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毛南族 广西环江县南昌屯调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匡自明,黄润柏主编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8869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76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07页
- 主题词:毛南族-居住区-调查报告-环江县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毛南族 广西环江县南昌屯调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概况与历史1
第一节 概况1
一、下南乡与南昌屯简况1
二、族称与人口分布3
三、族源5
四、南昌村史6
第二节 行政建制沿革7
第二章 生态环境9
第一节 地理位置9
第二节 地貌、山脉、土壤与气候10
一、地貌10
二、山脉11
三、土壤11
四、气候12
五、灾害性天气13
第三节 自然资源14
一、土地资源及利用14
二、森林资源14
第四节 自然灾害16
第三章 人口18
第一节 人口的自然状况18
一、人口概况18
二、人口的自然状况20
第二节 人口的素质状况25
一、人口的身体素质状况25
二、人口的文化素质状况26
第三节 人口的行业、职业状况30
第四节 人口的婚姻状况32
第五节 人口的家庭状况33
第六节 人口的生育状况36
一、年度内出生婴儿情况36
二、老年妇女既往生育史38
三、初产妇生育年龄40
第七节 人口死亡状况41
一、年度内人口死亡状况41
二、婴儿死亡情况43
第八节 人口变动情况45
一、人口的迁移状况45
二、人口的流动状况47
三、人口变动状况时段分析47
第九节 计划生育情况50
一、计划生育政策及经费投入50
二、妇女节育年龄及节育方式51
三、孩次比例和性别状况52
四、中南村和南昌屯计生工作的开展及成效53
第十节 人口与发展55
第四章 经济57
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57
一、新中国建立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57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所有制形式59
第二节 集体化时期的经济发展61
第三节 1980年以来的经济发展62
一、农业69
二、养殖业78
三、副业85
四、商业90
第四节 收入来源与结构91
一、20世纪50年代的收入来源、数量和结构91
二、20世纪70年代的收入来源、数量和结构92
三、1982年的收入来源、数量和结构93
四、2002年的收入来源、数量和结构95
第五节 消费特征97
一、消费水平97
二、消费结构109
第五章 社会政治117
第一节 宗族与族谱117
一、宗族117
二、族谱122
三、宗族内部关系131
第二节 社会组织与社会分层135
一、社会组织135
二、社会分层136
第三节 政治145
一、社区管理体制的变迁145
二、政治体系与结构146
三、村民民主选举160
四、村建工作及村务管理163
第六章 婚姻家庭166
第一节 婚姻166
一、传统婚姻制度的特征与变迁166
二、现行婚姻制度概述168
三、通婚规则170
四、择偶方式176
五、婚配条件180
六、婚姻的成立181
七、婚姻礼仪185
八、婚后的居住模式196
九、族际通婚196
十、婚姻的解除197
十一、性行为与性教育199
十二、婚姻中的伦理200
第二节 家庭202
一、南昌屯的家庭制度202
二、家庭结构203
三、家庭人际关系205
四、家庭功能214
五、家庭中的性别角色216
六、家庭规模219
七、家庭的生育模式221
八、家庭社会化模式224
九、家庭财产的继承226
十、家庭的未来229
第三节 亲属关系与继嗣230
一、继嗣规则230
二、亲属称谓230
三、亲属关系231
第七章 法律233
第一节 禁忌与习惯法233
一、婚姻方面的习惯法233
二、丧葬中的禁忌与习惯法237
三、祭祀活动中的禁忌与习惯法240
四、还愿活动中体现的习惯法241
五、生活方面的其他禁忌与习惯法249
六、生产禁忌250
七、宗教禁忌250
八、族规、家规方面体现出来的习惯法250
九、家庭财产和权利继承中体现的习惯法253
第二节 村规民约253
一、关于社会治安问题254
二、关于封山育林问题256
三、关于田间管理问题256
四、养猫公约257
五、关于义务劳动问题257
第三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民间争议及解决方式260
一、组织机构260
二、治安问题262
第八章 文化270
第一节 文学艺术270
一、诗歌类271
二、对联283
三、散文285
四、民歌287
五、童谣287
六、民间故事288
七、音乐舞蹈309
第二节 民族心理、伦理与文化事业312
一、民族心理312
二、伦理道德313
三、文化娱乐活动315
四、文化设施及文化事业318
第三节 文物古迹318
一、主要的古文化遗迹318
二、群众对文化古迹的保护意识329
第九章 风俗习惯332
第一节 饮食习俗332
一、饮食器具332
二、主食332
三、副食333
四、传统风味食品的制作工艺335
五、饮食礼俗339
第二节 服饰习俗339
第三节 诞生礼343
一、婚后的求子嗣活动343
二、孕期礼俗与祭解345
三、产妇与产房禁忌347
四、产妇分娩与贺生礼仪347
五、婴儿命名353
六、拜认干亲353
第四节 寿礼355
第五节 葬礼358
一、正常死亡者的葬礼358
二、非正常死亡者的葬礼367
第六节 岁时节日习俗368
一、传统节日习俗的特征和变迁368
二、现行节日习俗的基本特征370
三、主要传统节日习俗371
第七节 社会交往礼俗386
一、交往范围386
二、待客方式387
三、馈赠礼俗389
第十章 教育392
第一节 教育发展概况393
第二节 现行的教育状况397
第三节 主要的教育方式400
一、家庭教育400
二、社会教育405
三、双语教育408
第四节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409
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矛盾410
二、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互协调412
三、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不同侧重点及接受方的认同程度414
第十一章 科技卫生415
第一节 天文历法知识415
第二节 医药卫生416
第三节 传统民间工艺425
一、传统编织工艺425
二、传统的织染工艺425
三、传统的雕刻工艺426
四、传统的酿酒工艺427
第四节 现代科技的推广和运用429
一、村民对科技知识的认识429
二、科技在生产、生活工具变迁中的重要作用429
三、种养业的科技含量及其变化435
四、科学技术的宣传与推广439
五、科学技术与生活质量441
六、科技宣传与推广面临的问题442
第十二章 宗教444
第一节 祖先崇拜444
一、谭氏宗族祖先崇拜444
二、家族和家庭祖先崇拜445
第二节 自然崇拜和英雄崇拜445
一、山神崇拜446
二、水神崇拜446
三、树神崇拜447
四、土地神崇拜447
五、天神崇拜448
六、三界公崇拜448
七、谷神崇拜448
八、花婆圣母崇拜449
九、英雄崇拜449
第三节 神职人员449
第四节 巫术仪式452
一、问仙452
二、驱鬼453
三、赎魂453
四、上刀山453
五、过火炼454
六、占卜454
七、剪花架桥求子454
八、还愿455
第十三章 建筑文化456
第一节 村落的营造456
第二节 村落中的房屋布局及建筑结构459
一、房屋布局459
二、房屋建筑结构460
第三节 居室布局与建筑装饰465
一、居室布局465
二、干栏建筑装饰466
第四节 建筑仪式及习俗467
一、选址467
二、定向468
三、开工468
四、上梁469
五、进新房469
第五节 居住习俗470
第六节 其他建筑470
一、谷仓建筑470
二、桥梁471
三、墓葬472
参考书目473
后记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