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技术经济手册 计划统计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技术经济手册 计划统计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15/34777651.jpg)
- 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04603627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703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733页
- 主题词:经济统计-技术经济(学科: 手册) 技术经济(学科: 手册) 国民经济计划-技术经济(学科: 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技术经济手册 计划统计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导言1
第一部分 总论1
一、计划工作基本知识和概况1
(一)国家计划与企业计划1
(二)计划目标和综合平衡2
1.计划的基本任务2
2.综合平衡是计划管理的根本问题2
3.计划管理的过程6
1.经济预测7
(三)经济预测与计划决策7
2.计划决策8
(四)计划体系与计划指标体系9
1.计划体系9
2.计划指标体系13
(五)计划的实施16
1.计划体制16
2.计划调控19
二、统计工作基本知识和概论21
(一)统计组织系统21
1.政府统计系统21
1.统计工作的一般概念22
(二)政府统计系统的工作过程22
2.部门统计系统22
3.基层统计组织22
2.统计工作的主要内容23
3.统计调查制度26
(三)统计工作的发展29
1.加速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30
2.建设国家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30
3.加强统计队伍和统计法制建设30
三、计划统计工作基本名词解释30
(一)综合部分30
1.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30
4.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31
2.最终产品31
3.中间投入31
5.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32
6.发展速度32
7.增长速度34
8.比例关系35
9.数量与质量、实物与价值指标35
10.工业总产值36
11.农业总产值36
12.工业生产指数36
13.固定资产投资37
2.计划经济38
1.综合平衡38
(二)计划部分38
3.计划管理39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9
5.计划体系40
6.部门计划40
7.地区计划40
8.国家计划41
9.企业计划41
11.固定资产投资计划42
10.交通运输计划42
12.综合物资计划43
13.综合财政信贷计划43
14.价格计划44
15.国土规划44
16.直接计划45
17.间接计划45
18.指令性计划45
19.指导性计划46
20.计划指标体系46
3.总体单位47
2.统计总体47
4.标识47
1.统计47
(三)统计部分47
5.比较相对数48
6.结构相对数48
7.动态相对数49
8.强度相对数49
9.算术平均数50
10.几何平均数51
11.众数52
12.中位数53
13.标志变动度55
14.标准差55
15.离散系数56
16.动态数列57
17.序时平均数57
18.指数体系59
19.统计质量控制60
20.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60
2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61
四、关于我国计划统计工作中经济效益问题的讨论综述61
(一)研究对象及其主要方面62
1.研究对象62
2.关于经济效益讨论中所考察的主要关系64
3.关于速度型外延型效益和内涵型效益65
(二)经济效益概念66
1.关于经济效益的一般涵义66
3.关于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67
2.关于经济效益的范围67
4.关于经济效益与经济效果68
(三)经济效益指标体系69
1.设置经济效益指标体系遵循的基本原则69
2.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结构69
3.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反映的范围71
4.指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问题71
(四)经济效益的可比性问题72
1.价格因素72
2.近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的相对变动因素73
1.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概念及基本原则74
3.社会因素74
(五)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74
2.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方法75
3.关于权数问题78
4.关于标准值问题79
(六)我国经济效益的分析79
1.关于我国经济效益的历史评价和现状判断79
2.关于我国经济效益状况的形成原因81
3.关于提高我国经济效益的途径82
一、计划工作常用方法84
(一)计划方法的理论基础84
第二部分 方法84
(二)企业计划方法与国家计划方法85
(三)常用计划方法85
1.通用计划方法85
(1)因素分析法85
(2)定额法86
(3)系数法87
(4)比重法88
2.企业计划方法88
(1)产品品种计划决策方法88
(2)销售量计划决策方法89
(3)物资储备计划决策方法90
(4)网络计划法91
3.国家计划方法91
(1)平衡法91
(2)动态法93
(3)比较法93
(四)计划方法的发展93
1.企业计划方法的发展94
2.国家计划方法的发展94
二、统计工作常用方法94
(一)统计调查方法94
4.抽样调查95
3.重点调查95
5.典型调查95
1.普查95
2.统计报表95
6.直接观察法96
7.采访法96
8.报告法96
9.大量观察法96
10.通讯法96
1.统计分组法97
2.对比分析法97
3.相关分析法97
(二)统计分析方法97
11.电话询问法97
4.动态分析法98
5.平衡分析法98
(1)投入产出法98
(2)资金流量法98
(三)统计计算方法99
1.统计估算99
(1)典型估算法99
(2)因素估算法99
(3)比例估算法99
(4)平衡估算法99
1.指标系统分析预测方法100
(一)经济预测方法100
三、技术经济分析方法100
3.回归分析100
2.长期趋势分析100
(5)动态估算法100
2.类推分析预测方法103
3.专家评估预测方法105
4.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方法108
5.横向分析预测方法之一——复合平均方法114
6.横向分析预测方法之二——插值预测方法118
7.数理经济分析预测方法121
8.蒙特卡洛分析预测方法124
9.马尔可夫分析预测方法128
10.相关树(图)预测方法138
11.交叉影响矩阵分析预测方法140
12.形态矩阵分析预测方法142
13.联立方程预测方法144
14.简单回归分析预测方法之一——初等数学方法152
15.简单回归分析预测方法之二——高等数学方法157
(二)投入产出方法163
1.投入产出法的概念、理论及基本模型163
2.编制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方法174
3.企业投入产出模型181
(三)优化方法188
1.线性规划方法188
2.多目标规划方法196
3.运输规划方法204
4.成本效益分析215
5.可行性研究219
(四)企业质量管理控制的方法225
1.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225
2.质量管理控制方法的特点225
3.简易的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简介226
4.控制图方法231
5.质量管理新七种工具235
四、技术经济分析模型246
(一)工业企业模型246
1.产品生产计划的矩阵模型246
2.技术工艺计划模型249
3.车间生产能力配套、产品产量最大的模型250
4.生产设备最优负载模型252
(二)农场、专业户模型255
1.种植业、畜牧业最优结合模型255
2.饲料最优利用模型258
3.饲料最优生产模型259
4.播种面积分配模型260
5.作物轮作模型263
(三)工业部门模型263
1.最佳工艺选择模型264
2.部门最优生产计划模型266
3.部门安排企业生产计划的模型267
4.考虑原料进货、储存、加工的部门计划模型269
5.部门生产布局模型270
6.部门投资计划模型272
(四)农业部门模型273
1.农产品生产专业化模型273
2.最优使用土地面积的模型274
3.农产品生产布局模型276
4.农产品生产布局和收购计划优化模型277
(五)运输活动模型278
1.运输线路扩展的模型279
2.车皮总数综合调配模型282
3.考虑转载的运输模型283
4.将用户划归给供货者的模型288
1.零售商业网布局模型291
(六)商业活动模型291
2.商业企业经济活动计划管理模型292
3.居民货币收入平衡项目分布预测模型294
4.耐用消费品需求预测模型297
(七)国民经济总体模型300
1.生产力布局模型300
2.价格形成模型302
3.部门和地区发展计划综合模型305
4.国民经济发展模型309
附:部门指标校正模型313
五、常用技术经济分析计算机软件简介314
(一)Micro TSP软件简介314
(二)Lotus 1-2-3软件简介320
(三)DBASE Ⅲ 软件简介330
第三部分 指标339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体系339
(一)指标体系在计划管理中的地位339
(二)指标体系的功能339
(三)指标体系的特点340
(四)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340
(五)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和内容340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343
(一)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343
(三)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特点345
(二)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345
(四)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内容347
(五)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总体结构350
三、经济效果指标体系352
第四部分 数据354
一、统计图354
图4-1 人均国民收入动态354
图4-2 不同计划时期的社会净产值比重355
图4-3 每百元积累增加的国民收入与每百元生产性积累增加的国民收入动态355
图4-4 每吨能源生产的国民收入动态356
图4-5 社会劳动生产率动态356
图4-7 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利税及每百元资金实现利税动态357
图4-6 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及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动态357
图4-8 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每百元产值占用流动资金动态358
图4-9 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动态358
图4-10 乡镇企业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利润、每百元资金实现利润及每百元资金实现利税动态359
图4-11 基本建设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及大中型项目建成投产率动态359
二、统计表360
(一)国民经济经济效益指标360
表4-1 平均每人占有的国民收入及增长率362
表4-2 每百元积累增加的国民收入362
表4-3 每吨能源生产的国民收入363
表4-4 国民收入占社会总产值的比重365
表4-5 各部门物质消耗占总产值的比重366
表4-6 社会劳动生产率及增长速度367
表4-7 全民所有制企业流动资金占用率368
(二)农业及乡镇企业经济效益指标368
表4-8 农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368
表4-9 按人口平均的主要农产品产量369
表4-10 农村乡镇企业经济效益指标369
表4-11 粮食收购量占产量的比重369
(三)工业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371
表4-12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371
表4-13 主要工业产品物资消耗定额372
表4-14 煤炭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374
表4-15 煤炭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二)376
表4-16 电力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77
表4-17 石油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79
表4-18 冶金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380
表4-19 冶金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二)382
表4-20 冶金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三)383
表4-21 冶金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四)384
表4-22 冶金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五)385
表4-23 冶金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六)386
表4-24 化学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87
表4-25 机械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88
表4-26 建筑材料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90
表4-27 森林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91
表4-28 纺织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392
表4-29 纺织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二)393
表4-30 纺织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三)394
表4-31 轻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395
表4-32 轻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二)396
表4-33 全民所有制企业每百元资金实现利税397
表4-34 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398
表4-35 分行业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400
表4-36 重点工业企业实物劳动生产率403
表4-37 重点工业企业设备利用及其他指标404
表4-38 重点工业企业产品质量指标406
表4-39 重点工业企业单位产品物耗指标409
表4-40 重工业主要产品新增单位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建设投资额412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经济效益指标412
表4-41 每万元基本建设投资消耗的钢材、木材和水泥413
表4-42 基本建设竣工房屋每平方米平均造价414
表4-43 历年基本建设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及竣工率414
表4-44 基本建设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和大中型项目建成投产率416
表4-45 历年基本建设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和大中型项目建成投产率416
表4-46 全民所有制建筑施工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418
(五)交通运输及邮电经济效益指标419
表4-47 铁路运输技术主要指标419
表4-48 公路运输技术主要指标420
表4-50 运输邮电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421
表4-51 邮电通信质量421
表4-49 水运部门运输船舶燃料消耗421
(六)商业、物资及进出口经济效益指标422
表4-52 社会商业商品销售、库存总额422
表4-53 全国物资系统主要物资库存量与周转天数423
表4-54 进出口贸易总额424
表4-55 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426
第五部分 文献427
一、有关文献427
(一)关于印发《定期公布主要经济效果指标的实施细则》的通知427
(二)定期公布主要经济效果指标的实施细则427
(三)关于16项主要经济效果指标的计算方法431
(四)16项主要经济效果指标的计算方法431
(五)关于印发《按季公布部门主要经济效果指标和建立经济活动分析制度的暂行规定》的通知436
(六)按季公布部门主要经济效果指标和建立经济活动分析制度的暂行规定437
请通知所属单位定期向统计部门报送财会报表资料438
商业企业经济效益统计主要指标目录440
关于印发《定期公布主要经济效果指标的暂行规定》的通知441
定期公布主要经济效果指标的暂行规定441
(七)关于1985年定期公布工业、交通主要经济效果指标办法的通知465
(八)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公布国营建筑安装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试行办法》的通知467
(九)关于进一步完善定期公布工业、交通主要经济效果指标办法的通知470
(十)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定期公布若干重要经济指标的暂行规定》的通知476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480
(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483
(十三)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488
二、有关文献目录497
三、1979~1989年各年度关于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498
四、1979~1989年各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619
五、我国的几个五年计划619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619
(二)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的建议619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摘要)619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摘要)620
第六部分 外国计划统计管理概况621
一、外国计划管理简介621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管理621
1.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管理的形成及其发展621
2.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管理的基本特点623
(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计划管理625
1.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计划的形成与发展625
2.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计划管理的基本特点627
(三)发展中国家的计划管理629
1.概述629
2.印度的计划管理630
二、外国统计简介650
(一)外国统计的实践与理论650
(二)国际性统计组织机构652
(三)各国的统计组织机构653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656
(四)外国国民经济核算656
2.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681
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主要总量的比较与调整688
第七部分 其它696
一、有关大专院校696
(一)设置国民经济计划学专业的高等院校696
(二)设置统计学专业的高等院校696
二、有关刊物698
(一)计划方面698
(二)统计方面699
三、有关学术团体701
(一)计划学会701
(二)统计学会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