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图像文化史 佛教图像卷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华图像文化史 佛教图像卷 上
  • 于向东著;韩丛耀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
  • ISBN:978751790493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图象-文化史-研究-中国-古代;佛像-研究-中国-古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图像文化史 佛教图像卷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中国佛教图像特点1

二、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3

三、本书的构成12

第一编 东汉、魏晋十六国时期的佛教图像17

第一章 佛教历史背景与佛教图像概况19

第一节 东汉、魏晋十六国佛教的历史背景20

一、东汉至西晋的佛教20

二、东晋佛教24

三、十六国佛教26

第二节 东汉至西晋时期的佛教图像30

一、东汉至西晋佛教图像30

二、图像特色32

第三节 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佛教图像34

一、东晋佛教图像34

二、十六国佛教图像34

三、图像特色36

第四节 龟兹、于阗国佛教图像38

一、龟兹国佛教图像38

二、于阗国佛教图像40

第二章 佛教图像生产43

第一节 供养人44

第二节 制作者与制作技艺48

一、彩塑技艺49

二、壁画技艺50

三、金铜佛造像技艺52

第三节 生产机制54

第三章 东汉三国两晋佛教图像构成57

第一节 东汉佛教图像58

一、与本土习俗有关的佛像58

二、孔望山摩崖造像63

第二节 三国两晋佛教图像68

一、铜镜上的佛教图像68

二、魂瓶上的佛教图像70

第四章 十六国佛教图像构成75

第一节 十六国金铜佛造像76

第二节 炳灵寺石窟西秦图像80

一、第169窟图像构成80

二、第169窟图像题材及其意义84

三、第169窟图像来源87

第三节 河西石窟图像90

一、天梯山石窟90

二、莫高窟早期洞窟92

三、酒泉文殊山石窟94

第四节 北凉石塔图像100

一、有纪年题记的北凉石塔100

二、北凉石塔图像构成103

第五章 克孜尔石窟图像构成109

第一节 洞窟基本形制112

一、中心柱窟112

二、大像窟114

三、僧房窟115

四、方形窟116

第二节 图像类型118

一、佛教故事图118

二、帝释窟禅定图120

三、兜率天宫说法图122

四、天相图122

五、伎乐飞天图122

六、装饰图案125

第三节 图像构成126

一、第38窟图像内容与布局126

二、第205窟图像内容与布局131

第六章 佛教图像传播137

第一节 受众与观瞻方式138

第二节 中心柱窟与图像传播140

第七章 图像与禅观147

第一节 东晋、十六国时期的禅法148

第二节 莫高窟第275窟图像内容150

一、第275窟本生故事图像151

二、第275窟佛传故事图像154

第三节 莫高窟第275窟图像与禅观156

第八章 佛教图像本土化161

第一节 本土图像符号的吸收162

一、阙形龛162

二、八卦符号163

三、菱格形山岳纹165

第二节 顾恺之与戴逵的创新168

小结171

第二编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图像175

第九章 佛教历史背景与佛教图像概况177

第一节 南北朝佛教历史背景178

一、南北朝政治文化178

二、南北朝佛教179

三、南北朝佛教传播路线182

第二节 南朝佛教图像186

第三节 北朝佛教图像190

第十章 佛教图像生产197

第一节 供养人198

一、皇室贵族198

二、邑义组织201

第二节 制作者与制作技艺206

一、百工206

二、文士208

三、僧人210

四、制作技艺211

第十一章 南朝佛教图像构成215

第一节 南朝金铜佛像216

第二节 栖霞山千佛岩、新昌宝相寺南朝窟龛造像218

一、栖霞山千佛岩造像218

二、浙江新昌宝相寺造像221

三、栖霞山千佛岩、新昌宝相寺图像分析223

四、无量寿大佛、弥勒大佛像与信仰224

第三节 成都等地出土的南朝佛教造像226

一、成都等地出土的南朝佛教造像227

二、图像与信仰236

三、图像来源及其影响237

第十二章 北朝佛教单体造像及造像碑图像构成243

第一节 单体石造像与金铜佛像244

一、北魏中期(约439—494)的单体造像244

二、北魏后期(495—534)的单体造像249

三、东魏、西魏时期(535—557)的单体造像250

四、北齐、北周时期(550—581)的单体造像250

第二节 造像碑256

一、北朝前期的造像碑257

二、北朝后期的造像碑260

第十三章 北朝石窟图像构成267

第一节 敦煌莫高窟图像268

一、第一期洞窟图像268

二、第二期洞窟图像274

三、第三期洞窟图像278

第二节 云冈石窟图像282

一、第一期洞窟图像282

二、第二期洞窟图像283

三、第三期洞窟图像289

第三节 龙门石窟图像290

一、第一期窟龛图像290

二、第二期窟龛图像292

三、第三期窟龛图像295

第四节 麦积山石窟图像296

一、第一期窟龛图像296

二、第二期窟龛图像299

三、第三期窟龛图像301

第五节 响堂山石窟图像304

一、北响堂山石窟图像304

二、南响堂山石窟图像307

三、响堂山石窟图像特色308

第十四章 佛教图像传播313

第一节 礼忏窟图像传播314

第二节 禅窟图像传播322

第十五章 法华图像与信仰:以5世纪敦煌、云冈石窟为中心329

第一节5世纪敦煌石窟图像所受法华思想的影响330

第二节5世纪云冈石窟图像所受法华思想的影响334

第三节 法华思想对敦煌、云冈石窟图像影响的差别340

第四节 敦煌、云冈石窟法华图像差别的形成原因344

第十六章 过去七佛图像与信仰:以南、北石窟寺为例349

第一节 南北石窟寺图像内容350

第二节 南北石窟寺图像渊源352

第三节 南北石窟寺图像构成反映的佛教思想356

第四节 南北石窟寺图像营造的原因362

第十七章 佛教图像本土化的深入365

第一节 本土神灵图像符号的借用366

一、宝应声、宝吉祥菩萨367

二、天皇、地皇与人皇(和修吉等)368

三、夜叉鬼神(乌获等)369

四、执幡飞翔的天人(飞仙)370

五、雷公与风神370

六、帝释天与大梵天370

第二节 佛教图像功能的衍生376

小结3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