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传统礼俗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丁广惠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166750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52页
- 文件大小:161MB
- 文件页数:455页
- 主题词:礼仪-风俗习惯-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传统礼俗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广惠先生《中国传统礼俗考》序3
自序5
考论23
礼俗论23
一、什么是礼(上)——礼的内涵23
(一)礼是国家和社会的规章制度23
(二)礼是具体制度的运作程序26
(三)礼是统治阶级为公众制定的行为规范27
二、什么是礼(下)——礼的本质30
(一)礼维护周代最根本的制度社会等级制度30
(二)调和统治阶级内部关系是礼的重要功能32
三、什么是俗(上)——俗的内涵34
(一)从风俗到民俗34
(二)民俗及相近概念36
1.民俗36
2.习惯37
3.风尚37
4.风气38
四、什么是俗(下)——俗的特点38
(一)地域性38
(二)传承性39
(三)变异性40
(四)民族性41
五、礼与俗的关系43
(一)礼和俗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43
(二)俗早于礼45
(三)礼和俗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46
1.统治阶级将俗中有利于自己的部分加以改造,上升为礼46
2.在一定条件下,礼可以转化为俗48
(四)礼和俗相互渗透,礼中有俗,俗中有礼49
(五)礼对俗有一定的制导作用51
民俗学和民俗学的研究55
一、什么是民俗55
二、什么是民俗学56
三、西方民俗学的研究58
四、民俗学在中国的发展60
五、黑龙江民俗学的研究63
史诗通论65
一、外国文学史诗及其特点65
二、中国未出现外国文学式史诗的原因68
三、中国古典史诗及其特点73
四、中国少数民族史诗及其特点77
五、中国民族史诗与长篇叙事诗、长篇说唱文学的区别81
六、历史题材和中国当代史诗84
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88
一、为什么要提倡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88
二、文化和传统文化94
三、道德和传统道德99
四、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109
五、结语113
传统岁时节日117
春节民俗在黑龙江省当代变异的考察和发展春节民俗的探索117
一、黑龙江春节民俗的当代变异117
(一)春节准备阶段的变异117
1.小年117
2.年前的准备工作118
(二)春节正节阶段的变异121
(三)春节后续阶段的变异126
二、春节民俗变异的一般特点129
(一)敬鬼礼神因素的淡化与亲情团聚观念的突出129
(二)春节的某些信仰民俗正向其他民俗转化并将继续存在130
(三)一些旧的春节民俗消失和一些新的春节民俗兴起131
(四)政府部门参与并主导春节活动,形成官民互动,上下同乐的局面133
三、发展春节民俗的探索135
(一)重点恢复几项传统春节娱乐活动,增强春节“年味”气氛135
(二)加强政府部门提倡和制止的主导作用136
(三)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基层组织的作用137
(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禁某些传统民俗138
国家机关及其下属机构对发展春节的重要作用140
一、发展春节的重要前提140
二、立法机关对发展春节的作用144
三、行政机关及其下属机构对发展春节的作用148
(一)国务院在春节中的作用149
(二)国务院下属部局对春节的作用150
(三)基层行政单位和社会团体对春节的作用151
立春礼俗考156
一、立春为什么又称打春156
二、立春礼仪的时空考察158
(一)祀春礼仪涵盖的地域158
(二)祀春礼仪部分的历史时限159
三、立春礼俗的历史发展162
(一)周秦时代的发生期162
(二)汉魏六朝时代的发展期165
(三)唐宋时代的成熟期170
(四)明清时代的鼎盛期176
(五)民国至今的民俗传承期186
四、立春礼俗的文化蕴意190
(一)关于春的传统文化观念的反映190
(二)农业文化的丰富内涵193
置闰和立春的单双与有无199
何谓“三羊开泰”206
一、易学的三阳开泰206
二、民俗学的三羊开泰209
上巳、寒食、清明的渊源及民俗活动的演变211
一、扫墓212
二、踏青214
三、其他杂俗218
端午节的起源及其民俗文化蕴意222
一、名称:古老的文化积淀223
二、纪念屈原不是端午的唯一起源224
三、五月五日:一个神秘的数字和日子226
四、多源的端午民俗起源228
五、端午民俗在现代的变异230
北方特有的民俗文化灯官考论233
一、灯官史料及其反映的灯官一般形态和民俗文化性质234
二、灯官诸要素的横向历史考察241
(一)关于灯官的名号241
(二)关于灯官的职权243
(三)关于灯官的产生244
(四)关于灯官的服饰和仪仗246
(五)关于灯官的活动251
(六)关于灯官娘子253
三、灯官历史发展形态的纵向考察256
(一)灯官发展的早期及其特征256
(二)灯官发展的中期及其特征258
(三)灯官发展的晚期及其特征259
四、灯官在不同文化系统中的宏观考察262
(一)灯官与满族文化262
(二)灯官与中华文化264
(三)灯官与人类文化266
就中西文化问题答哈尔滨电视台记者刘莎问271
一、对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发展要充满信心271
二、如何对待西方文化、西方节日272
三、传统节日文化的特点275
传统礼仪制度281
古代的姓氏281
一、姓和氏281
二、姓的取称283
三、氏的取称284
古人的名和字287
一、命名礼和命名287
二、冠礼和取字289
三、女人的名字291
君主的称呼293
一、职称293
二、君主生前的称谓298
(一)自称298
(二)谦称299
(三)对称300
(四)旁称301
三、君主死后的称谓302
(一)谥号303
(二)庙号304
相制沿革考略307
九卿说略311
六部简说316
文史研究馆的性质与任务321
一、文史馆的初创是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重要完善和发展321
二、文史研究馆的设置是对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323
三、新形势下文史馆馆员的工作任务328
古代一昼夜时段的划分及其用语334
书房札记338
一、书房与序338
二、书与书房339
三、斋和书斋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