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汉语致使范畴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现代汉语致使范畴研究
  • 周红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4823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57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84页
  • 主题词:汉语-语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汉语致使范畴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 致使问题研究概况1

目录1

2 目前致使研究的不足6

3 选题价值8

4 本书的研究思路与框架10

5 本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12

6 本书深入研究的内容13

7 本书的语料来源15

第二章 致使范畴的建构:从意象图式、语义结构到句法结构16

第一节 理论概述16

1 语言研究的认知观17

2 基于图式的范畴化研究19

3 研究方法:从意象图式、语义结构到句法结构28

1 理论说明:意象图式和隐喻35

第二节 致使的意象图式35

2 致使源于驱动图式37

3 驱动图式的结构成分和逻辑关系40

4 驱动图式的隐喻扩展41

5 小结:驱动图式的内涵45

第三节 致使的语义结构46

1 相关概念介绍:情景、实体、事件46

2 致使概念的构成及其特征48

3 致使概念的核心——致使力56

4 致使构成要素的语义组合关系69

5 小结:致使的内涵77

第四节 致使句式77

1 相关概念介绍:意象、常量与变量78

2 致使句式的变量81

3 致使的基本句式与派生句式94

4 致使表达的层次性101

5 小结102

第五节 致使范畴的内涵103

1 致使是一个语义关系范畴103

2 致使范畴与自然致使、因果范畴的关系104

3 致使范畴的判定与再分类108

第三章 致使的语言层面:致使词、参与词及其句法要求112

第一节 动词的语义类型与汉语的基本句子112

1 汉语动词的语义类型113

2 汉语的基本句子:致使句和非致使句119

3 小结126

第二节 致使动词127

引言127

1 本身带有致使义的致使动词128

2 本身不带有致使义的致使动词——谈动词的语义变化134

3 致使动词的表达分类140

引言143

4 小结143

第三节 致使形容词143

1 致使形容词的产生及其含义144

2 致使形容词的特征及其再分类148

3 致使形容词能够进入的致使框架152

4 小结156

第四节 参与名词的特征和分类156

引言156

1 参与者的语义特征和语法表现157

2 参与名词的特征160

3 参与名词的分类169

4 小结174

第四章 主观变量与致使句式175

第一节 正向致使和反向致使175

1 何谓正向致使和反向致使175

2 正向致使——以“把”字句为例177

3 反向致使197

4 正向致使和反向致使之间的差别——“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比较212

5 小结220

第二节 次第致使和组元致使221

引言221

1 次第扫描和组元扫描的心理学依据222

2 次第致使——递系句式224

3 组元致使232

4 小结243

第三节 主体归因、客体归因和事件归因244

引言244

1 客体归因句的发现及其问题246

2 客体归因句的语义特征及其语法表现249

3 客体归因句的产生机制258

4 客体归因句的语用功能265

5 小结267

第五章 客观变量与致使句式268

第一节 有意致使和无意致使268

1 何谓有意致使与无意致使268

2 有意致使和无意致使的制约因素269

3 有意致使和无意致使的句法表现279

4 有意致使和无意致使的下位分类——预期致使和非预期致使286

5 小结290

第二节 外向致使和返身致使291

1 何谓外向致使和返身致使291

2 外向致使292

3 返身致使297

4 返身致使与外向致使之间的转换——“N1+V1得+(N2)+V2”与“V1得+N1+(N2)+V2”比较分析306

5 小结310

1 何谓积极致使和消极致使311

第三节 积极致使和消极致使311

2 积极致使和消极致使的语义制约因素312

3 积极致使和消极致使的句法表现及其比较318

4 积极致使和消极致使的再分类——已然致使和未然致使323

5 小结329

第四节 泛力致使与非泛力致使——兼谈“使”字句和“把”字句的联系与差别330

引言330

1 泛力致使的语法表现及其特征331

2 泛力致使与非泛力致使比较——试比较“使”字句与“把”字句的联系与差别339

3 小结357

第五节 致使度357

1 致使度的含义及其语义制约因素358

2 致使度与语法形式365

3 小结374

1 本书的主要观点376

第六章 结语376

2 本书的主要特色379

3 须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382

4 本书研究的不足之处384

附录1 汉语致使研究综述385

引言385

1 致使的内涵386

2 致使的语义类型和语法类别389

3 致使句式的句法、语义和功能分析393

4 致使的多角度研究414

5 致使的历时和共时研究420

附录2 Vb1类致使动词和Vb2类致使动词426

附录3 致使形容词428

附录4 术语索引429

附录5 图表索引434

参考文献436

后记4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