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民俗老黄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任丙未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气象出版社
- ISBN:978750295106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13页
- 文件大小:108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历书-中国;风俗习惯-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民俗老黄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传统历法3
第一节 纪时系统3
1.农历3
农历的起源3
农历月的天数3
“节气”和“中气”4
闰月的由来4
十九年七闰5
2.月相5
月相的成因5
月相种类6
月相识别7
3.干支历8
干支历概述8
干支纪年8
干支纪月9
干支纪日9
干支纪时9
4.节气11
二十四节气11
杂节气12
5.七十二候14
七十二候概况15
候应15
第二节 观象授时18
1.北极星与北斗七星18
北极星18
北斗七星18
2.《尧典》及四仲中星20
《尧典》中的经典记载20
四仲中星21
3.岁星与太岁22
岁星纪年法22
太岁纪年法22
4.五星24
金星24
木星25
水星25
火星25
土星25
5.三垣二十八宿26
三垣26
二十八宿27
6.《礼记·月令》28
《礼记·月令》所记天象29
《礼记·月令》师法自然29
7.分野30
十二分野31
二十八宿分野31
8.地平方位32
地平四方32
日景定位32
指南针定位33
山川地势定位33
四象与方位33
第二章 传统岁时37
1.除夕与春节37
吃年夜饭37
守岁38
放爆竹38
祭拜祖先39
拜年与压岁钱39
2.正月初五破五41
迎财神41
送穷42
开市42
3.正月十五元宵节43
元宵燃灯的习俗43
猜灯谜44
吃元宵44
4.正月廿五填仓节45
填仓节由来45
填仓节活动46
5.立春47
迎春47
打春牛48
报春48
咬春祈福49
6.二月二龙抬头51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51
二月二龙抬头的民俗51
7.社日53
社日的由来53
社日的民俗54
8.三月初三上巳节55
三月三节俗溯源55
上巳的节俗55
9.清明节57
清明节的由来58
扫墓祭先58
插柳戴柳59
放风筝59
10.四月初八浴佛节60
浴佛节由来60
斋会60
舍豆结缘61
放生61
11.五月初五端午节62
端午节的由来62
端午食粽62
龙舟竞渡63
悬艾叶、菖蒲64
驱五毒64
12.六月初六天贶节65
晒经书66
衣物66
回娘家66
13.七夕乞巧节67
穿针乞巧67
拜织女68
牛郎织女鹊桥会69
14.七月十五中元节70
中元节由来70
祭祖71
中元普度72
15.八月十五中秋节72
中秋节由来73
赏月拜月73
吃月饼74
16.九月九重阳节75
重阳由来75
登高75
插茱萸、簪菊花76
赏菊、饮菊花酒76
17.十月十五下元节77
斋三官78
焚“金银包”78
18.冬至79
冬至的由来79
冬至食俗80
19.腊月初八腊八节81
腊八节的由来81
腊八粥81
腊八蒜82
20.腊月二十三过小年83
祭灶83
扫尘84
第三章 传统饮食文化87
第一节 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原则87
1.食医合一87
医食同源87
食医制度87
2.饮食养生88
天人相应88
审因用膳89
3.本味主张90
味性的认识90
本味主张91
4.孔孟食道92
孔子饮食主张92
孟子食德93
第二节 传统菜系94
1.鲁菜95
鲁菜渊源95
鲁菜特色95
2.川菜96
川菜渊源96
川菜特色97
四川火锅98
3.粤菜99
粤菜渊99
粤菜特色100
4.闽菜101
闽菜渊源101
闽菜特色102
5.苏菜103
苏菜渊源103
苏菜特色104
6.浙菜105
追根溯源105
浙菜特色106
浙菜文化107
7.湘菜107
追根溯源108
湘菜特色108
8.徽菜109
追根溯源109
徽菜特色110
徽菜与食补110
第三节 传统名席名宴111
1.满汉全席111
追根溯源111
满汉全席的菜谱112
2. 孔府宴113
追根溯源113
孔府五大宴114
3.文会宴115
兰亭宴116
洛滨宴117
4.烧尾宴118
追根溯源118
烧尾宴菜谱119
第四节 传统饮食器具文化120
1.筷子120
追根溯源120
用筷礼仪120
2.鼎122
器具之鼎122
礼器之鼎122
3.镬123
炊具之镬123
礼器之镬124
刑具之镬124
4.釜125
釜、镬与锅125
有关釜的典故125
5.甑126
甑的历史126
甗127
6.俎128
食具之俎128
礼器之俎129
俎豆129
7.簋129
簋的形状130
礼器之簋130
第五节 传统酒文化131
1.酒的起源131
酒的起源132
酿酒起源传说132
2.酒器134
尊134
樽134
觥135
觞136
觚136
爵137
角137
3. 酒之名人轶事138
刘邦酒醉斩白蛇138
酒仙李白138
醉翁欧阳修139
4.酒礼140
酒礼的渊源140
饮酒礼节141
5.酒道141
酒宜温饮142
饮必小咽142
空腹勿饮142
勿混饮142
勿强饮143
6.酒德143
节制有度143
量力而饮144
不能强劝144
7.酒令145
酒令的渊源145
行令方式146
8.酒店147
酒店的渊源147
酒旗147
第六节 传统茶文化149
1.茶的源流149
茶的渊源149
茶的发展150
2.制茶151
生煮羹饮151
蒸青制茶151
蒸青散茶152
炒青制茶152
3.饮法153
煮茶法153
羹饮法153
煎茶法154
点茶法154
泡茶法155
4.茶水156
取水的重要性156
茶饮取水157
5.斗茶158
斗茶的渊源158
斗茶之法158
6.茶道159
茶道的渊源160
7.茶馆161
茶馆的渊源161
第四章 传统服饰文化164
1.汉服164
汉服的渊源164
冕服165
深衣165
襦裙167
2.古代官服168
3.旗袍171
4.中山装173
中山装的由来173
中山装款式特点173
中山装的政治含义174
第五章 传统礼俗176
第一节 传统婚嫁习俗176
1.说媒176
说媒176
媒人177
官媒和私媒177
2.婚姻六礼179
纳采179
问名180
纳吉180
纳征181
请期182
亲迎182
3.拜堂185
拜堂的由来185
近代拜堂习俗185
4.入洞房187
坐帐187
合卺187
同牢188
撒帐188
5.闹洞房189
闹洞房的由来189
欢天喜地闹洞房190
6.回门191
回门的渊源191
回门礼俗191
7.喜联192
通用婚联192
四季婚联194
嫁女联195
入赘联195
第二节 传统寿诞习俗196
1.报喜贺生196
男弄璋、女弄瓦196
男悬弓、女悬帨196
报喜197
2.三朝洗礼197
洗三的由来198
洗三的习俗198
3.满月礼俗199
满月酒199
添盆200
剃胎发200
4.百日礼俗201
穿百家衣吃百家饭201
戴长命锁201
5.周岁礼俗202
抓周的渊源203
抓周礼俗203
6.年寿代称204
7.民间祝寿礼俗206
过大寿206
庆寿207
寿礼207
8.吉祥寿图209
寿字图案209
鹤、龟209
寿星210
麻姑210
寿山石210
第三节 传统丧葬礼俗211
1.送终212
送终的由来212
送终的礼俗212
2.初终213
停尸213
举哀214
含敛214
3.报丧215
报丧由来215
报丧方式216
4.成服217
成服的由来217
五服制度217
5.吊唁219
吊唁的礼俗220
吊唁的程序220
6.大殓221
入殓222
封棺222
7.接三223
接三与送三223
接三民俗224
8.出殡226
出殡的由来226
出殡的礼俗226
9.下葬227
坟墓的渊源228
下葬的风俗228
10.居丧229
居丧的渊源229
居丧的礼俗230
11.祭扫231
祭扫的由来231
七七祭扫231
百日祭扫232
周年祭232
两周年祭232
禫祭232
第四节 其他传统习俗233
1.拜礼233
拜礼234
稽首234
顿首234
2.座次235
座次尊卑236
酒席的座次236
3.称谓237
谦称238
敬称238
讳称239
日常称谓240
宗亲称谓241
第六章 传统信仰风俗246
第一节 择吉习俗246
1.阴阳五行246
阴阳学说246
五行学说247
2.天干地支249
干支属性249
相化250
六合与三合250
相冲251
相害251
相刑251
3.周易八卦252
《周易》252
八卦253
4.神煞方位253
年神神煞254
月神神煞254
日神神煞255
时神神煞255
第二节 求吉辟邪习俗256
1.桃木辟邪的传说256
桃木的渊源—神荼和郁垒256
桃木的用法257
2.中国民间的咒语258
咒语的力量258
急急如律令259
3.求雨的习俗260
龙王的任务260
求雨的各种方法261
4.求子习俗262
拜神求子263
麒麟送子263
吃瓜求子264
“拴娃娃”求子264
5.有关梦的俗信265
梦的预兆265
圆梦266
6.数字上的忌讳267
数字禁忌267
数字黑话268
第三节 神佛信仰269
1.观音269
观音信仰的由来270
观音形象271
2.财神272
正财神赵公明272
文财神范蠡273
武财神关羽273
五路财神273
迎财神274
3.灶王的传说275
灶王的由来275
灶王的职责276
4.雷神277
雷神崇拜277
雷公电母278
5.多种多样的门神279
神荼和郁垒279
门神钟馗280
秦叔宝和尉迟恭281
6.祭祀城隍神282
城隍神的由来282
祭祀城隍传统283
7.祭拜土地神284
土地神的由来284
土地神祭祀285
8.妈祖崇拜286
妈祖的由来286
妈祖崇拜287
附录2011—2020年择吉历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