赖喇嘛114

龙厦与“求幸福者同盟”116

充满两面性的改革116

在实践与碰撞中不断走向正常化117

双方关系的“非正常化”阶段117

双方之间的首次官方直接对话117

非法的《西姆拉条约》117

民国政府提出“五族共和”的建国理念118

设立“蒙藏委员会”119

逐渐恢复与升温119

在主权原则下的曲折与反复120

四川藏族对抗日战争的贡献121

反分裂反“独立”斗争122

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123

历史的转折123

签订《十七条协议》124

《十七条协议》的主要内容125

红旗插上喜马拉雅125

千年枷锁——旧西藏的封建农奴制126

血肉之躯筑就的交通大动脉127

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128

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129

西藏自治区的诞生130

当代藏区的发展与成就131

茶,见证与承载着民族兄弟之情135

茶是连接藏汉经济、文化的纽带135

茶叶的专卖机构——茶马司135

藏茶发展史,就是一部汉藏交流史135

佛教与藏茶136

茶马互市136

以茶治边137

盘延千载的茶马古道137

中国与南亚地区重要的贸易通道138

山间铃响马帮来139

跑马溜溜的山,康定溜溜的城——茶马古道上的重镇打箭炉140

是商贸通道,更是民族文化交流的走廊141

第3章 高原特色的外显标志 建筑143

千年传承的精神144

地洞岩穴为人家144

石砌建筑始出现144

西藏三大原始文化遗址之一:卡若遗址145

堡寨帐篷相辉映145

宫殿寺庙初勃兴146

本土特色渐彰显147

松赞干布修建拉萨城148

藏族传统建筑的类型150

自然与宗教的交响151

天人合一151

浓郁的宗教色彩154

世界三大宗教建筑之最——哲蚌寺155

多元与多样并行兼容156

藏、汉、印三种文化的集合体——桑耶寺157

风格别具的装饰艺术158

凡有人处皆有佛塔160

藏传佛教建筑的典范——布达拉宫162

雪域高原最宏大的宫殿建筑162

第巴桑杰嘉措修建红宫163

雪域上的园林167

藏式民居:生活即艺术169

封闭式的院落结构169

内部陈设简单而有重点170

令人瞠目的砌石技术170

建房习俗172

丹巴古碉考察记174

第4章 流动的风景 服饰181

远古吹来的风:传承与衍变182

源远流长的服饰文化182

吐蕃:藏族服饰形成的关键时期182

元明清三代,服制逐步完善183

完备的职官服制185

雪域民族的第二皮肤186

展现生活智慧的藏装186

抵御严寒的各种装备187

藏装的穿戴程序190

藏传佛教僧人的服饰191

绚烂多姿的服饰类型192

三大文化区服饰各具特色192

农、牧区服饰差异明显192

不同场合的装束192

藏族服饰区域类型示例193

心意民俗与符号198

标志与认同198

包含大量历史记忆198

显示身份信息199

从服饰、发式看藏族女子的年龄段200

随身穿戴的财富201

人神沟通的媒介201

藏戏服饰202

五色代表万物的五种本源203

纺织技艺的奇葩204

悠久的毛纺织生产历史204

传统手工艺的现代生存与发展204

氆氇,藏族人民最喜爱的面料205

藏被205

邦典的那些人和那些事206

彩虹般的邦典207

氆氇的种类207

第5章 荡漾在雪域的多彩风情 民俗礼仪209

糌粑飘香,酒歌悠扬210

浓郁民族特色的藏家宴210

糌粑是藏族人的主食210

藏族特色食品表211

有酒必唱歌,有歌必饮酒212

饮食礼仪深刻反映着伦理精神213

青稞酒的酿制214

没喝过酥油茶,就不算到过青藏高原216

藏族人的第一饮品——酥油茶216

酥油茶的待客礼仪218

甜茶馆里的百态人生219

节庆四季,欢乐海洋220

神圣与世俗、宗教与娱乐的统一220

藏历新年:雪域的欢乐盛典221

藏族地区主要节庆表223

藏历新年的地域色彩227

桑烟缭绕的萨噶达瓦节227

雪顿节:酸奶宴与藏戏汇演的节日228

哲蚌寺看“晒大佛”230

灵魂之礼,人生之仪231

诞生礼,寄予美好祝福231

成丁礼,跨入社会门槛的仪式231

藏族人的姓名231

婚礼,最能体现生活价值观的活动233

葬俗:连接生死的仪轨236

丧葬何为?236

万物皆有灵237

社会文化的变迁带来葬俗的巨大改变238

佛教对丧葬仪礼产生影响239

昂仁县布玛村古墓239

为高僧大德建灵塔241

灵塔——灵魂得以转世、轮回的通道242

火葬,灵魂随烈焰升天243

水葬:以慈悲为怀244

树葬:植根于万物有灵观245

糅合汉藏观念的巴塘土葬245

最后的布施——天葬246

丧葬禁忌247

回归自然248

第6章 高原民族的生存智慧 经济生活与传统社会组织251

历史悠久的农业252

农业文明源于何处?252

从雅隆河到吉曲:农业文明的繁盛253

青稞种子的传说253

衰败与复苏:农业文明的兴衰254

革新与蜕变:现代农业的崛起255

高原之舟——牦牛256

逐水草而居257

世界上自然条件最严酷的草原257

游牧文明的兴衰258

牧民的守护神——藏獒258

转场:游牧的重要方式259

现代:发展与变迁260

牧区传统放牧的经验260

典型的传统社会组织261

形态非常丰富261

部落,穿越历史阶段的草原社会组织261

帕措,父系氏族社会组织的“活化石”261

青海藏族部落基础社会组织——哈玉虎262

谿卡:封建农奴制社会的根基性组织2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