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DWDM传输系统原理与测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DWDM传输系统原理与测试
  • 孙学军,张述军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08383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54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163页
  • 主题词:光通信-数字传输系统 数字传输系统-光通信 光导纤维通信系统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DWDM传输系统原理与测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DWDM的发展与起源1

1.1 WDM的产生是满足社会需求的结果1

1.2 DWDM技术的发展现状3

1.2.1 国际动态3

1.2.2 国内的进展5

1.3 DWDM的主要技术问题与解决6

1.3.1 光放大技术6

1.3.2 克服色散的技术8

1.3.3 光合波与分波技术9

1.3.4 节点技术10

1.3.5 网络管理技术11

1.4 DWDM系统的结构11

1.4.1 未来WDM光通信网的逻辑分层11

1.4.2 济南-青岛DWDM系统的结构12

第二章 DWDM的工作原理15

2.1 工作原理15

2.1.1 WDM的技术原理15

2.1.2 WDM与DWDM16

2.2.1 工作方式17

2.2.1 双纤单向传输17

2.2.2 毕纤双向传输18

2.3 密集型波分复用系统的光纤选型19

2.2.3 光分出和插入传输19

2.4 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及解决21

2.4.1 受激散射22

2.4.2 克尔效应23

第三章 DWDM系统的组成网元25

3.1 光源25

3.1.1 激光器的调制方式25

3.1.2 激光器的波长的稳定与控制27

3.2 光波长转换器(OTU)28

3.2.2 OTU的应用29

3.2.1 工作原理29

3.3 光放大器(OA)30

3.3.1 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的工作原理31

3.3.2 EDFA的应用34

3.3.3 EDFA增益的平坦性35

3.3.4 EDFA的增益竞争36

3.4 光复用器和光解复用器37

3.4.1 光栅型波分复用器37

3.4.2 介质薄膜型波分复用38

3.4.4 集成光波导波分复用器39

3.4.3 熔锥型波分复用器39

第四章 DWDM光传输系统的技术标准与应用42

4.1 ITU-T有关WDM系统的建议42

4.2 系统应用与代码42

4.2.1 无在线光放大器的情况43

4.2.2 有在线光放大器44

4.3 参数定义与规范44

4.3.1 中心频率和波长44

4.3.2 中心频率偏差45

4.3.3 光通道色散45

4.4.1 部科技委对发展WDM光网络系统的建议46

4.4 技术规范46

4.4.2 8x2.5Gbit/s WDM系统技术规范47

第五章 DWDM系统的网元级测试58

5.1 集成式发送机测试58

5.1.1 平均发送光功率58

5.1.2 消光比59

5.1.3 最小边模抑制比59

5.1.4 中心频率与偏离60

5.1.5 最大-20dB带宽60

5.1.6 发送信号波形61

5.2.1 接收机灵敏度62

5.2 集成式接收机测试62

5.2.3 接收机的最大反射系数63

5.2.2 接收机过载光功率63

5.3 波长转换器OTU的测试Z64

5.3.1 中心频率与偏离64

5.3.2 平均发送光功率64

5.3.3 消光比65

5.3.4 发送信号波形65

5.3.6 最大-20dB带宽66

5.3.7 光接收灵敏度66

5.3.5 最小边模抑制比66

5.3.8 最小过载光功率67

5.3.9 输入波长范围67

5.3.10 接收机的最大反射系数67

5.3.11 输入抖动容限68

5.3.12 抖动转秽特性68

5.4 合波器(OMU)69

5.4.1 插入损耗以及各通路插入损耗的最大差异、插入损耗偏差69

5.4.2 极化相关损耗70

5.5 分波器71

5.4.3 光反射系数71

5.5.1 插入损耗以及各通路插入损耗的最大差异、插入损耗偏差72

5.5.2 极化相关损耗73

5.5.3 信道之间的隔离度与串扰74

5.5.4 分波器的通带特性75

5.5.5 中心波长与偏差75

5.5.6 光反射系数76

5.6 光放大器76

5.6.1 放大器的增益曲线76

5.6.3 光放大器工作带宽77

5.6.2 饱和输出功率77

5.6.4 在专用测试平台上测试放大器的光功率输入范围、输出范围及小信号增益平坦度78

5.6.5 光放大器的反射系数79

5.6.6 噪声系数79

5.7 光监控信道单元80

5.7.1 光监控通路波长测试80

5.7.2 光监控通道的光谱特性80

5.7.3 光监控通道的发送光功率80

5.7.4 接收机灵敏度和过载功率81

6.1 传输性能测试82

6.1.1 系统误参天码率(BER)特性的测试82

第六章 DWDM系统测试82

6.1.2 系统的抖动和漂移特性84

6.1.3 系统各通道间的隔离度测试89

6.2 主光通道测试90

6.2.1 MPI-S点每通道输出功率90

6.2.2 MPI-S点总发送功率90

6.2.3 MPI-S点每通路信噪比91

6.2.4 MPI-S点最大通路功率差92

6.2.5 光通道代价92

6.2.6 MPI-R点每通道输入功率94

6.2.8 MPI-R点每通路光信噪比的测量95

6.2.7 MPI-R点总输入功率95

6.2.9 MPI-R点最大通道功率差96

6.2.10 光通道增益平坦度96

6.3 系统的稳定性能97

6.3.1 系统信道增减对光信噪比(OSNR)的影响97

6.3.2 系统误码率(BER)与光信噪比的关系97

6.3.3 系统信道增减对误码率的影响98

6.3.4 0A输出的每信道功率及增减信道的影响98

6.4 系统的辅助功能98

6.4.1 光放大器的状态对监控信道的影响98

6.4.2 公务系统的功能与性能测试99

6.5 网管功能的检查100

6.5.1 故障管理100

6.4.3 激光器自动关闭与恢复的测试100

6.5.2 基本物理量(性能)管理102

6.5.3 配置管理103

6.5.4 激光器状态(ON/OFF)管理104

6.5.5 安全管理104

6.5.6 用户网元管理(工作站)界面显示104

7.1 光转发器的测试106

7.1.1 收光特性106

第七章 DWDM系统测试结果举例106

7.1.2 发送信号的中心波长107

7.1.3 发送信号的光谱特性、平均发送光功率和最小消光比108

7.2 与光监控通道相关的测试109

7.2.1 光监控通道和主光通道的合波、分波测试109

7.2.2 光监控信道(osc)的发光功率、接收灵敏度、最小过载光功率110

7.3 波分复用合波、分波特性111

7.3.1 衰减特性测试111

7.3.2 极化相关损耗113

7.3.3 分波器的中心波长与偏差113

7.4 光通道传输特性114

7.3.4 分波器的通带特性114

7.4.1 8通道合波器输出测试115

7.4.2 光功放增益特性116

7.4.3 2:1合波器输出117

7.4.4 光线放增益特性117

7.4.5 1:2分波器输入端120

7.4.6 光预放增益特性120

7.4.7 光通道选择器输出121

7.4.8 光通道增益平坦度122

8.1 多波长计和光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123

第八章 多波长计和光谱分析仪简介123

8.2 WWG公司的高级测试仪OSA-155125

8.2.1 公司简介125

8.2.2 先进的波分复用分析仪OSA-155126

8.2.3 OSA-155的技术指标131

8.3 HP公司的先进仪表133

8.3.1 HP86120A/B/C多波长计133

8.3.2 HP86140A光谱分析仪142

附录一 常用缩略语147

附录二 常用术语1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