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产力经济学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生产力经济学教程
  • 刘方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04575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537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5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产力经济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生产力经济学的对象、性质、地位与方法1

第一节 生产力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第二节 生产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7

第三节 生产力经济学在经济科学中的性质、地位及它同其他经济学料的区别与关系15

第四节 生产力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9

第一篇 生产力诸因素26

第一章 劳动者26

第一节 劳动者的概念及其质量26

第二节 劳动者在生产力中的地位36

第三节 劳动力的再生产和智力投资41

第二章 劳动资料46

第一节 生产工具46

第二节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55

第三章 劳动对象63

第一节 劳动对象是生产力63

第二节 劳动对象的发展趋势71

第三节 材料革命75

第四章 科学技术82

第一节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82

第三节 乡镇企业91

第二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95

第三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97

第五章 生产管理104

第一节 生产管理的概念和职能104

第二节 现代化管理111

第三节 管理的前景115

第六章 经济信息118

第一节 经济信息的要素与特征118

第二节 经济信息的地位和作用128

第七章 现代教育138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与特点138

第二节 教育的生产性功能144

第三节 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150

第八章 生产力系统及其特征155

第一节 生产力系统形成的必然性155

第二篇 生产力系统及其功能155

第二节 生产力因素观与系统观的区别和评价157

第三节 系统观在生产力理论发展史中的地位163

第四节 生产力系统的基本特征168

第九章 生产力系统的组合目标与组合形态181

第一节 生产力系统内的分体组合181

第二节 生产力系统内的诸因素(或子系统)的整体组合191

第十章 生产力的结构与规模195

第一节 生产力结构与结构经济196

第二节 生产力规模与规模经济208

第十一章 生产力的布局与时序222

第一节 生产力布局和布局经济222

第二节 生产力时序和时序经济228

第十二章 生产力系统的环境241

第一节 生产力与自然环境242

第二节 生产力与社会环境258

第三节 生产力与经济环境266

第四节 生产力与国际环境275

第三篇 企业生产力281

第一节 企业生产力的特殊规定性281

第十三章 企业生产力的配置281

第二节 企业生产力的流程组织285

第三节 企业生产控制系统288

第十四章 企业生产力的规模292

第一节 企业生产力的最小规模292

第二节 企业生产力的最大规模297

第三节 企业生产力的现实规模300

第十五章 企业生产力的运行304

第一节 企业生产力运行的不同形态304

第二节 产品生产306

第三节 资金运动310

第四节 信息控制314

第十六章 企业生产力的更新319

第一节 产品变革和企业生产力的更新319

第二节 企业生产力的保持性更新323

第三节 企业生产力的扩大性更新326

第四篇 部门生产力332

第十七章 产业部门的形成、分类与结构332

第一节 产业部门的形成332

第二节 产业部门的分类334

第三节 产业部门的结构343

第十八章 产业部门结构的发展趋势350

第一节 新中心取代老中心350

第二节 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355

第三节 轻工业为主向重工业为主转变357

第四节 原料与制造“脱节”362

第五节 机械与电子结合364

第六节 “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367

第七节 劳动密集型为主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为主转变371

第十九章 第一产业生产力378

第一节 第一产业生产力的地位与作用378

第二节 第一产业发展趋势380

第二十章 第二产业生产力399

第一节 第二产业生产力的地位与作用399

第二节 工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400

第三节 建筑业生产力412

第二十一章 第三产业生产力416

第一节 性质与作用416

第二节 发展趋势421

第三节 影响第三产业生产力的客观因素427

第二十二章 我国生产力经济区域布局431

第五篇 区域生产力431

第一节 我国经济区域的划分432

第二节 资源的区域分布与生产力布局435

第三节 我国农业生产力区域布局特点440

第四节 我国工业生产力区域布局特点442

第五节 我国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区域布局444

第二十三章 生产力区域调整的原则446

第一节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克服区域生产力结构的趋同446

第二节 生产力区域调整中必须协调效益原则和补偿原则448

第三节 生产力区域调整必须协调梯度推移与增长点选择的关系451

第四节 生产力区域布局过程中必须协调经济目标与其他社会目标的关系454

第五节 生产力区域布局中必须协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455

第二十四章 我国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461

第一节 西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及现状461

第二节 因地制宜地综合运用经济杠杆推动东西部经济交流464

第三节 三大经济地带协调发展战略选择466

第六篇 社会生产力468

第二十五章 社会再生产468

第一节 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关系469

第二节 内含的扩大再生产与外延的扩大再生产的关系472

第三节 两大部类的协调发展475

第二十六章 企业组织结构481

第一节 企业规模结构481

第二节 生产的专业化与协作491

第三节 经济联合498

第四节 全国一盘棋504

第七篇 世界生产力509

第二十七章 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509

第一节 世界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509

第二节 世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515

第三节 世界生产力发展的总趋势529

后记5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