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课程论现状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课程论现状研究
  • 于康平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519067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47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155页
  • 主题词:课程-教学理论-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课程论现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与研究背景1

一、问题的缘起1

二、研究背景2

第二节 课程论研究现状透视的意义4

一、对促进“元课程论”研究和课程论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4

二、为中外学者了解我国课程论研究现状提供一个便捷的窗口4

三、为我国学者进行课程论研究提供丰富的实证资料5

四、为我国课程论的未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5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5

一、研究的问题与框架5

二、研究方法的确定7

三、研究样本的选取9

四、资料的整理与分析10

第一章 国内学者对课程论研究的已有探索13

第一节 对我国课程论研究的系统梳理与历史追溯13

一、对我国课程论研究的系统梳理:《课程论研究二十年》13

二、对我国课程论研究的及时跟踪:《中国教育学科年度发展报告·课程论》14

三、我国课程论研究的历史分期15

第二节 我国课程论研究的基本主题17

第三节 我国课程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8

一、缺乏严格的科学规范19

二、缺少争鸣和学派19

三、原创性水平比较低19

四、课程理论、行政与实践的“三张皮”现象20

五、课程理论研究的“失语”与本土意识的缺乏20

六、研究方法与取向上存在偏失21

第四节 我国课程论研究的未来走向22

一、强化课程论研究的本土意识22

二、重视课程政策研究,发挥课程政策的中介价值23

三、加强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23

四、增加研究者之间的学术对话24

五、建构多元性、综合性的研究方法体系24

第二章 分析框架的建构——课程论本体论26

第一节 课程论的研究对象与逻辑起点26

一、欧美学者对课程论研究对象的认识26

二、国内学者关于课程论研究对象的观点27

三、课程论的研究对象是一般课程问题28

四、课程概念:课程论研究的逻辑起点30

第二节 课程论的研究领域38

一、国外几种代表性观点38

二、国内几种代表性观点40

三、国内几本代表性课程论著作的体系结构41

四、课程论的研究领域42

五、课程论与教学论44

第三节 课程论的学科性质46

一、对课程论学科性质的不同认识46

二、从不同的哲学观来看课程论的性质48

三、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角度看课程理论的性质49

四、科学课程论、哲学课程论与实践课程论51

第三章 分析框架的建构——课程论认识论55

第一节 课程论认识论中的几种基本关系55

一、理论与实践55

二、价值中立与价值负载57

三、本土意识与国际视野60

四、独立与借鉴:课程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62

第二节 课程研究方法论63

一、课程研究方法论概述64

二、课程论研究的范式65

三、课程研究方法的分类72

四、课程论研究的不同学科视角76

第三节 课程论研究共同体77

一、什么人应当成为课程论研究者77

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论研究共同体77

三、研究共同体之间的合作与对话79

第四章 中国课程论研究现状描述81

第一节 课程论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81

一、1997—2010年课程论研究论文的数量变化81

二、1997—2010年课程论研究论文的作者构成82

三、1997—2010年课程论研究论文引文分析88

第二节 课程论研究论文的内容分析91

一、1997—2010年课程论研究论文的研究类型92

二、1997—2010年课程论研究论文的研究主题93

三、1997—2010年课程论研究论文的方法类型105

四、1997—2010年课程论研究论文运用的具体研究方法107

五、1997—2010年课程论研究论文的研究视角109

第五章 中国课程论研究现状评价111

第一节 中国课程论研究的本体论透视111

一、独立中显现不成熟的中国课程论111

二、紧扣实践需要的热点与研究薄弱的“历史”与“实体”114

三、受青睐的实践课程论与遭冷遇的科学课程论119

第二节 中国课程论研究的认识论透视120

一、对实践的关注与脱离并存120

二、有待强化的本土意识121

三、研究方法的严重偏失125

四、需要进一步拓宽的研究视角129

五、走向合作与专业化的研究共同体130

结语 未尽的探索134

第一节 元课程论的诉求134

第二节 本研究的贡献与不足135

一、元课程论探索的贡献与不足135

二、量化方法的贡献与局限136

三、后续研究的打算137

参考文献1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