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云南通史 第3卷 唐五代宋时期 公元618-1254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云南通史 第3卷 唐五代宋时期 公元618-1254年
  • 林超民,段玉明主编;何耀华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9685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107MB
  • 文件页数:5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云南通史 第3卷 唐五代宋时期 公元618-1254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编 唐代云南9

第一章 招抚云南9

第一节 唐初云南族类9

一 爨9

二 昆明10

三 乌蛮与白蛮11

第二节 南宁州都督府的建立12

一 南中局势12

二 羁縻州郡之建立15

三 羁縻州郡之特点17

第三节 姚州都督府的建立20

一 洱海区域之建置20

二 縻州都督府之建立21

三 姚州都督府之建立23

第二章 南诏兴起29

第一节 唐初洱海地区的形势29

一 上方夷与下方夷29

二 六诏31

三 蒙舍诏的崛起34

四 白子国的衰亡36

第二节 南诏统一洱海地区39

一 唐朝与吐蕃在洱海区域的争夺39

二 南诏统一洱海区域42

第三章 天宝战争46

第一节 南诏兼并爨部46

一 爨氏离心46

二 南诏东进47

第二节 泸南之役50

一 张虔陀之死50

二 鲜于仲通之败52

第三节 西洱河之战53

一 杨国忠误国53

二 李宓惨败55

三 流血的教训56

第四章 弃蕃归唐59

第一节 南诏拓展59

一 巂州争夺59

二 西开寻博(传)61

三 东收曲靖、南控步头62

四 开南镇塞62

第二节 骚扰蜀川63

一 崔宁骄横63

二 李晟取胜65

第三节 李泌方略66

一 环攻吐蕃66

二 结盟回纥68

第四节 韦皋妙计69

一 招抚东蛮69

二 蕃诏裂痕71

第五节 苍山会盟71

一 背弃吐蕃71

二 遣使求归72

三 玷苍结盟75

第六节 云南安抚使司的设置76

一 结盟见效76

二 册封南诏78

第五章 社会经济80

第一节 疆域与政区80

一 南诏疆域80

二 南诏政区81

第二节 政治制度86

一 国号86

二 王号88

三 职官93

第三节 军事体制95

一 军队结构95

二 军事训练95

三 征战特色96

四 军事活力96

第四节 社会经济96

一 农业生产96

二 水利设施98

三 养殖经济98

四 手工业99

五 商业贸易100

六 土地制度100

第五节 南诏城镇101

一 首府五城101

二 十赕103

三 地方城镇104

第六节 南诏交通109

一 南诏通西川道109

二 南诏通安南道111

三 南诏通黔中道112

四 南诏通邕州道112

五 南诏通骠国、天竺道112

六 青木香山道(南诏通昆仑道)114

第六章 谨遵盟约115

第一节 迁徙与融合115

一 政治迁徙115

二 族类交融117

第二节 共抗吐蕃117

一 唐朝重创吐蕃117

二 南诏北击吐蕃118

三 吐蕃二十年不敢犯边119

第三节 文化交流120

一 朝贡与赏赐120

二 积极学习华夏文化122

三 文化交融与唐诏一体123

第七章 南诏族类124

第一节 汉人移民124

一 南诏建国以前住居在洱海区的汉人124

二 隋唐以前迁来的汉人125

三 初唐时期迁来的汉人126

四 被南诏俘掠的汉人128

五 南诏的汉文化133

第二节 白族形成137

一 洱海人:洱海区域最早的居民137

二 昆明:洱海区域的游牧居民141

三 哀牢:西来的居民144

四 僰:东来的居民148

五 汉姓:土著化的中夏移民151

六 大封民国:白族(僰)形成的标志154

第三节 爨159

一 东爨乌蛮与西爨白蛮159

二 初唐对爨部的经略160

三 爨部式微160

第四节 昆明蛮162

一 昆明蛮与三浪诏162

二 牂牁昆明164

第五节 其他族类166

一 徙莫袛蛮 俭望蛮 白水蛮166

二 大勃弄、小勃弄二川蛮167

三 独锦蛮167

四 金齿诸种167

五 寻传(博)蛮168

六 望苴子蛮169

七 扑子蛮169

八 磨些蛮170

九 茫蛮171

十 东蛮172

第八章 南诏邻国173

第一节 骠国173

一 骠国173

二 万公等八部落175

第二节 弥诺国 弥臣国177

第三节 昆仑国178

第四节 大秦婆罗门国 小婆罗门国179

第五节 女王国179

第六节 水真腊国 陆真腊国180

第七节 参半国181

第九章 背约叛命182

第一节 侵掠成都182

一 王嵯巅控权182

二 太和之难183

三 李德裕筹边185

第二节 袭扰安南186

一 挥兵东南亚186

二 李由独投靠南诏187

三 李琢失误乱边187

四 王式威服华夷188

五 首陷安南188

六 再陷安南190

七 复掠邕州191

第三节 唐复安南192

一 高骈收复安南192

二 修好南诏194

三 庞勋起义195

第四节 再寇西川196

一 回掠巂州196

二 李师望成事不足197

三 世隆寇蜀198

四 寇蜀失败201

五 高骈卫蜀202

第十章 衰亡之路204

第一节 和亲之议204

一 景仙出使南诏204

二 隆舜求亲207

三 礼仪之争207

第二节 南诏衰亡209

一 和亲失败209

二 郑氏篡权210

第二编 五代与宋代云南第十一章 大理国的建立215

第一节 长和、天兴与义宁政权的更替215

一 长和国215

二 天兴国216

三 义宁国216

第二节 段氏贵族统治势力的崛起219

一 段氏溯源219

二 段氏崛起222

第三节 大理政权的建立226

一 段思平起兵226

二 段思平建国227

第十二章 大理前期的政治状况229

第一节 大理政权的初步稳固229

一 稳定各种政治势力229

二 加恩滇东三十七部230

三 废除杨氏苛刑峻令230

四 普遍实行减税宽役231

五 大力推崇各式宗教231

第二节 统治内部的矛盾冲突231

一 段思英被废231

二 贵族势力抬头233

第三节 高氏大中政权的建立236

一 高氏崛起236

二 高氏夺权241

三 还位段氏242

第十三章 大理的政治制度243

第一节 大理的疆域与行政区划243

一 大理疆域243

二 行政区划245

第二节 大理的职官制度252

一 王室252

二 封爵制度254

三 朝廷职官256

四 僧官僧封制度260

五 地方官职260

第三节 大理的军事制度264

一 概况264

二 军官266

三 边防267

四 军力267

第十四章 大理的经济状况269

第一节 农业的发展269

一 长足进展269

二 土地制度270

第二节 畜牧业的兴盛273

一 家畜273

二 家禽276

三 产品流向276

第三节 手工业的繁荣277

一 概况277

二 冶炼业278

三 纺织业280

四 皮革业282

五 雕漆业283

六 珠宝业284

七 酿造业284

八 竹木业285

九 陶石业286

十 盐茶业289

第四节 商业与对宋朝的贸易289

一 集市289

二 贝币290

三 与宋朝的交流291

第十五章 大理的民族组成303

第一节 “白蛮”各部303

一 “白蛮”的分布303

二 “白蛮”姓氏303

三 “白蛮”服饰304

四 “白蛮”居室305

五 “白蛮”食俗与婚俗306

六 “白蛮”葬俗306

七 “白蛮”信仰307

第二节 “乌蛮”各部308

一 “乌蛮”的分布308

二 “乌蛮”社会308

三 “乌蛮”姓氏309

四 乌蛮服饰309

五 乌蛮婚俗310

六 乌蛮葬俗310

七 乌蛮信仰311

第三节 “金齿百夷”各部312

一 金齿的分布312

二 金齿社会314

三 金齿风俗315

四 金齿婚俗317

五 金齿民居318

六 金齿信仰318

第四节 其他族类319

一 麽些319

二 和蛮320

三 僚321

第十六章 大理与宋朝的关系323

第一节 大理与北宋关系323

一 疏而不离323

二 亲而不密324

第二节 侬智高与大理325

一 侬智高退入大理325

二 侬智高之死326

三 侬智高余部融入大理326

第三节 大理与北宋关系的新发展327

一 臣属宋朝327

二 戒心不减328

第四节 大理与南宋关系329

一 开放边关329

二 民间往来329

三 谨慎有余开放不足330

第十七章 大理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331

第一节 大理与交趾331

一 何昃俊之乱331

二 翁申利事件332

第二节 大理与缅国333

一 阿奴律陀出访大理333

二 蒲甘遣使入大理国335

第十八章 大理后期的政治状况336

第一节 后理政权的形成336

一 高氏一门世代为相336

二 高氏子孙分治各地337

三 东、西两京相对独立339

第二节 后理统治的危机339

一 内争外叛339

二 沉迷佛教340

三 高氏擅权与兄弟阋墙341

四 诸部离心346

第三节 蒙古平定大理347

一 斡腹之谋347

二 忽必烈远征大理348

三 兀良合台平定云南350

第十九章 南诏大理的文化352

第一节 语言文字352

一 汉字352

二 白文353

三 汉文异字354

四 傣文354

第二节 文学与史学355

一 文学355

二 史学359

第三节 美术与乐舞361

一 书法361

二 绘画362

三 石刻与雕塑364

四 音乐与舞蹈367

第四节 宗教信仰369

一 概况369

二 道教369

三 佛教371

四 基督教375

唐五代宋时期云南历史大事记376

参考书目408

古籍408

近人著作411

国外著作417

后记4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