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拨开社会历史的迷雾 马克思的生产力观与现时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拨开社会历史的迷雾 马克思的生产力观与现时代](https://www.shukui.net/cover/6/34871320.jpg)
- 刘炯忠,叶险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1576X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501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拨开社会历史的迷雾 马克思的生产力观与现时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篇 马克思生产力观的历史思考7
第一章 近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力理论7
一、思想渊源与社会历史前提8
二、近代资产阶级生产力理论的“功”与“过”15
第二章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36
一、理清探索的方法论头绪36
二、从马克思唯物史观发展史研究中的一个“空白点”谈起42
三、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发展的逻辑起点44
四、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发展的逻辑过程48
五、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的“时代感”63
第二篇 马克思生产力观研究中的若干方法论问题73
第三章 生产力本质的分析73
一、生产力的本质首先是实体的、物质的73
二、关于科学本质的思考92
三、从生产力的本质看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127
一、从方法论看生产力概念的分类140
第四章 生产力要素的方法论探讨140
二、对生产力中物的要素的简析153
三、对生产力中人的要素的简析173
第五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关系186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186
二、从生产力标准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重大意义205
三、生产力与政治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关系221
第六章 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与源泉235
一、对动机与动力的分析235
二、从唯物主义角度看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与源泉248
三、从辩证法角度看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与源泉275
第七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质303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303
二、社会生产力与劳动生产率306
三、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与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313
四、方法论意义320
一、生产的国际关系与世界历史时代发展阶段的不可超越性321
第八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系统的国际性和民族性323
第三篇 马克思的生产力观与对现代社会走向的社会主义思考323
二、生产的民族内部关系与各国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可超越性342
三、生产的民族间关系与“跨越”的具体规定350
第九章 生产力的属性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系357
一、生产力的属性与所有制关系和社会物质变换关系357
二、所有制关系和社会物质变换关系演变的生产力基础362
三、商品经济发展阶段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系368
一、“三形态论”和“五形态论”的历史规定性372
第十章 科学的生产力观与社会发展图式372
二、科学的生产力观与唯物史观的两大“理论构架”378
三、科学的生产力观与“两论”的方法论功能382
四、科学的生产力观与马克思探视社会发展的逻辑框架387
第十一章 历史决定论与当代不同发展道路选择的生产力基础392
一、以科学的生产力观为基础的历史决定论393
二、当代社会主义选择的生产力基础396
三、两种不同发展道路选择的生产力基础402
一、科学与社会生产力之间关系的规定性411
第四篇 科技革命社会作用论与对现代资产阶级生产力观的批判411
第十二章 马克思的生产力观与科学的社会功能411
二、关于科学本性的问题421
三、科学与整个社会之间关系的规定性425
第十三章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432
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432
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不会改变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导向442
三、处于现代科技革命大潮中的“两种生命力”448
第十四章 现代西方社会发展与改革学说的生产力观453
一、现代西方社会发展与改革学说的生产力观由以形成的方法论前提453
二、“工业社会理论”460
三、“后工业社会理论”464
四、对现代西方社会发展与改革学说的生产力观的几点方法论思考471
第十五章 比较研究方法与对“趋同论”生产力观的批判479
一、“趋同论”的思维构形及其由以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480
二、肤浅的比较与被扭曲的“生产力”485
三、社会经济形态比较与社会经济体制比较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