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说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说茶
  • 李少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409330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75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说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茶叶分类1

第一节 历代茶叶类别概要1

第二节 现代中国茶叶类别概述2

一、茶叶品类的命名2

二、茶类的划分3

第三节 基本茶类介绍4

一、绿茶4

二、红茶7

三、乌龙茶8

四、白茶9

五、黄荼10

六、黑茶11

第四节 再加工茶类12

一、花茶12

二、紧压荼12

第二章 历代名茶16

第一节 古代名茶16

一、唐代名茶16

二、宋代名茶18

三、元代名茶19

四、明代名茶20

五、清代名荼21

第二节 现代名茶23

第三章 基本茶类详述26

第一节 绿茶种类26

第二节 红茶种类139

一、工夫红茶139

二、小种红茶149

三、红碎茶150

第三节 乌龙茶种类153

一、福建武夷岩茶153

二、福建其他乌龙茶156

三、台湾乌龙茶167

第四节 白茶种类169

一、银针白毫169

二、白牡丹170

三、贡眉(寿眉)171

四、新工艺白茶171

第五节 黄茶种类171

一、君山银针171

二、蒙顶黄芽174

三、霍山黄芽176

四、皖西黄大茶177

五、鹿苑毛尖179

六、沩山白毛尖180

七、温州黄汤181

八、北港毛尖182

九、广东大叶青183

十、海马宫茶184

第六节 黑茶种类185

一、湖南黑茶185

二、老青茶186

三、四川边茶186

四、六堡散茶187

五、普洱茶187

第四章 再加工茶的种类189

第一节 花茶种类189

一、茉莉花茶189

二、珠兰花茶190

三、桂花茶191

四、金银花茶192

五、白兰花茶193

六、玫瑰花茶193

七、玳玳花茶194

第二节 紧压茶种类195

一、沱茶195

二、竹筒香荼196

三、普洱方茶196

四、米砖茶197

五、黑砖茶197

六、花砖茶198

七、茯砖茶199

八、湘尖荼199

九、青砖茶200

十、康砖和金尖201

十一、方包茶201

十二、六堡茶202

十三、圆茶(七子饼荼)202

十四、饼茶203

十五、紧茶203

十六、固形茶203

第三节 非茶之茶204

一、绞股蓝茶204

二、杜仲茶205

三、松针米茶206

四、罗布麻茶207

五、人参茶207

六、菊花茶207

七、桑芽茶208

八、金银花荼208

九、桂花茶208

十、薄玉茶209

十一、刺五加茶209

十二、虫屎茶209

十三、柿叶茶209

十四、钩藤茶210

十五、玄米茶210

十六、胖大海茶210

十七、老鹰茶211

十八、老姜荼211

十九、红枣茶211

二十、番泻叶茶211

二十一、玉米须荼212

二十二、车前草茶212

二十三、丹参茶212

二十四、锅巴荼212

二十五、竹叶茶212

二十六、青豆茶212

第五章 品茶环境与饮茶艺术214

第一节 饮茶概述214

一、饮茶习俗的演变214

二、煎茶、点茶与泡茶216

三、品茶与喝茶、吃茶218

第二节 茶与水质220

一、选水220

二、天下名泉222

三、烧水讲究226

第三节 茶的冲泡技术227

一、冲泡要领227

二、冲泡方式230

第四节 不同茶类的冲泡方法236

一、绿茶的泡饮方法237

二、红茶的泡饮方法240

三、乌龙茶的泡饮方法242

四、黄荼泡饮方法246

五、白茶的泡饮方法246

六、黑茶的泡饮方法248

七、花茶的泡饮方法249

第五节 品茶内容250

一、观形251

二、察色251

三、赏姿252

四、闻香253

五、尝味253

第六节 品茶环境的塑造254

一、品茶环境254

二、品茶环境的塑造255

三、茶(艺)馆布置特色257

第七节 茶具文化的发展与演变258

一、从远古彩陶饮器到魏晋青瓷茶具258

二、隋唐五代茶具概述260

三、宋元茶具概述262

四、明清茶具概述264

五、近现代茶具概述267

第六章 文人茶情268

第一节 饮茶寄情268

第二节 饮茶与喝酒、吟诗271

第三节 居士好饮茶273

一、居士多茶人273

二、居士因何爱荼274

第四节 饮茶重情趣276

一、千里致水,松风自煎276

二、荼竹为友,竹下品茗279

第五节 用茶取名作号282

第七章 饮茶的社会风尚285

第一节 家庭饮茶之道285

一、客来要敬茶285

二、奉茶讲礼仪286

三、沏茶重技艺287

四、送茶为敬客288

第二节 斗茶习俗288

一、斗茶的兴起288

二、因何斗茶289

三、斗茶的方式290

四、斗茶的影响291

第三节 点茶与分茶291

一、点茶及其要领292

二、分茶及其影响293

第四节 茶宴、茶会与茶馆295

一、古今茶宴295

二、茶话会296

三、坐茶馆297

四、施茶会300

第八章 饮茶礼俗与成规301

第一节 饮茶礼仪与风俗301

一、饮茶之礼301

二、吉祥与祝福304

三、饮荼中的拟人与比喻306

第二节 饮茶方圆与规矩308

一、老茶壶泡和嫩茶杯泡308

二、高冲和低斟309

三、恰到好处310

四、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310

五、巡回倒茶311

六、其他寓意和礼俗311

第三节 饮茶与婚丧祭祀312

一、饮茶与婚配312

二、茶与祭天祀神317

三、茶与丧葬320

第九章 茶的存储与鉴评321

第一节 茶的存储与保质321

一、坛藏法321

二、罐藏法321

三、袋藏法322

四、冷藏法322

五、藏茶禁忌:322

第二节 茶叶的品质鉴别与评定322

一、春茶、夏茶与秋茶的识别322

二、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品质特征323

三、高山茶与平地茶的甄别324

四、新茶与陈茶的辨别325

五、真假茶的鉴别326

六、香花茶与拌花荼的区分326

七、茶叶质量优次的审评328

第十章 饮茶保健的基本知识330

第一节 茶叶的营养成分和元素构成330

一、茶叶中含有哪些有益成分330

二、茶叶的药效成分及疗效333

三、茶叶可以嚼食337

第二节 科学饮茶338

一、选择适合自己的茶338

二、注意饮茶时机338

三、妇女“四期”少饮茶339

四、不要空腹饮荼339

五、不宜过量饮用浓茶340

六、不要用茶水服药340

七、睡前不宜饮茶340

八、怎样饮茶更相宜340

九、泡茶不宜用保温杯341

十、一杯茶冲泡几次为宜342

十一、茶为什么宜热饮342

十二、盛夏饮热茶的好处343

十三、喝隔夜茶不会致癌343

第三节 饮茶与季节气候的关系344

一、春季饮花茶344

二、夏季饮绿茶344

三、秋季饮青茶344

四、冬季饮红茶345

第十一章 茶的药用与保健功能346

第一节 茶的药用知识346

一、茶的药用起源346

二、中医学对茶药用的认识347

三、茶的有效成分与作用349

第二节 饮茶保健功效352

一、饮茶保健须知352

二、提倡边看电视边喝茶353

三、儿童饮茶宜忌354

第三节 饮茶与美容355

一、饮茶可美容355

二、茶叶美容妙招356

三、饮荼与减肥357

第四节 饮茶与治病358

一、红茶菌能健身治病358

二、饮茶可防皮肤瘙痒359

三、饮茶可解哪些毒360

四、饮茶为何能解烟毒361

五、饮茶为何能解酒毒361

六、饮茶有助消化的作用362

七、茶叶可治菌痢362

八、饮茶可防治胃炎363

九、饮茶可保护肝脏364

十、饮荼可缓解头痛364

十一、饮茶可降血压365

十二、饮茶可预防脑血管疾病365

十三、饮茶可防治冠心病366

十四、饮茶可减肥、降血脂367

十五、饮茶有明目作用368

十六、饮茶可防治糖尿病368

十七、饮绿茶能抗癌369

十八、饮红、白、黑茶也抗癌370

十九、饮茶能增强性功能371

二十、饮荼可预防骨质疏松371

二十一、饮茶能抗衰老372

二十二、饮茶可坚齿防龋373

二十三、冠心病病人饮茶的宜忌374

二十四、贫血病人不宜多饮茶374

二十五、服用药物时忌饮茶3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