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通信新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现代通信新技术
  • 储钟圻主编;上海高级专家协会电子电讯专业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058852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通信新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 通信的概念、特点和分类1

2 现代通信的内容1

3 通信的发展趋势3

第2章 多媒体通信5

1 引言5

2 多媒体的基本概念6

2.1 什么是多媒体6

2.2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7

2.3 多媒体发展概况8

2.4 多媒体技术基础9

2.5 多媒体系统的分类10

3 多媒体通信的应用11

4 多媒体通信网络13

4.1 多媒体信息的特点13

4.2 计算机通信网技术13

4.3 现有的通信网络14

4.4 B-ISDN和ATM17

5 多媒体信息压缩技术18

5.1 压缩编码算法的评价19

5.2 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9

5.3 音频信号的压缩方法与标准21

5.4 图象压缩常用方法与标准23

6 多媒体通信系统举例24

6.1 可视电话系统24

6.2 多媒体电子邮件25

6.3 实时电视会议系统26

6.4 数字新闻系统28

6.5 活动办公室系统28

6.6 远程医疗系统和远程学习系统29

6.7 多媒体通信终端29

7 多媒体通信的发展前景30

1.1 发展简况32

第3章 计算机通信网络32

1 计算机通信网络概述32

1.2 计算机通信网的体系结构34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4

1.4 计算机网络基本构成35

2 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37

2.1 OSI参考模型的分层37

2.2 OSI参考模型各层内容37

3 局域网LAN40

3.1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40

3.2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41

3.3 访问控制方式42

3.4 局域网协议标准43

3.5 以太网45

3.6 IBM令牌环网49

3.7 F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网50

4 广域网WAN53

4.1 公用电话网PSTN54

4.2 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54

4.3 数字数据网DDN58

4.4 帧中继FR59

4.5 综合业务数字网与ATM61

5 网络互连63

5.1 网络连接设备63

5.2 LAN-LAN互连和LAN-WAN互连65

第4章 个人通信68

1 个人通信的基本概念68

1.1 通用个人通信(UPT)69

1.2 未来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S)69

1.3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73

2 个人通信系统的实现途径74

2.1 数字蜂窝系统和无绳电话系统74

2.2 低轨道移动卫星通信系统75

2.3 个人通信网的初期设备76

3 个人通信网77

3.1 个人通信网的模型与结构设想77

3.2 个人通信网的现状79

3.3 个人通信网的进展81

第5章 数字图象通信83

1 概述83

2 数字图象压缩技术83

2.1 JPEG标准84

2.2 H.261标准88

2.3 MPEG-1和MPEG-2标准91

3 数字图象传输方式101

3.1 利用OFDM的调制方式103

3.2 利用数字网络传输104

3.3 利用电话线作接入网络105

3.4 利用HFC(HybridFiber/Coaxial)的宽带用户网106

3.5 多媒体传输108

第6章 移动卫星通信111

1 概述111

1.1 卫星通信发展史111

1.2 移动卫星通信112

2 移动卫星通信的特性112

2.1 移动卫星通信的特点112

2.2 复杂的信道特性112

3 移动卫星通信的工作频段113

4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114

4.1 按应用分类114

4.2 按技术手段分类115

5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119

5.1 卫星119

5.2 通信体制119

5.6 数字技术120

5.5 频率选择120

5.4 入网方案的选择120

5.3 网络结构120

6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121

7 海事移动卫星通信系统122

7.1 海事移动通信发展概况122

7.2 海事移动卫星通信的组成124

7.3 INMARSAT的服务终端129

8 航空移动卫星通信系统134

8.1 航空移动卫星通信的特点134

8.2 机站135

9 陆地移动卫星通信系统136

9.1 陆地移动卫星通信信道传输的特点136

9.2 陆地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136

9.3 卫星无线寻呼系统137

9.4 陆地移动卫星通信的实例138

10.1 30/20GHz个人卫星通信系统142

10 个人卫星通信系统142

10.2 单人便携式X频段卫星通信系统145

10.3 个人毫米波卫星通信145

11 移动卫星通信的未来发展146

第7章 程控交换148

1 分组交换148

1.2 分组交换的基本模式149

1.3 分组交换网的业务功能149

1.1 分组交换的概念和特点149

1.4 分组交换网的组成150

1.5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151

2 共路信令151

2.1 什么是信令152

2.2 信令的内容及分类152

2.3 七号共路信令系统的功能结构153

2.4 七号信令系统的信令单元类型、格式及编码156

2.5 共路信令网的基本结构158

2.6 共路信令系统的优点158

3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159

2.7 中国七号信令系统的结构159

3.1 ISDN的基本概念160

3.2 ISDN的网络接口标准161

3.3 ISDN的编号计划165

3.4 ISIDN发展概况166

3.5 ISDN的应用热点166

4 异步转移模式ATM——宽带ISDN167

4.1 异步转移模式ATM168

4.2 ATM信元结构和ATM交换168

4.3 ATM交换机170

5 智能网与个人通信系统171

5.1 智能网的结构171

5.2 TCAP规程172

5.3 SSP中智能网功能的实现175

5.4 800号业务(800Service)176

5.5 智能网的个人通信业务PCS176

5.6 小结与展望180

1 信息高速公路名称的由来182

2 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的内涵182

3 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的社会背景182

4 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结构182

第8章 信息高速公路182

5 信息高速公路的组成和特征184

6 信息高速公路的技术基础184

6.1 ATM交换技术184

6.3 智能网186

6.2 个人通信186

6.4 光纤通信187

7 信息高速公路的关键技术193

7.1 多媒体技术193

7.2 ATM接口技术195

7.3 硬件技术196

7.4 软件技术197

8.1 美国具备NII的条件198

7.5 互操作性198

8 美国实施NⅡ具备的条件及情况198

8.2 美国实施NII的情况199

9 信息高速公路的世界意义200

9.1 日本200

9.2 加拿大200

9.3 英国201

9.4 韩国201

9.5 欧洲共同体201

9.6 法国201

9.7 新加坡202

9.8 南美洲共同市场202

9.9 中国202

10 全球信息基础设施205

11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是一个长远战略目标205

1.2 口信与语音信箱206

1.1 普通信箱206

1 语音信箱与电子信箱的通俗概念与发展简况206

第9章 语音信箱与电子信箱206

1.3 电子信箱207

1.4 EDI209

2 语音信箱210

2.1 语音信箱的分类210

2.2 语音信箱的功能210

2.3 语音信箱举例211

3 电子信箱E-mail213

3.1 文电处理系统MHS的概况214

3.2 MHS的建网依据——ISO提出的七层参考模型216

3.3 MHS运行时使用的规程——CCITT提出的X-400建议217

3.4 X.25分组交换网217

3.5 电子信箱的工作情况218

3.6 我国邮电部的MHS的某一节点的结构简介219

3.7 我国电子信箱的中文化问题219

3.9 我国电子信箱系统的现状与发展221

3.8 我国实验的电子信箱系统CRN221

4 电子数据交换EDI222

4.1 电子信箱与电子数据交换的关系222

4.2 EDI的定义223

4.3 EDI的标准223

4.4 EDI系统的应用和基本要求225

4.5 EDI交换中心226

4.6 EDI的通信支撑环境227

4.7 EDI技术的中文化230

4.8 EDI的发展展望230

第10章 智能化大楼232

1 概述232

2 智能化大楼的基本功能233

2.1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233

2.2 通信自动化系统(CAS)238

2.3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240

2.4 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PDS)241

2.5 建筑系统244

3 智能化大楼的关键技术245

3.1 楼字布线技术245

3.2 现代通信技术246

3.3 计算机网络技术246

3.4 计算机监控技术248

3.5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249

3.6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250

3.7 系统集成技术250

4 智能化大楼的设计实现252

4.1 智能建筑的设计标准252

4.2 智能建筑的设计原则253

4.3 智能建筑的实现流程254

4.4 智能化大楼举例255

1.1 通信测量的重要性260

1.2 通信测量仪器的智能化260

1 概述260

第11章 智能化仪器260

1.3 智能化仪器的定义和特点261

1.4 智能化测量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典型功能262

1.5 智能化仪器的发展前景264

2 微机化测量仪器264

2.1 微型计算机265

2.2 总线系统266

2.3 测量和输入/输出转换电路268

2.4 操作与显示269

2.5 系统设计270

3 虚拟仪器274

3.1 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274

3.2 VXI总线276

4 现代通信测量仪器277

4.1 通用通信测量仪器277

4.2 专用通信测量仪器278

1.1 Internet简介284

第12章 互联网络284

1 Internet概述284

1.2 Internet基础知识287

1.3 连接Internet的方法292

2 Internet的使用293

2.1 电子邮件(E-mail)293

2.2 远程登录(Telnet)298

2.3 不具名的文件传输协议(AnonymousFTP)300

2.4 环球网WWW302

2.5 微机环境下Internet的使用304

3 从Internet到Intranet306

3.1 Internet的新发展306

3.2 什么是Intranet307

3.3 Intranet的典型应用309

3.4 如何构筑Intranet310

3.5 Intranet展望311

参考文献3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