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资本市场理论与运作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资本市场理论与运作
  • 何小锋,韩广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 ISBN:780087910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54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70页
  • 主题词:资本市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资本市场理论与运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告别江湖式的资本市场1

第一章 资本市场运营的理论分析框架9

1.资本市场运营的经济学分析框架10

【1】资本市场运营的对象11

【2】资本市场运营的环境约束13

【3】资本市场运营的目标15

【4】资本市场运营的一般方法16

【5】资产运营视角下的经济学18

2.无形资产市场运营的一般模式19

【1】无形资产运营对象的性质20

【2】无形资产运营的环境23

【3】无形资产运营的目标24

【4】无形资产运营的方式24

【5】总结性的逻辑框架25

3.信息、市场规模、治理制度和信托金融26

【1】信托金融的提出26

【2】信托金融分析框架的构建28

【3】信托金融的模型分析30

【4】模型的政策含义35

第二章 资产现金化 36

1.资产现金化的经济理由 37

2.现金资产现金化:QFII和QDII之间的机会39

【1】现金资产现金化的可能路径39

【2】QFII和QDII的经济合理性40

【3】QDII:一种构想43

【4】中国实施QFII制度的功能悖论47

【5】QDII与QFII的盈利模式分析49

【1】实体资产现金化的可能路径53

3.实体资产现金化:资产出售的分析框架 53

【2】资产出售的分析框架:许荣茂案例的一个猜想54

4.证券资产现金化: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赎回和产业投资基金的退出 62

【1】证券资产现金化的可能路径62

【2】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赎回中的效应63

【3】产业投资基金中的证券资严现金化70

5.信贷资产现金化:专业处置不良资产AMC的转型 77

【1】信贷资产现金化的可能路径77

【2】一个金融分析框架79

【3】一个金融分析框架下的AMC82

【4】AMC转型路径的选择86

【5】不良资产处置的未来选择:美国经验90

第三章 资产实体化94

1.资产实体化的经济理由 95

2.现金资产实体化:以投资中的实物期权为例97

【1】现金资产实体化的可能路径97

【2】投资决策视角下的实物期权98

【3】构造一个实物期权100

【4】实物期权的构成要素102

【5】实物期权的思想逻辑106

【6】实物期权的来龙去脉107

3.实体资产实体化:资产置换、买壳上市和资产的优化配置 109

【1】资产实体化的可能路径109

【2】资产置换的一个分析框架111

【3】一个“买壳”的资产置换:中国重汽案例115

4.证券资产实体化:IPO的一个逻辑分析框架124

【1】证券资产实体化的可能路径124

【2】IPO的制度约束125

【3】选择IPO的经济理由137

【4】一个公司如何实施IPO139

5.信代资产实体化:MBO的前因后果 146

【1】信贷资产实体化的可能路径146

【2】中国MBO的历史沿革147

【3】MBO的全集:杠杆收购150

【4】中国MBO的产生逻辑和约束条件154

【5】实施MBO的经济理由163

【6】MBO的一个战术决策框架166

【7】中国MBO存在的悖论168

【1】资产实体化可能路径的综合173

6.资产实体化的综合转换:PPP中的PFI融资 173

【2】PPP中的项目融资原理174

【3】PPP项目融资的构建179

【4】一个综合案例:亚洲某迪斯尼乐园185

第四章 资产证券化 190

1.资产证券化的经济理由191

2.现金资产证券化:股票回购的理论、案例192

【1】现金资产证券化的可能路径192

【2】中国股票回购的个案194

【3】公司股利视角下的股票回购196

【4】股票回购的经济动因204

【5】如何进行股票回购的决策207

3.实体资产证券化:分拆上市还是整体上市210

【1】实体资产证券化的可能路径210

【2】分拆还是整体上市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211

【3】基于分拆或者整体上市效应的一个决策分析框架215

【4】分拆和整体上市方案设计中的核心问题221

【5】分拆上市和整体上市的模式226

【6】在分拆和整体上市之间的选择:神华集团230

【1】证券资产证券化的可能路径238

4.证券资产证券化:可转债和一个延伸——认股权证 238

【2】可转债悖论的提出239

【3】可转债的分析框架:制度和经济条件241

【4】可转债的经济权衡和比较248

【5】发行可转债的核心问题251

【6】股权分置下的可转债:“茂炼转债”和“招行转债”252

【7】一个可转债的延伸:认股权证259

5.信贷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理论263

【1】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可能路径263

【2】中国资产证券化的一个逻辑始点264

【3】中国资产证券化的未来猜想270

【4】资产证券化的制度框架:法律、会计和税收271

【5】资产证券化的经济条件277

【6】怎样进行资产证券化281

【7】中国资产证券化突破模式的选择284

第五章 资产信贷化 291

1.资产信贷化的经济理由 292

2.现金资产信贷化:信息不对称下的信贷配给 293

【1】现金资产信贷化的可能路径293

【2】基于逆向选择的信贷配给296

【3】基于道德风险的信贷配给300

【4】金融抑制条件下的信贷配给303

【5】信贷配给的解决方案303

3.实体资产信贷化:从应收账款到金融租赁 306

【1】实体资产信贷化的可能路径306

【2】公司财务视角的应收账款运营307

【3】金融租赁的核心原理309

【4】一个分析框架下的中国金融租赁业:问题和出路312

【5】金融租赁核心原理的应用:以中小企业为例319

【6】金融租赁的一个纵向案例:飞机的金融租赁322

4.证券资产信贷化:证券质押融资、股转债和以股抵债 329

【1】证券资产信贷化的可能路径329

【2】证券公司融资渠道分析框架下的证券抵押融资331

【3】曾经的设想:“股转债”333

【4】“以股抵债”的合理性条件分析335

【5】“以股抵债”方案中的套利效应338

【6】一个“以股抵债”的官方样本344

5.信贷资产信贷化:基于粤企案例的债务重组 354

【1】信贷资产信贷化的可能路径354

【2】公司财务困境下的债务重组模式356

【3】债务重组的条件分析360

【4】债务重组方案设计的合理性364

【5】一个经典案例:粤海债务重组365

第六章 一个综合分析框架:企业并购融资模式的选择 389

1.一个主流的并购分析框架 390

【1】并购的策略391

【2】准确的估值391

【3】并购后的整合393

2.并购支付手段选择的次序假说 394

【1】现金收购上市公司的控制权397

3.并购支付手段的选择397

【2】资产支付方式收购控股权407

【3】股票支付收购控股410

4.现金、股票支付的风险收益模型 413

【1】现金或者股票交易之间的权衡414

【2】固定数量和固定价值股票之间的选择417

【3】整体的选择分析420

第七章 资本市场运营的门道:中航油、安然、德隆案例 426

1.中航油事件所折射的命题 428

2.解析安然的资本市场运营 431

【1】安然转型之惑432

【2】纵横于“金字塔”式的企业结构之间434

【3】真伪“互换协议”之辨438

【4】真伪“资产证券化”之辨441

3.德隆资本市场运营的历史遗产 443

【1】舆论的力量——金融危机的预期自实现理论444

【2】“风险分摊”和“木桩效应”447

【3】“产融结合”还是“产融混合”448

参考文献 4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