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继承与超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继承与超越
  • 赵炳起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603532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科学知识-少年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继承与超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我国省属高师院校面临的形势与发展选择1

第一节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2

第二节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5

一、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问题6

二、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结构调整步伐加快13

三、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专业设置正在寻求新突破17

第三节 我国省属高等师范院校发展的政策选择20

一、省属高等师范院校发展的模式探讨20

二、省属高等师范院校布局调整的必然趋势25

第二章 世界教师教育的实践历程与理论发展28

第一节 世界教师教育的历史发展28

一、世界教师教育机构的演变28

二、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现状36

第二节 教师专业化进程及其理论发展43

一、教师专业化进程43

二、教师专业化理论发展47

第三节 教师专业化的实践59

一、教师教育的一体化59

二、PDS学校模式61

三、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确立66

四、质量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75

五、教育机构认可制度的建立83

六、在职继续教育制度的完善86

第三章 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历史考察91

第一节 教师教育政策研究概述92

一、国外教师教育政策研究现状92

二、国内教师教育研究现状93

第二节 教师教育政策的影响因素95

一、教师教育政策的影响因素95

二、当前影响教师教育发展的教育理念100

第三节 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历史透视109

一、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特征109

二、我国教师教育专业性的嬗变122

三、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发展趋势126

第四章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对基础教育的回应135

第一节 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教育的挑战135

一、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改革136

二、教师教育改革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滞后142

第二节 对当前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考145

一、教师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基础146

二、教师教育体系现代化的特征147

三、对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考151

第三节 教师教育对基础教育改革要有积极的回应154

一、教师教育改革的政策建议154

二、积极完善和改进教师教育立法160

三、顺应和完善教师教育的模式162

第五章 政府、市场在省属师范院校发展中的作用167

第一节 变化中的省属高师院校与政府关系167

一、我国省属高师教育制度的形成与管理模式167

二、省属高师院校与政府关系变迁中的若干问题173

三、省属高师院校变革面临的问题与思路177

第二节 市场化:省属高师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185

一、什么是省属高师范院校市场化185

二、从市场介入到省属高师院校市场化189

三、市场化:知识经济时代省属高师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196

四、省属高师院校市场化中的矛盾分析201

第三节 政府与市场力量在省属高师院校发展中的交替208

一、三种经济学观点208

二、经营大学:省属高师院校管理方式的革命性主题211

三、大学精神在消解市场对省属高师院校负面影响中的作用214

第六章 省属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219

第一节 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219

一、制定与修订培养目标220

二、设置专业与调整专业220

三、构建与修订课程体系222

四、教学组织工作223

第二节 当前省属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缺陷225

一、培养目标的缺陷225

二、专业设置的缺陷226

三、课程体系的缺陷226

四、教学组织工作的缺陷226

第三节 省属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促进因素分析228

一、教育理念与高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28

二、基础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232

三、师资市场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233

第四节 省属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235

一、培养目标的修订235

二、专业的设置与调整238

三、教学组织工作的革新239

第七章 省属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242

第一节 高等学校定位的基本原理242

一、高校定位的基本内涵242

二、高等学校定位的宏观背景分析246

三、新世纪高校办学目标定位的必要性及其意义248

四、高等学校定位的基本内容249

五、影响高校办学定位的因素分析252

六、高等学校定位应注意的问题及若干原则256

第二节 省属师范院校定位分析262

一、省属师范学院定位现状263

二、省属师范学院定位存在的误区265

三、省属师范学院定位的共性266

四、省属师范学院定位的个性267

第八章 省属高师院校课程体系的重构271

第一节 对高师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的反思272

一、课程体系建设主导思想不明,缺失师范性与人文性272

二、课程内容与培养目标不匹配,且陈旧落后,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274

三、课程结构不合理,各类课程比例失调275

四、忽视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的研究与开发276

第二节 影响省属高师院校课程体系重构的因素分析277

一、省属高师院校课程体系重构的促进因素277

二、课程体系重构的制约因素283

第三节 省属高师院校课程体系重构的基本策略284

一、省属高师院校课程体系重构的原则284

二、省属高师院校课程体系重构的价值取向286

三、课程体系重构的具体途径289

第九章 省属师范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296

第一节 追求科学的教师教育质量观296

一、教师教育“质量”的应用情境296

二、对高校传统质量观和管理模式的历史回顾302

三、教师教育要追求新型的教育质量观305

第二节 加强师范院校的质量管理308

一、加强教师教育的输入质量309

二、控制教师教育的过程质量310

三、保障教师教育的输出质量312

四、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312

第三节 师资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设想315

一、建立科学的教师教育质量分层体系是进行质量监控的前提315

二、确立师资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是进行质量监控的关键316

三、确立师资培养质量监控评估体系和制度是进行质量监控的难点322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327

后记3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