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中药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现代中药学
  • 王忠壮,胡晋红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0527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920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952页
  • 主题词:中药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中药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前言序一序二编写说明总论第一章 中药相关概念和学科3

第一节 中药及相关概念的辨名释义3

第二节 中药学相关学科7

一、中医临床用药8

第三节 中医学基础知识8

二、阴阳五行11

三、脏腑12

六、病因辨证13

五、经络13

四、气、血、津液13

八、八纲辨证14

七、四诊14

九、脏腑辨证15

十二、八法运用16

十一、卫气营血辨证16

十、六经辨证16

一、本草简史19

第一节 1949年前本草及中药发展19

第二章 中药发展简史19

二、中药的开发及应用24

三、中药经营25

四、古代国外药物学的发展及其与中国的交流26

一、中药的政策导向及管理体制建设28

第二节 1949年迄今中药的发展28

二、中药的资源普查29

四、中药的教育及学术30

三、中药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的制订和实施30

六、中药生产33

五、中医医疗与中药销售33

七、中药经营39

八、国内重要的中药药材市场42

附:现代中药标准简介43

一、命名的意义45

第一节 药材及饮片的命名45

第三章 中药学基础知识45

二、命名方法46

三、按照药理活性分类47

二、按药物功效分类47

第二节 药材及饮片分类方法47

一、按照中文笔划分类47

一、四气五味48

第三节 中药药性48

四、按药用部位分类48

五、按有效成分分类48

六、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48

三、补泻49

二、升降浮沉49

第四节 中药配伍及方剂50

四、归经50

一、配伍51

二、配伍禁忌52

四、方剂54

三、中药处方脚注54

第五节 中药贮藏55

五、用量折算55

一、贮藏中的主要问题56

二、防治措施57

三、具体方法58

一、正确煎煮中药59

第六节 正确煎煮和服用中药汤剂59

二、正确服用汤药61

三、关于“中药汤液不能过夜”63

第四章 中国的天然药物资源及其综合开发64

二、生物多样性65

一、地理环境及气候概况65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及生物多样性65

一、中药资源66

第二节 中药资源及其调查方法66

三、中药地理分布特点66

二、资源调查67

第三节 中药资源保护69

二、政策立法70

一、中药资源保护的对象和种类70

三、中药资源的保护方法72

四、还应加强的工作75

五、中药资源保护实例76

二、药材种类及资源蕴藏量82

一、资源种类82

第四节 中药资源现状82

三、常用药材的产区分析83

二、中药区划85

一、各行政大区的药材资源分布85

第五节 中药资源分布的大区地域性85

第六节 省级地理环境和主要药材品种88

一、中药资源的药物开发95

第七节 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95

二、中药资源的其他开发98

第八节 草药开发100

第九节 民族药开发101

二、发展为中药101

一、开发新药101

三、从民族药中开发新药102

二、民族药资源调查102

一、民族药文献发掘和整理102

四、主要民族药103

一、合理选择药材采收时机106

第一节 药材采收106

第五章 药材采收及产地加工106

二、药材采收指导原则107

三、采收注意事项108

三、干燥109

二、趁鲜切片、块109

第二节 产地加工109

一、挑拣、洗刷109

四、去皮、壳110

八、发汗111

七、烟熏111

五、去毛111

六、蒸、煮或烫111

十六、动物类药材112

十五、拌石灰112

九、硫黄熏蒸112

十、蒸馏112

十一、发酵、腐烂112

十二、揉搓112

十三、扎把112

十四、抛光112

一、降低或去除药材毒性等偏性114

第一节 炮制的意义114

第六章 中药炮制114

五、矫味或矫嗅115

四、改变作用部位和引药归经115

二、增强疗效115

三、改变或缓和药性115

一、修制116

第三节 炮制方法及基本要求116

六、保存活性成分116

七、洁净药材,利于贮存116

八、便于调剂和生产成药116

第二节 炮制依据116

二、切制117

三、炮炙118

二、干燥方法选择121

一、干燥目的121

第四节 饮片干燥121

一、修制部分122

第五节 炮制机理研究122

三、干燥温度选择122

三、炮制工艺及机理123

二、切片规格123

一、中药鉴定的意义125

第一节 鉴定的意义125

第七章 药材及饮片的鉴定125

三、地方标准126

二、部颁标准126

二、中药鉴定的范畴126

第二节 中药鉴定的标准126

一、中国药典126

一、基原鉴定127

第三节 鉴定方法127

二、性状鉴定128

三、显微鉴定134

四、理化鉴定135

五、生物鉴定139

附录ⅡB 药材检定通则140

附录ⅡA 药材取样法140

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40

一、杂质类型142

第一节 杂质142

第八章 药材及饮片的质量问题142

二、剔除杂质的要求及意义143

一、自然因素144

第二节 质量影响因素144

三、一些法定标准144

二、人为因素146

三、解决办法150

附:常见中药药材和饮片造假手段151

附录 2004年第四季度国家药品质量公告152

二、地道产地153

一、地道药材153

第九章 中国地道药材153

第一节 地道药材简介153

四、地道药材的内涵154

三、地道药材简史154

一、人文作用155

第二节 地道药材的成因155

三、环境饰变157

二、遗传变异157

一、质量的相对性158

第三节 地道药材的相对性158

三、产量的相对性159

二、产地的相对性159

第四节 中国地道药材分布160

一、开展地道药材的基础研究162

第五节 研究、保护和合理开发地道药材162

三、突出地道药材的商业信誉163

二、促进地道药材的生产163

一、饮片的诞生与沿革164

第一节 传统饮片及其在现代配方业务中的尴尬164

第十章 中药配方及饮片、汤剂改革164

二、传统饮片的缺陷及其在配方业务中的尴尬165

二、饮片类似物和汤剂改革166

一、颗粒饮片166

第二节 饮片和汤剂改革166

三、对饮片及汤剂改革的评价与展望167

四、改革建议168

第三节 中药配方的工作改革169

一、中药毒性及中药中毒171

第一节 中药中毒及其原因171

第十一章 中药毒性及中毒救治171

三、中医药学对中药毒性的认识172

二、中药获得渠道172

五、导致中药毒性发作的原因174

四、中药毒性反应的表现174

六、防止中毒的对策180

一、四诊181

第二节 中药中毒诊断181

一、含强心苷类中药中毒182

第三节 中药中毒机制及救治182

二、实验室检查182

二、含生物碱类中药中毒184

三、含氰苷类中药中毒186

四、含吗啡、可待因类成分中药中毒187

五、含毒蛋白类中药中毒188

七、含其他成分的中药中毒189

六、矿物类中药中毒189

一、毒性中药品种191

第四节 毒性中药品种191

二、毒性中药品种的确定192

二、非中药不良反应的认定193

一、定义193

第十二章 中药不良反应193

第一节 中药不良反应193

一、药物因素194

第二节 产生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194

三、如何对待中药不良反应194

二、医师因素195

四、护士职责197

三、药师因素197

六、企业方面198

五、病人因素198

七、中药不良反应的监管方面199

九、讨论与结论200

八、其他社会因素200

二、作用于泌尿系统201

一、作用于消化系统201

第三节 具体中药不良反应201

五、作用于呼吸系统202

四、作用于神经系统202

三、作用于循环系统202

十、致突变、致畸、致癌203

九、过敏203

六、作用于生殖系统203

七、作用于内分泌系统203

八、作用于运动系统203

十一、其他204

一、药用植物种苗的快速繁殖205

第二节 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205

第十三章 植物生物工程技术在中药资源开发中的应用205

第一节 植物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及意义205

二、高产优质药用植物新品系的培育206

第三节 植物细胞培养法生产药用成分207

三、药用植物离体种质保存207

三、生物转化208

二、基因工程208

一、植物细胞培养法生产药用成分208

五、诱导培养209

四、两相培养、吸附培养和器官培养209

七、生物反应器和大规模细胞培养210

六、固定化210

一、药用植物转基因器官培养研究的意义211

第四节 药用植物转基因器官生产天然活性化合物211

八、讨论211

二、药用植物转基因器官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12

一、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基因调控的研究意义214

第五节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基因调控研究214

三、药用植物转基因器官培养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展望214

二、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基因调控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15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展望221

二、中医药国际化222

一、中医药大国222

第十四章 中药行业现状及发展方向222

第一节 中药行业现状222

一、教育改革223

第二节 努力方向223

二、基础研究224

三、质量控制227

四、中药成药生产228

五、行业管理229

七、销售230

六、仓储养护及包装现代化230

八、呼吁231

巴戟天235

各论第一章 根及根茎类药物235

百部238

百合240

白及243

白前245

白芍247

白芷250

白术252

板蓝根256

半夏(含法半夏)258

北豆根261

北沙参263

苍术265

草乌(含草乌叶)267

柴胡269

赤芍272

川贝母274

川牛膝279

川乌280

川芎283

刺五加285

大黄288

丹参292

当归296

党参299

地黄302

地榆304

独活306

莪术308

防风311

防己314

干姜(附:炮姜)318

甘草319

甘遂323

藁本325

高良姜327

葛根329

狗脊331

骨碎补333

何首乌(含首乌藤)335

红芪339

红参341

虎杖344

黄精347

黄连349

黄芪352

黄芩356

姜黄358

桔梗361

九节菖蒲363

九眼独活364

苦参365

龙胆367

漏芦369

麻黄根371

麦冬372

猫爪草374

绵马贯众375

明党参379

木香380

南板蓝根382

南沙参384

牛膝385

平贝母387

茜草388

前胡391

千年健394

羌活395

秦艽398

拳参402

人参403

三棱413

三七414

山豆根418

山柰419

山药420

商陆424

射干426

生姜428

石菖蒲(附:水菖蒲)429

太子参433

天冬435

天花粉437

天麻439

天南星(含胆南星)443

威灵仙445

乌药449

细辛450

西洋参452

香附458

徐长卿460

续断461

玄参463

延胡索464

伊贝母467

银柴胡468

郁金470

禹州漏芦471

玉竹473

远志475

泽泻477

浙贝母479

知母480

紫草482

紫菀484

第二章 茎藤类药物486

沉香486

川木通488

钩藤489

关木通491

鸡血藤493

肉苁蓉495

石斛498

苏木502

锁阳504

檀香505

通草507

第三章 皮类药物509

白鲜皮509

椿皮511

楤木513

地骨皮515

杜仲517

关黄柏520

合欢皮521

厚朴523

黄柏527

苦楝皮529

牡丹皮530

秦皮533

肉桂534

五加皮539

第四章 叶类药物542

桉叶542

大青叶543

番泻叶545

牡荆叶(附:牡荆油)547

桑叶(附:桑枝、桑白皮)549

银杏叶555

第五章 花类药物558

丁香558

红花560

槐花(含槐米,附:槐角)563

金银花(含忍冬藤,附:山银花)566

菊花571

款冬花575

凌霄花576

玫瑰花578

梅花579

密蒙花580

蒲黄582

松花粉583

西红花585

辛夷588

旋覆花591

洋金花593

野菊花595

第六章 果实类药物597

八角茴香597

巴豆(附:巴豆霜)599

荜茇602

补骨脂603

草果605

陈皮607

大枣609

豆蔻612

佛手614

覆盆子617

枸杞子618

瓜蒌621

瓜蒌皮624

鹤虱626

诃子(附:藏青果)628

红豆蔻631

花椒632

蒺藜634

连翘636

罗汉果638

蔓荆子640

木瓜641

南五味子643

牛蒡子645

女贞子647

青皮649

砂仁651

山楂654

山茱萸657

蛇床子662

丝瓜络666

无花果667

乌梅669

五味子672

吴茱萸675

夏枯草677

鸦胆子679

益智680

栀子681

枳壳684

第七章 种子类药物686

白果686

柏子仁689

蓖麻子690

槟榔691

草豆蔻694

车前子695

瓜蒌子697

决明子699

苦杏仁700

莱菔子702

莲子(附:莲子心)704

龙眼肉707

马钱子708

木蝴蝶711

胖大海712

牵牛子713

芡实715

肉豆蔻716

沙苑子718

酸枣仁720

桃仁722

天仙子724

葶苈子725

菟丝子727

王不留行730

薏苡仁731

郁李仁733

第八章 全草类药物735

白花蛇舌草735

败酱草737

薄荷(附:薄荷油)740

车前草742

穿心莲743

垂盆草745

地锦草747

颠茄草749

广藿香750

金钱草753

荆芥756

连钱草758

麻黄759

墨旱莲764

蒲公英766

青蒿770

益母草771

茵陈775

淫羊藿777

鱼腥草782

紫苏(含紫苏叶、紫苏子、紫苏梗)784

第九章 树脂类药物789

阿魏789

安息香791

琥珀793

没药794

乳香796

血竭798

斑蝥801

第十章 动物类药物801

鳖甲804

蟾酥(附:蟾衣采收方法)807

穿山甲810

地龙812

阿胶816

蜂房818

蜂蜜(附:蜂蜡、蜂胶)819

蛤蚧823

龟甲825

哈蟆油829

海马831

鸡内金833

金钱白花蛇835

羚羊角837

鹿角(含鹿角霜)841

鹿茸844

牛黄847

蕲蛇850

全蝎852

蛇蜕855

麝香856

石决明860

水蛭862

土鳖虫863

乌梢蛇865

蜈蚣867

熊胆869

珍珠872

猪胆粉876

第十一章 矿物药物878

石膏878

雌黄880

雄黄881

玄明粉882

朱砂883

第十二章 其他药物886

冰片886

冬虫夏草889

儿茶893

茯苓894

海金沙897

灵芝899

芦荟902

青黛906

五倍子908

猪苓910

附录 国家关于天然麝香、熊胆粉管理的一些相关规定912

1.关于进一步加强麝、熊资源保护及其产品入药管理的通知912

2.关于天然麝香、熊胆粉等使用问题的通知914

3.关于中成药处方中使用天然麝香、人工麝香有关事宜的通知915

4.国家林业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告2005年第3号915

参考文献917

致谢9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