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近代中国传统丝绸业转型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近代中国传统丝绸业转型研究
  • 王翔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ISBN:731002370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2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35页
  • 主题词:丝绸工业(学科: 工业史 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年代: 近代) 丝绸工业 工业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近代中国传统丝绸业转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丝绸业23

第一节 生丝贸易的新局面23

一、生丝海外贸易的繁荣23

二、上海取代广州25

三、蚕丝生产与世界市场30

四、传统缫丝技术的改良31

第二节 蚕桑事业的新发展33

一、植桑育蚕的辛劳与收益34

二、老蚕区的兴盛与新蚕区的开辟36

三、官绅“奖劝蚕桑”及其时代特征38

第三节 丝织生产的新形势40

一、丝织品出口的增长40

二、海外市场的扩展42

三、各地丝织生产的复苏45

四、丝绸外贸发展的意义49

第四节 “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52

一、量的增长:从稀疏到茂密53

二、质的变化:从分散到集中58

第五节 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64

一、太平天国战争的动乱64

二、市场控制权利的易手68

三、商业欺诈行为的妨害75

第二章 中国丝绸业转型的开端81

第一节 振兴蚕丝业的论争81

一、认识深化的三个阶段82

二、论争的意义及其局限88

第二节 丝绸业近代化的三股推力90

一、外国商人91

二、洋务官员96

三、“商办”丝厂100

第三节 近代缫丝工业发展的两个区域105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106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111

三、小结115

第四节 近代中国的“茧行”和“茧市”116

一、从“贸丝”到“售茧”116

二、江浙地区的“茧行”——以无锡县为中心118

三、广东地区的“茧市”122

四、四川地区的“茧场”124

第五节 戴着枷锁起舞125

一、政治权力的阻遏125

二、守旧势力的干扰129

三、小生产者的抵抗133

第三章 国际竞争的激化与中国丝绸业的危机138

第一节 蚕桑业的没落138

一、养蚕技术的低劣139

二、市场机制的欠缺142

三、土地制度的障碍144

第二节 蚕丝业的困顿145

一、蚕丝生产的落后145

二、“丝业霸主”的易手149

三、人造丝的挑战151

第三节 丝织业的危机154

一、“引丝扼绸”的后果154

二、“洋绸”倒流中国155

三、竞争失败的症结所在159

第一节 植桑育蚕的推广165

第四章 蚕桑业的改良165

一、沿海蚕区的兴旺166

二、内地蚕区的纷起171

三、蚕桑专业生产的出现177

第二节 蚕桑改良的起步181

一、蚕桑教育的兴办181

二、蚕桑科研的开展185

三、蚕种改造的推行188

一、珠江三角洲的蚕桑改良192

第三节 蚕桑改良的区域比较192

二、四川的蚕桑改良195

第四节 蚕桑改良有所进展的原因199

一、蚕桑教育和科技工作者的倡导与推进199

二、广大蚕农对蚕桑改良事业的响应与配合202

三、政府对蚕桑改良事业的重视与支持204

第五章 缫丝业的重振210

第一节 广东缫丝工业的衰而复振210

一、缫丝工业渐入“辉煌”210

二、缫丝工业的衰落与重振212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缫丝工业的后来居上217

一、上海缫丝工业起废振颓217

二、无锡缫丝工业异军突起221

第三节 四川缫丝工业渐成气候225

一、四川近代缫丝工业的崛起225

二、四川缫丝工业的比较优势227

第四节 永泰集团及其示范效应231

一、永泰丝厂的创办与迁锡231

二、永泰丝厂的革新与发展233

三、永泰丝厂与“兴业制丝股份公司”236

第六章 丝织业的嬗变239

第一节 生产工具,更新换代239

一、手拉提花机的引进239

二、电力丝织机的采用243

第二节 经营方式,新旧递嬗246

一、从“帐房”到“绸厂”246

二、美亚绸厂的经营249

一、从“土丝”到“厂丝”251

第三节 丝织原料,新陈代谢251

二、人造丝的应用253

第四节 丝绸品种,花样翻新257

第五节 企业管理,日益完备258

一、铁机绸厂的“规则”259

二、电机绸厂的“章程”264

三、企业管理规章分析265

第六节 丝织业转型的原因270

一、辛亥革命的影响与“实业救国”的信念270

二、丝绸织品的特性与抵制外货的斗争272

三、科技革命的冲击与基础部门的发展275

四、行业生存的威胁与丝绸业者的行动279

五、机器排斥手工与传统向现代转换282

第七章 近代丝绸业的结构与功能286

第一节 多元结构286

一、缫丝业的多元结构288

二、丝织业的多元结构296

三、地区间的不平衡299

一、市场基础301

第二节 功能分析301

二、自我改进306

三、“弹性机制”311

四、从业门槛314

第三节 比较与启示317

一、日本丝绸业的“和洋结合”模式318

二、转型过程的“应有之义”321

第一节 行业组织的演变325

第八章 丝绸业转型与近代社会变迁325

一、传统云锦公所的性质与职能326

二、云锦公所功能的转变329

三、苏州“缎商”与商务总会333

四、从“云锦公所”到“铁机公会”336

第二节 新兴群体的崛起342

一、强烈的“合群自固”意识342

二、迫切的“亟谋改良”愿望344

三、主动的“助行宪政”热情345

四、坚定的“同声抗拒”意志348

一、“推进平民教育,实行工读主义”352

第三节 社会生活的变化352

二、妇女社会角色的转换353

三、“公余”问题发端355

四、民风习俗的潜移默化356

第九章 日本侵华战争与中国丝绸业转型的中断360

第一节 战乱兵燹与苛捐杂税360

一、空前的浩劫360

二、苛重的捐税367

第二节 日本对沦陷区丝绸工业的“统制”372

一、丝绸统制机构的成立373

二、蚕种统制377

三、蚕茧统制378

四、蚕丝统制382

第三节 濒临绝境的丝织工业388

一、所谓“自由事业”388

二、电力供应的断绝391

三、市场的极度萎缩400

结束语408

主要参考文献412

后记4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