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大名家名著文丛 中国经济思想史述要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北大名家名著文丛 中国经济思想史述要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68/34695169.jpg)
- 赵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3563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837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北大名家名著文丛 中国经济思想史述要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自序1
上篇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3
第一章 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
第一节 中国经济思想遗产是一个伟大的文化宝库3
第二节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的主要内容7
第三节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探讨的中心问题14
第四节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中的两种对立传统18
第二章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滥觞——孔丘和春秋末期的贤大夫21
第一节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21
第二节 地主阶级改革要求的反对派29
第三节 贵义贱利论的形成37
第四节 贵义贱利论是孔丘经济思想的核心44
第三章 早期小生产者利益和愿望的表现——墨翟、许行53
第一节 战国前期小生产者的特点53
第二节 墨翟是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思想家57
第三节 节用论是墨翟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68
第四节 农家许行、陈相等的主要经济观点76
第四章 战国时期地主阶级的两个阶层和两种对立的经济思想——商鞅和孟轲80
第一节 战国地主阶级的两个阶层和两种对立的政治主张80
第二节 商鞅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思想83
第三节 孟轲的经济思想的性质和特点96
第四节 商鞅和孟轲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一致性和分歧108
第五章 先秦没落社会势力的意识形态——道家各派的经济思想115
第一节 道家经济思想的产生115
第二节 老聃——环渊派道家的经济思想119
第三节 庄周派道家的经济观点126
第四节 道家经济思想对后代的影响128
第六章 东方法家的富国、富民论——战国时代的管子之学131
第一节 管子——东方法家的旗帜131
第二节 重视经济问题是东方法家的突出特点134
第三节 东方法家论富国、富民的主要途径138
第七章 统一的封建帝国建立前夕各种经济思想的斗争和综合——荀况、韩非147
第一节 战国末期的时代形势对思想、理论所提出的要求147
第二节 荀况对先秦各家经济思想的综合和总结151
第三节 韩非的经济思想及其主要思想来源168
第八章 汉初为恢复经济、巩固统一封建政权服务的经济思想——陆贾、贾谊177
第一节 西汉前期“与民休息”的经济政策及其思想基础177
第二节 “与民休息”政策的重要思想奠基人陆贾185
第三节 贾谊和西汉经济思想发展中的新趋向193
第九章 西汉经济思想从“无为”向“有为”的转化——轻重论200
第一节 轻重论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200
第二节 西汉轻重论的主要文献——《管子》“轻重”诸篇207
第三节 轻重论的出发点——“轻重之势”212
第四节 轻重论的基本原理——“轻重之学”218
第五节 轻重论的实施手段和方法——“轻重之术”227
第六节 西汉轻重论的成就和局限231
第十章 轻重论的主要反对者——司马迁237
第一节 轻重论的各种反对派237
第二节 司马迁的“善因”论241
第三节 善因论和轻重论之间的分歧和对立246
第四节 司马迁经济思想的阶级基础和思想根源252
第十一章 古代经济思想发展的重要转折点——盐铁会议和《盐铁论》259
第一节 西汉时期关于经济政策和经济思想的第二次大辩论259
第二节 关于轻重政策的功过利弊问题的辩论263
第三节 关于轻重政策的是非善恶问题的辩论270
第四节 封建正统经济思想的形成276
第十二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个怪胎——王莽281
第一节 王莽和王莽改制281
第二节 王田制的性质,兼论禁奴288
第三节 封建政权垄断工、商、虞各业的“六管”294
第四节 历史上最荒唐的货币改革299
第五节 王莽“不能无为”的秘密305
第十三章 大地主阶级既得利益的早期批判者——王符、荀悦、仲长统等309
第一节 东汉社会矛盾尖锐化的反映309
第二节 “务本”论——王符经济思想的基础和中心313
第三节 王符的“盗天”论、“浮侈”论和“爱日”论317
第四节 荀悦、仲长统等对豪强土地兼并的批判323
第十四章 魏晋社会大动乱在经济思想领域中引起的反响——鲍敬言、鲁褒等329
第一节 魏晋时期经济思想的主要特点329
第二节 傅玄要求恢复曹魏经济政策的主张和理论333
第三节 魏晋时期乌托邦思想的发达338
第四节 讥刺统治阶级贪婪腐朽面目的《钱神论》343
第十五章 古代少数民族在经济思想方面的重要贡献——北魏均田制所体现的经济思想348
第一节 中国封建时代田制思想的基本模式之一348
第二节 均田制所体现的主要经济思想356
第三节 均田制和均田思想对后代的影响361
第十六章 唐中叶后轻重思想的新的发展变化——刘晏、白居易365
第一节 安史之乱后唐政权的财政经济状况和刘晏的理财活动365
第二节 刘晏理财活动所体现的主要经济思想374
第三节 自居易对轻重问题的新见解379
第十七章 北宋时期批判土地兼并的卓越思想家——李觏384
第一节 北宋财政经济危机在经济思想领域中的反映384
第二节 “富国”论——李觏经济思想的中心和主体387
第三节 “平土”论和李觏对土地兼并的批判392
第四节 “轻重”论和李觏对商人的态度398
第五节 从“去冗”论看李觏的人口思想401
第十八章 变法派和变法反对派之间的经济思想斗争——王安石、司马光等408
第一节 王安石及其新法408
第二节 关于理财问题的两种对立观点415
第三节 关于摧抑兼并问题的论战422
第四节 在赋役制度改革方面的主要分歧426
第十九章 南宋时期封建正统经济思想的重要批判者——叶适429
第一节 南宋经济思想领域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429
第二节 叶适“保富”论的性质和特点433
第三节 叶适的“理财”论——“保富”论的运用和发挥439
第四节 叶适在经济思想方面的成就和局限443
第二十章 元代大规模民族征服时期的经济思想——耶律楚材、卢世荣、邓牧等446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民族大征服及其在经济思想领域的反映446
第二节 耶律楚材、卢世荣等的财政经济改革所体现的经济思想450
第三节 邓牧的经济观点和社会理想456
(下册)461
第二十一章 十五世纪中国经济思想中的曙光——丘浚461
第一节 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要求的较早反映461
第二节 “各得分愿”论——丘浚经济主张的总纲464
第三节 丘浚田制论的特点468
第四节 丘浚在工商业问题上的基本主张472
第五节 丘浚论货币和价值问题475
第二十二章 明清之际启蒙主义者的经济思想——黄宗羲、唐甄480
第一节 明清之际卓越的启蒙主义者480
第二节 黄宗羲的经济思想——市民的利益和要求的典型表现484
第三节 唐甄富民思想的性质和特点494
第二十三章 清初反对土地兼并的激进思想家——王源499
第一节 王源和颜、李学派499
第二节 “耕者有其田”思想的先声502
第三节 王源的币制改革方案及其矛盾507
第四节 重本而不轻末论510
第二十四章 清初的治生之学——张履祥、张英512
第一节 所谓“治生之学”512
第二节 张履祥的“治生唯稼穑”论516
第三节 张英的“保恒产”论519
第四节 封建制度更加腐朽的反映522
第二十五章 清代闭关政策的早期反对者——蓝鼎元526
第一节 康熙晚年对封关禁海政策的实施526
第二节 蓝鼎元对封关禁海论的驳斥529
第三节 蓝鼎元论对外贸易的利益532
第四节 蓝鼎元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预见536
第二十六章 清代乾嘉之际的人口思想——洪亮吉、恽敬、包世臣等539
第一节 乾嘉之际甚嚣尘上的人口思想539
第二节 洪亮吉的绝对人口过剩论542
第三节 乾嘉之际的其他人口观点548
下篇 中国经济发展思想的先驱555
第二十七章 中国昨天的经济思想555
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新的经济思想的出现555
第二节 新的经济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和思想条件561
第三节 新的经济思想在表现形式方面的特点566
第四节 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济思想的发展阶段569
第二十八章 向西方寻找真理的思想前驱——论林则徐的经济思想575
第一节 林则徐是近代初期的伟大爱国者和先进思想家575
第二节 林则徐的主要经济观点577
第三节 林则徐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587
第二十九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上承先启后的人物——论魏源及其经济思想590
第一节 近代初期影响最大的经济思想代表人物590
第二节 “缓本急标”论——魏源的基本经济观点595
第三节 “师夷制夷”论及其历史意义604
第三十章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文献中的光辉篇章——《天朝田亩制度》经济思想述评609
第一节 洪秀全和《天朝田亩制度》609
第二节 《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土地纲领和社会理想614
第三节 《天朝田亩制度》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617
第三十一章 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最早方案——论洪仁玕的《资政新篇》626
第一节 挽救太平天国危机的方案626
第二节 《资政新篇》中所包含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纲领630
第三节 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认识633
第四节 中国农民起义文献中的独特篇章637
第三十二章 中国近代最先传到国外的货币文献——论王茂荫的货币改革方案641
第一节 王茂荫是什么人641
第二节 王茂荫的货币改革方案645
第三节 王茂荫货币改革方案的理论基础647
第三十三章 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学说——评郑观应的“商战论”658
第一节 早期资产阶级经济思想的著名代表人物658
第二节 郑观应论“兵战”和“商战”662
第三节 以商为中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666
第四节 “商战”的前提问题669
第三十四章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的唐·吉诃德式人物——论刘锡鸿及其经济思想673
第一节 中国近代的地主阶级顽固派673
第二节 刘锡鸿——地主阶级顽固派经济思想的典型代表676
第三节 刘锡鸿的主要经济观点679
第三十五章 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论康有为的经济思想687
第一节 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和康有为687
第二节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变法的主要内容693
第三节 康有为的大同理想699
第四节 康有为后期的经济思想708
第三十六章 政治经济学方面向西方寻找真理的标本——从《原富》按语看严复的经济思想716
第一节 从严复翻译《原富》说起716
第二节 严复为什么大力宣扬经济自由主义?720
第三节 对本末论和奢俭论的改造725
第四节 摆脱资本主义矛盾的幻想731
第三十七章 封建主义的激烈批判者——论谭嗣同及其经济思想733
第一节 十九世纪末期的伟大启蒙思想家733
第二节 “人我通”和“中外通”——谭嗣同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737
第三节 谭嗣同的其他经济观点744
第三十八章 洋务派经济思想的典型表现——论张之洞的经济思想749
第一节 张之洞——洋务派经济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749
第二节 利权分离论754
第三节 张之洞的买办观点763
第三十九章 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工业化方案——论张謇的棉铁主义768
第一节 张謇——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典型代表人物768
第二节 棉铁主义772
第三节 张謇在农业方面的思想783
第四节 张謇的实业救国论的破产787
第四十章 中国近代最重要的经济思想遗产——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790
第一节 孙中山和他的民生主义790
第二节 平均地权:理论和措施797
第三节 节制资本和孙中山的大同理想805
第四节 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宏伟方案——《实业计划》811
第五节 孙中山经济思想的历史地位819
结束语823
附录834
初版自序一834
初版自序二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