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工作理论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社会工作理论 第2版
  • 何雪松,何雪松著 著
  •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54322473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87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302页
  • 主题词:社会工作-中国-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工作理论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工作理论:概念、历史与意义1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工作2

第二节 什么是社会工作理论4

社会工作理论的界定4

实践理论:本书聚焦7

第三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演进8

豪的七阶段模型8

本书的六阶段模型9

第四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11

佩恩的三分模型12

豪的四分模型13

多米内利的三分模型14

特纳的三分模型15

本书的四分模型16

第五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实践意义17

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17

理论的选择与应用18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四个理论传统23

第一节 实证传统24

第二节 人本传统27

第三节 激进传统30

第四节 社会建构传统33

第三章 心理动力理论(上):精神分析与自我心理学39

第一节 理论脉络41

第二节 概念框架43

弗洛伊德的理论贡献43

自我心理学的核心概念46

第三节 实践框架49

实践原则49

自我取向的评估49

专业关系50

干预技巧51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52

第四章 心理动力理论(下):客体关系、自体心理学和依恋理论55

第一节 理论脉络56

第二节 概念框架60

客体60

分离—个体化61

自身客体61

自身客体移情62

蜕变性内化62

第三节 实践框架64

实践原则64

评估66

专业关系68

干预技巧69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70

第五章 认知/行为理论73

第一节 理论脉络73

第二节 概念框架76

认知76

ABC人格理论77

反应性制约78

操作性制约78

社会学习79

第三节 实践框架80

实践原则80

评估81

专业关系82

干预技巧83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85

第六章 系统视角88

第一节 理论脉络88

第二节 概念框架90

系统90

人类发展91

适应系统92

社会工作系统92

第三节 实践框架93

实践原则93

评估95

专业关系95

干预技巧95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97

第七章 生态视角100

第一节 理论脉络101

第二节 概念框架105

生命周期、时间与空间105

人际关联与角色106

胜任能力与调适106

生活中的问题107

第三节 实践框架107

实践原则108

生态评估108

专业关系109

干预技巧110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112

第八章 社会发展视角115

第一节 理论脉络116

第二节 概念框架119

社会福利119

社会发展120

意识形态122

社会投资123

资产建设124

第三节 实践框架124

个人层面125

社区层面125

政府层面126

制度基础127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128

第九章 存在主义131

第一节 理论脉络132

第二节 概念框架133

第三节 实践框架136

实践原则136

评估137

专业关系138

干预技巧138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139

第十章 灵性视角142

第一节 理论脉络142

第二节 概念框架144

灵性的定义144

灵性的模型145

灵性的发展147

超越力148

第三节 实践框架149

实践原则149

评估151

专业关系151

干预技巧152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153

第十一章 结构视角156

第一节 理论脉络156

第二节 概念框架159

反对任何形式的不平等和压迫160

合法化边缘人群的声音160

发展和支持反对性政治161

重置社会工作161

社工即街头知识分子161

第三节 实践框架162

实践原则162

评估164

专业关系164

干预技巧164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166

第十二章 增权视角169

第一节 理论脉络170

第二节 概念框架173

增权173

脉络化174

权力174

第三节 实践框架175

实践原则175

评估177

专业关系178

干预技巧179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181

第十三章 女性主义视角184

第一节 理论脉络185

第二节 概念框架187

身份政治188

关系188

再生产189

关怀伦理189

多元知识190

解放和增权191

第三节 实践框架192

实践原则192

评估193

专业关系194

干预技巧194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195

第十四章 叙事理论199

第一节 理论脉络200

第二节 概念框架202

叙事的隐喻202

社会建构的隐喻204

知识/权力/语言205

第三节 实践框架205

实践原则206

评估209

专业关系209

干预技巧210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213

第十五章 寻解视角216

第一节 理论脉络217

第二节 概念框架219

案主是自己的专家219

案主有自己的优势219

目标定位220

解决方法220

第三节 实践框架221

实践原则221

评估222

专业关系222

干预技巧223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224

第十六章 优势视角227

第一节 理论脉络228

第二节 概念框架230

优势230

增权231

成员资格231

悬置怀疑232

抗逆力232

希望234

第三节 实践框架235

实践原则235

评估237

专业关系238

干预技巧239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240

第十七章 未来与展望243

第一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现实脉络243

证据为本的实践的兴起244

新管理主义的滥觞245

社会工作与案主伙伴关系的重构247

社会工作研究的重要性凸显248

第二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演进趋势250

从外借到内生250

重审社会聚焦251

倡导优势为本253

寻求与社会理论的对话255

关系理论的兴起256

推进理论整合257

第三节 迈向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258

建构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的必要性258

如何建构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262

第四节 结语266

参考文献267

后记2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