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货币供给机制转轨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货币供给机制转轨研究
  • 胡海鸥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20987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货币改革 货币制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货币供给机制转轨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信贷计划决定的货币供给机制1

第一节 信贷计划的基本框架及运行机制1

一、信贷计划的基本框架2

二、信贷计划的运行机制2

三、传统货币供给的依据4

四、传统的货币传导机制4

第二节 信贷计划与计划经济的相容协调6

一、计划经济对信贷计划的要求6

二、信贷计划支撑计划经济的扩张8

第三节 信贷计划决定的特点与局限10

一、美国银行的账户平衡及其运行机制10

二、信贷计划决定的特殊性15

三、信贷计划的主要局限18

第四节 信贷计划的理论依托与局限21

一、信贷计划的理论依托21

二、有关论断的逻辑延伸23

三、对货币价值论理解的局限27

第二章 转轨中的货币供给机制33

第一节 金融体制的改革及其意义33

一、金融体制的重要改革34

二、货币供给机制的变化35

三、改革中的中介目标40

四、改革中的传导机制41

第二节 货币供给转轨的特点48

一、确定完全转轨的起点48

二、推动并阻滞经济改革的深化50

第三节 转轨机制的矛盾和原因52

一、注重筹资的准备金制度52

二、发展缓慢的再贴现业务58

三、规模有限的公开市场操作61

四、两种机制的内在摩擦63

五、对金融改革认识的滞后66

六、对货币流通规律理解的局限76

第三章 对三大政策工具的再认识83

第一节 准备金制度——规范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84

一、商业银行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则84

二、不能提高银行的流动性85

三、控制信贷扩张和货币供给89

四、两种计提方式的比较92

五、准备金的计算、保持与变动96

六、美国的准备率结构97

七、派生存款与货币乘数100

八、准备金制度的作用首先是“存在”102

九、改革准备金制度的建议105

第二节 再贴现业务——决定和调节利率的主要手段111

一、再贴现的含义与操作111

二、再贴现的主要分类113

三、再贴现的确定与变动116

四、再贴现率与联邦基金率的关系117

五、对再贴现认识的演变118

六、再贴现的主要局限122

七、改革再贴现的建议124

第三节 公开市场操作——调节利率结构和货币供给的有效方式125

一、公开市场的操作机构126

二、主要证券商制度126

三、公开市场的主要操作127

四、公开市场操作目标的演变129

五、公开市场的外汇买卖131

六、公开市场的外汇互换系统133

七、财政授权联储操作外汇平准基金134

八、公开市场的优势与局限135

第四章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139

第一节 货币数量说的货币传导139

一、费雷的货币传导140

二、庇古的货币传导141

三、弗里德曼的货币传导143

第二节 流动性偏好的货币传导147

一、凯恩斯的货币需求147

二、流动性作用经济的过程149

三、两种传导机制的比较154

四、对于流动性偏好理论的修正155

第三节 资产选择性货币传导159

一、资产选择中的货币需求159

二、货币供给影响经济的方式160

第四节 财富调整性货币传导162

一、财富调整中的货币需求163

二、财富调整影响经济的方式166

三、货币政策是影响经济的关键因素170

第五节 实务部门的货币传导观172

一、操作中的货币传导172

二、选择操作目标的困难174

第六节 货币传导理论对我国的意义176

一、理论的发展反映实践的演变177

二、可以为我国借鉴的传导理论178

第五章 规范我国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180

第一节 深化改革的必要条件180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81

二、顺应改革步骤,理顺理论认识183

三、深化完善我国的股份制改革185

四、理顺我国的利率结构189

五、逐步减少直接对商品的货币投放191

第二节 规范我国的准备金制度197

一、以法律规定准备金制度的功能197

二、规范我国准备金制度的基本方面198

三、采取各种措施,消化过多基础货币203

四、其他相关配套措施206

第三节 系统引进再贴现和公开市场的制度规范207

一、提前系统引进的必要208

二、再贴现业务的系统引进208

三、正确认识我国再贴现的决定与影响211

四、发展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思路213

第四节 货币供给机制转轨的顺序216

一、改革的目标就是改革的方法217

二、首先规范我国的准备金制度217

三、尽快健全再贴现业务219

四、积极培育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220

五、不可或缺的齐头并进221

第五节 货币供给机制的图形表示222

第六章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228

第一节 主流理论的有效性论述228

一、非危机时期的有效性229

二、与时间相关的有效性233

三、为预期抵消的有效性236

第二节 温特劳布一卡尔多内生货币理论探究238

一、温特劳布一卡尔多的基本模型238

二、两种内生货币模型比较243

三、两种理论的主要局限246

四、内生货币理论的新表述及其政策意义247

第三节 莫尔的水平主义货币供给理论探究250

一、信用货币的内生本质250

二、基础货币供给的内生性251

三、负债管理自给基础货币252

四、银行角色转换传导的内生性253

五、莫尔观点的图像说明255

六、货币乘数没有实际意义257

七、对传统理论的挑战259

八、对水平主义的批评与反批评260

第四节 内生货币理论的宏观经济意义263

一、货币需求创造货币供给263

二、利率是外生政策变量264

三、外生利率的经验证明265

四、外生利率决定的公式266

五、汇率的外生决定267

六、不发生货币金额的变化269

七、投资直接决定储蓄270

八、对IS—LW分析的否定271

九、通货膨胀不是货币现象273

十、利率调节是主要的政策手段274

第五节 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的政策启示276

一、主流理论的特色及政策启示276

二、内生货币理论的主要特色277

三、内生货币理论对我国的政策启示280

致谢284

参考书目2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