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铁时代的城市交通规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戴帅,程颖,盛志前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2493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74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186页
- 主题词:高速铁路-城市规划:交通规划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铁时代的城市交通规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高速铁路概述1
1. 1高速铁路的发展历史1
1.1.1第条高速铁路的诞生1
1. 1.2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阶段1
1. 1.3国外高速铁路概况2
1. 2高速铁路的定义7
1.2.1欧盟(EU)关于高铁的定义7
1.2.2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关于高铁的定义7
1.2.3国际铁路联盟(UIC)关于高铁的定义8
1.2.4其他国家关于高铁的定义8
1.3高速铁路的主要特征9
1.3.1节约土地资源9
1.3.2较高的速度与效率9
1.3.3节省能源,降低排放9
1.3.4运输能力大,安全可靠10
1.3.5促进区域发展10
1.4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与规划10
1.4.1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10
1.4.2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11
1.4.3中国城镇群城际铁路网规划和特征13
1.4.4中国高铁车站的规划与特点17
1.5本章小结22
参考文献22
第2章 高速铁路在城际综合交通系统中的功能定位23
2.1高铁客运交通发展23
2.1.1城际交通发展概况23
2. 1.2城镇群高铁客运系统特征25
2. 1.3高铁在城市对外交通系统中的影响和作用26
2.2高铁与公路、航空运输方式的比较29
2.2. 1航空客运方式特点29
2.2.2高速公路客运方式特点30
2.2. 3高速铁路开通对沿线公路、航空客运的影响31
2.3高铁与公路、航空的功能整合35
2. 3. 1高速铁路客运和航空客运的功能整合35
2. 3. 2高速铁路客运与公路客运的功能整合37
2.4基于城镇群交通结构特征的城际轨道交通发展39
2.4. 1国际典型城镇群的共有特征40
2.4.2我国城镇群交通结构特征41
2.4.3城镇群城际轨道交通发展42
2. 5高铁时代城镇群中核心城市对外交通发展43
2.5. 1城镇群的空间发展模式43
2.5.2核心城市在城镇群中发挥的交通功能—集聚与疏散45
2.5.3核心城市对外交通特点46
2.5.4核心城市对外交通发展47
2.6本章小结47
参考文献48
第3章 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和城镇群发展的影响49
3. 1铁路与中国城市发展49
3.1.1铁路引发城市的兴衰49
3. 1. 2城市因铁路兴衰的分类51
3.2高铁对城市交通区位和空间布局的影响52
3.2.1高铁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交通区位优势52
3.2.2引起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促进城市发展模式转变53
3.2. 3多模式交通一体化的配套、挖潜是高铁沿线城市交通发展策略的要点54
3.3高铁对城镇群经济规模与竞争力的影响55
3.3. 1提高城镇群的经济规模和竞争力55
3. 3.2扩展既有城镇群分工和竞争的地域范围,加速了以高铁影响范围为度量的经济圈形成57
3. 3.3放大城市的特色优势与劣势57
3. 3.4中小城市若发挥专业化分工优势,对经济发展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59
3. 3.5对乡村地区和资源条件较缺乏的地区有削弱其竞争力的负面影响61
3.4高铁对产业发展的影响61
3. 4. 1对沿线城市第三产业促进作用尤为明显61
3.4. 2为商务、办公、旅游等带来新契机62
3. 4.3高铁沿线的发展与核心因素相结合能够产生强劲的动力63
3.4.4极易滋长土地投机行为64
3. 5高铁对城镇群内在组织结构的影响64
3. 5. 1加强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力,带动其1h经济圈内新城节点的发展64
3. 5.2避免过度发展经济区某一城市,形成若干功能互补的多极城镇群65
3. 6高铁经济带的区域经济一体化65
3.6.1交通经济带的基本类型65
3. 6.2日本高铁造就了“太平洋工业带”66
3. 6. 3促成中国高铁经济带的因素66
3. 6.4高铁经济带(HST—EB)67
3. 7城镇群发展战略特点及高铁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69
3. 7. 1我国城镇群在高铁时代的特征69
3. 7.2高铁城市发展战略特点70
3. 7.3城市发展战略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70
3.8本章小结71
参考文献71
第4章 城市高铁集疏运系统73
4.1城市高铁集疏运系统的定义73
4.2城市高铁集疏运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层次74
4.2.1高铁车站集散换乘区74
4.2. 2高铁集疏通道74
4.2.3高铁车站周边地区集疏运系统74
4.3城市高铁集疏运模式及其适应性75
4.3. 1私人小汽车/出租车模式75
4. 3.2私人小汽车与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并重的复合模式76
4.3.3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模式76
4.4城市高铁集疏运系统服务水平评价78
4.4. 1市内高铁旅客出行时间78
4.4.2城际高铁旅客出行时间79
4.4.3城际高铁旅客通勤出行时间79
4.5高铁站区向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的演变79
4.5.1站区功能的演变机理79
4.5.2铁路车站向综合交通枢纽转变的主要驱动力80
4.6高铁集疏通道—城市交通走廊82
4.7高铁车站周边地区集疏运系统与土地利用84
4.7.1高铁车站周边地区功能发展84
4.7.2高铁车站周边地区集疏运的交通矛盾85
4.7.3高铁车站周边地区集疏运系统发展对策86
4.8本章小结86
参考文献87
第5章 高铁集疏通道与城市功能区88
5. 1定义88
5. 1. 1城市功能区88
5. 1.2高铁关联型城市功能区88
5.1.3高铁城际通勤区88
5. 1.4城市发展轴89
5.2高铁集疏通道与城市发展轴89
5.3高铁集疏通道选线91
5. 3. 1优先连接高铁关联型功能区,促进城市发展和功能提升91
5.3.2扩大高铁城际通勤区92
5.3.3整合区域交通网络和城市区域服务功能,提高区域辐射力92
5.3.4整合高铁集疏通道和其他交通走廊94
5. 3. 5小结94
5.4高铁集疏通道衔接城市功能区的几种类型94
5.4. 1高铁集疏通道的基本类型94
5.4.2高铁集疏通道的空间形态类型94
5.4.3高铁车站选址类型95
5.4.4高铁集疏通道类型97
5.4. 5通道与高铁关联型功能区的衔接方式97
5. 5高铁集疏通道交通需求和配套设施规划98
5. 5. 1通道交通需求的特征98
5. 5.2通道内交通方式选择和优化99
5.5.3通道内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和常规道路的布局原则100
5. 6 HST- TOD——高速铁路公交导向的发展102
5.6.1 HST-TOD一种基于高铁集疏通道的城镇群/城市发展模式102
5. 6. 2 TOD与HST-TOD106
5.6.3 HST-TOD的空间结构模式109
5.6.4 HST-TOD的可达空间及用地109
5.6.5 HST-TOD面临的障碍和对策111
5. 7本章小结114
参考文献115
第6章 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的交通和土地利用116
6. 1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的节点功能和发展趋势116
6.1.1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的构成和作用116
6.1.2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的发展趋势和特征117
6.1.3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的功能定位124
6.2铁路车站的发展、分级及形式126
6.2.1高铁车站的发展历史127
6. 2.2高速铁路带来的高铁车站功能转变128
6.2.3我国高铁车站分级129
6. 2.4高铁车站的站房形式130
6.3高效的枢纽换乘交通设施布局132
6.3.1换乘交通方式的构成和设施要求132
6.3.2换乘交通设施的特点及布局原则134
6.3.3换乘交通设施布局模式和结构136
6. 3.4换乘交通设施的构成和内部功能组织139
6.3.5枢纽地区人流组织142
6.4有序的枢纽机动车交通流组织144
6.4. 1交通流组织的原则144
6.4.2过境交通流组织145
6.4.3进出交通流组织147
6.4.4内部交通流组织147
6.5基于TOD的枢纽周边地区土地利用模式149
6.5. 1用地功能的选择150
6.5.2用地结构布局的圈层特征152
6. 5.3用地开发滚动时序安排154
6. 6高密度的枢纽周边地区疏解道路网络155
6. 6. 1枢纽周边地区特征及应对策略155
6. 6.2集疏运对周边地区道路网络的要求156
6.6.3道路网络设施水平和控制指标158
6.7本章小结159
参考文献160
第7章 高铁时代的城市交通161
7.1高铁影响城市交通发展的机理161
7.2我国城市交通发展阶段特征和主要问题164
7.3高铁导向的城市交通发展对策165
7. 3. 1统筹协调,推进以高速铁路为骨干的城镇群多模式综合客运交通系统建设165
7.3.2政策引导,制订符合高铁时代要求的城市交通发展政策166
7.3. 3建立与城市高铁集疏运系统配套的交通需求管理体系167
7. 3.4鼓励HST-TOD,协调城市和交通的发展168
7.4高铁时代的城市交通展望169
7.5本章小结171
参考文献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