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法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江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01917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836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868页
- 主题词:民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民法概论1
第一章 民法的概念与性质1
第一节 民法的语源及含义1
一、民法的语源1
二、民法的含义2
三、作为民法学研究对象的民法4
第二节 民法的构成要素4
一、民法规则5
二、民法原则6
三、民法概念8
第三节 民法的体系10
一、民法的演进过程也是民法日益体系化的过程10
二、欧洲大陆国家近现代民法建立的体系12
三、我国民法的体系12
四、民法体系化的促成因素及民法体系化的意义17
第四节 民法的渊源20
一、民法渊源概述20
二、民法的直接渊源:制定法22
三、民法的间接渊源:习惯与法理26
第五节 民法的调整对象29
一、民事关系30
二、民事财产关系32
三、民事人身关系36
第六节 民法的调整方法39
一、法律调整的概念39
二、法律调整的一般方法40
三、民法在法律调整方法上的特点41
第七节 民法的性质44
一、民法为私法44
二、民法为权利法48
三、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51
第八节 民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52
一、民法与公法中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52
二、民法与私法中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55
第二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61
第一节 民法基本原则概述61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61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62
第二节 民法各基本原则65
一、平等原则65
二、诚实信用原则66
三、公平原则68
四、禁止权利滥用原则70
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73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73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73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77
第二节 民事权利80
一、民事权利的概念和内容80
二、民事权利的分类82
三、民事权利的行使84
四、民事权利的保护86
第三节 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90
一、民事义务90
二、民事责任93
第二编 民事主体99
第四章 自然人99
第一节 导言99
一、自然人的含义99
二、公民与自然人99
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能力100
一、民事权利能力100
二、民事行为能力105
第三节 自然人的住所110
一、住所的概念110
二、住所的意义110
三、住所的确定110
第四节 监护111
一、监护的概念111
二、设置监护制度的目的111
三、监护的性质111
四、监护人的职责112
五、监护的设定113
六、监护关系的开始、变更和终止115
第五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117
一、宣告失踪117
二、宣告死亡119
第六节 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122
一、个体工商户122
二、农村承包经营户124
三、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的财产责任125
第五章 法人126
第一节 法人的概念和构成要件126
一、法人概念的起源126
二、法人的概念和特征127
三、法人的构成要件127
第二节 法人的本质130
一、法人拟制说131
二、法人否认说132
三、法人实在说133
第三节 法人的类型135
一、大陆法系国家对法人的主要分类135
二、英美法系国家对法人的主要分类137
三、我国民法对法人的分类138
第四节 法人的成立139
一、法人的“设立”与“成立”139
二、法人成立的条件140
第五节 法人的民事能力143
一、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143
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145
三、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146
第六节 法人的变更和终止146
一、法人的变更146
二、法人的终止147
第七节 法人的民事责任148
一、法人对其法定代表人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承担民事责任148
二、法人对其自己的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149
三、法人变更和终止时的民事责任的承担149
四、法人应对其分支机构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150
第六章 非法人组织151
第一节 非法人组织概述151
一、非法人组织的概念151
二、非法人组织的法律特征151
三、非法人组织的法律地位152
第二节 合伙组织154
一、合伙组织的法律地位154
二、合伙的概念和法律特征156
三、合伙的分类159
四、合伙组织的成立161
五、合伙的民事责任165
第三编 民事法律事实169
第七章 民事法律事实概述169
第一节 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特征169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169
二、民事法律事实的特征170
三、民事法律事实的后果171
四、民事法律事实构成173
第二节 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174
一、事件174
二、行为176
第三节 民事法律事实的意义178
一、民事法律事实在民法规范中的地位179
二、民事法律事实在实现民法调整功能中的作用179
三、民事法律事实理论对民事司法实践的意义180
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181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181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181
二、民事法律行为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83
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184
一、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184
二、有偿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185
三、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与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185
四、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186
五、主民事法律行为和从民事法律行为186
六、独立民事法律行为和辅助民事法律行为186
七、有因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因民事法律行为187
八、财产民事法律行为和身份民事法律行为.187
九、财产处分民事法律行为和财产负担民事法律行为188
十、生前民事法律行为和死因民事法律行为188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构成189
一、民事法律行为构成的概念189
二、意思表示189
三、其他事实要素192
四、合法要素193
第四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193
一、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概述193
二、民事行为的成立要件195
三、民事行为的有效要件196
第五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条件与附期限202
一、民事法律行为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意义和性质202
二、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203
三、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205
第六节 民事行为的效力状态206
一、概念206
二、民事行为的确定无效207
三、民事行为的可变更和可撤销215
四、民事行为的效力未定218
五、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与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区别219
六、民事行为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221
第九章 时效和期间期日224
第一节 时效制度概述224
一、时效的概念及构成224
二、时效的性质224
三、时效制度的作用225
四、时效的种类225
五、时效制度的沿革及立法例226
第二节 取得时效226
一、取得时效的概念和特征226
二、取得时效的适用范围227
三、我国民法应否建立取得时效制度228
四、取得时效的要件230
五、取得时效的效力231
六、取得时效的中断231
第三节 诉讼时效233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和特征233
二、诉讼时效的种类和权利最长保护期限234
三、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235
四、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236
五、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237
六、诉讼时效完成的效力240
第四节 期日和期间242
一、期日、期间的概念242
二、期日和期间的种类242
三、期日、期间的民事法律意义242
四、期日、期间的确定和计算243
第四编 代理245
第十章 代理概述245
第一节 代理的概念和特征245
一、代理的概念245
二、代理的特征247
三、代理与相关概念的区别249
第二节 代理的产生、发展和意义250
一、代理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50
二、代理制度的意义251
第三节 代理的适用范围252
一、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代理范围253
二、不适用代理的行为253
三、其他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的代理254
第四节 代理的分类和种类254
一、代理的分类254
二、代理的种类256
第十一章 代理法律关系258
第一节 代理法律关系概述258
一、代理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258
二、与代理法律关系相关的法律关系259
第二节 代理法律关系的内容261
一、代理人的代理权和代理义务261
二、被代理人的权利义务262
三、第三人的权利义务263
第三节 代理权264
一、代理权的概念和性质264
二、代理权的产生266
三、代理权的终止267
第四节 代理权的行使和代理行为268
一、代理权行使的概念和性质268
二、代理权行使的原则269
三、代理行为270
第十二章 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273
第一节 无权代理273
一、无权代理的概念和特征273
二、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274
第二节 表见代理275
一、表见代理的概念、特征和构成275
二、误信表见代理权的事由和表见代理的效力276
第五编 人身权278
第十三章 人身权概述278
第十四章 人格权281
第一节 生命权281
一、生命权的概念281
二、生命权的主体281
三、生命权的客体282
四、生命权的内容282
第二节 健康权283
一、健康和健康权的概念283
二、健康权的客体283
三、健康权的内容283
第三节 身体权284
一、身体权的概念284
二、身体权的客体284
三、身体权的内容284
四、身体权为独立的人格权284
第四节 人身自由权285
一、人身自由权的概念285
二、人身自由权的客体286
三、人身自由权的内容286
四、侵犯人身自由权的主要表现287
第五节 婚姻自主权287
一、婚姻自主权的概念287
二、婚姻自主权的客体288
三、婚姻自主权的内容288
第六节 姓名权288
一、姓名和姓名权的概念288
二、姓名权的客体289
三、姓名权的内容289
四、姓名权的限制290
第七节 名称权291
一、名称和名称权的概念291
二、名称权的主体291
三、名称权的客体292
四、名称权的内容292
第八节 肖像权292
一、肖像和肖像权的概念292
二、肖像权的客体293
三、肖像权的内容293
四、肖像权的限制294
五、肖像作品中的权利关系294
第九节 名誉权295
一、名誉和名誉权的概念295
二、名誉权的客体295
三、名誉权的内容296
第十节 隐私权296
一、隐私和隐私权的概念296
二、隐私权的客体297
三、隐私权的内容298
四、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关系298
五、公务人员和公众人物的隐私范围299
第十一节 荣誉权300
一、荣誉和荣誉权的概念300
二、荣誉权的客体300
三、荣誉权的内容300
第十五章 身份权302
第一节 配偶权302
一、配偶权的概念302
二、配偶权的客体302
三、配偶权的内容302
第二节 亲权303
一、亲权的概念和特征303
二、亲权的客体305
三、亲权的内容306
四、亲权的终止和中止307
第三节 亲属权309
一、亲属和亲属权的概念309
二、亲属权的客体310
三、亲属权的内容310
第六编 物权311
第十六章 物权总论311
第一节 物权与物权法311
一、物权311
二、物权法314
第二节 物权的分类体系319
一、民法典上的物权分类体系319
二、学理上的物权分类体系320
三、我国的物权分类体系325
第三节 物权的效力325
一、排他效力326
二、优先效力326
三、追及效力329
四、物上请求权效力330
第四节 物权的变动332
一、物权变动概述332
二、物权变动的原因334
三、物权变动的原因——物权行为334
第五节 物权变动的公示与公信原则336
一、物权公示原则336
二、物权公信原则340
第六节 物权的民法保护342
一、请求确认物权342
二、请求排除妨碍343
三、请求恢复原状343
四、请求返还原物344
五、请求赔偿损失345
第十七章 所有权347
第一节 所有权概述347
一、所有权的概念347
二、所有权的特征347
三、所有权与所有制的关系及其社会作用349
第二节 所有权的权能351
一、所有权的积极权能351
二、所有权的消极权能355
第三节 所有权权能行使的限制355
第四节 不动产所有权357
一、土地所有权357
二、房屋所有权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361
三、不动产相邻关系365
第六节 动产所有权371
一、善意取得371
二、先占374
三、遗失物的拾得376
四、埋藏物的发现377
五、添附378
六、时效取得380
七、货币所有权382
第七节 共有383
一、共有的概述383
二、按份共有386
三、共同共有389
四、共有财产的分割392
五、准共有393
第十八章 用益物权394
第一节 用益物权概述394
一、用益物权的产生与特性394
二、用益物权的种类及其发展395
第二节 承包经营权398
一、承包经营权概述398
二、承包经营权的内容399
第三节 使用权401
一、使用权的概念401
二、使用权的性质402
三、使用权的分类和几种形式403
第四节 宅基地使用权404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和特征404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及其行使405
第五节 传统用益物权制度与我国民事立法406
一、地上权406
二、地役权与相邻关系408
三、永佃权410
第十九章 担保物权413
第一节 担保物权概述413
一、担保物权的概念与特征413
二、担保物权的种类414
三、反担保414
四、担保物权的价值功能415
第二节 抵押权417
一、抵押权概述417
二、抵押权的设立420
三、抵押权登记421
四、抵押权的效力及其范围423
五、抵押权的实现425
六、抵押权的消灭426
七、最高额抵押427
第三节 质权428
一、质权概述428
二、动产质押430
三、权利质押434
四、转质权437
第四节 留置权439
一、留置权概述439
二、留置权的成立条件440
三、留置权的效力442
四、留置权的实现445
五、留置权的消灭446
第二十章 占有448
第一节 占有制度概述448
一、占有的概念448
二、占有的社会作用449
三、占有与相关概念的比较450
第二节 占有的分类451
一、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451
二、无权占有中的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452
三、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453
四、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453
五、自己占有与辅助占有454
六、公然占有与隐秘占有454
七、单独占有与共同占有455
八、准占有455
第三节 占有的发生与消灭456
一、占有的发生456
二、占有的消灭457
第四节 占有的效力及其保护457
一、占有的效力457
二、占有的保护462
第七编 债法总论463
第二十一章 债的一般原理463
第一节 债的概念与实质463
一、债的意义463
二、债的本质464
三、债的要素464
第二节 债的分类469
一、依债之发生的原因所作的分类469
二、以债的主体为标准所作的分类470
三、依债的标的所作的分类474
四、依债的执行力为标准所作的分类476
五、依据两个债之间的关系为标准所作的分类477
第三节 债的效力477
一、概说477
二、债权的效力479
三、债务的效力484
四、违反债务履行义务及其后果487
第二十二章 债的移转498
第一节 一般概述498
第二节 债权让与499
一、债权让与的概念499
二、债权让与的根据(原因)499
三、债权让与的限制502
四、债权让与的效力503
第三节 债务承担504
一、债务承担概说504
二、债务承担的构成要件505
三、债务承担的法律效力506
第四节 债权债务的概括承受507
一、合同承受507
二、企业合并508
第二十三章 债的担保与保全509
第一节 债的担保509
一、债的担保的一般概述509
二、保证510
三、定金515
第二节 债的保全519
一、债的保全的概述519
二、债权人的代位权520
第二十四章 债的消灭527
第一节 债之消灭的一般概述527
一、债的消灭的概念527
二、债之消灭的原因527
三、债之消灭的一般效力529
第二节 债的消灭的一般原因529
一、清偿529
二、提存532
三、抵消536
四、免除540
五、混同542
第八编 合同之债543
第二十五章 合同与合同法的一般概述543
第一节 合同概述543
一、合同的概念543
二、准契约549
三、合同的特征551
第二节 合同的分类551
一、大陆法系对合同的分类551
二、英美法系国家对合同的分类558
第三节 合同法在私法体系中的地位561
一、合同是产生私法上权利义务的最重要的依据561
二、保护交易进而促进实现私法上的目标563
三、最大限度地增加经济价值565
第二十六章 合同的订立、成立与生效567
第一节 合同订立的原则567
一、契约自由的含义567
二、契约自由原则的形成571
三、契约自由原则的困惑577
第二节 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要约与承诺578
一、要约580
二、承诺583
第三节 合同订立的几种特殊方式585
一、招标投标方式586
二、交叉要约586
三、拍卖586
四、带有标价的商品陈列586
五、商品价目表587
六、一般广告587
七、悬赏广告587
八、公共事业587
九、意思实现588
第四节 合同的成立588
一、契约成立的性质588
二、契约成立的要件588
三、合同成立的时间与地点589
第五节 合同的生效589
一、概述589
二、合同的生效要件590
第二十七章 格式合同及其规制592
第一节 定式合同概说592
一、定式合同的概念592
二、定式合同的经济基础和理论基础594
三、对定式合同的经济基础和理论基础的思考598
第二节 对定式合同的规则(一)——法理基础601
一、定式合同对契约自由的背离601
二、定式合同与契约正义的冲突602
三、不公平条款的表现形式605
第三节 定式合同的规制(二)——立法规制606
一、民事一般法的法的规制607
二、特别法上的规制610
第四节 对定式合同的规制(三)——司法规制611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司法规制611
二、英美法上的司法规制613
第五节 我国对定式合同的规制体系618
一、合同法颁布前我国对定式合同的规制体系的基本框架618
二、我国新合同法对定式合同规制的方法及规则621
三、小结626
第二十八章 合同解释628
第一节 合同解释概述628
一、契约解释的客观基础628
二、契约解释的性质630
三、合同解释的目的和对象631
第二节 合同解释的原则633
一、主观解释规则633
二、客观解释规则635
三、整体解释规则639
四、目的解释规则641
五、公平解释规则642
六、习惯与交易前例解释644
七、诚信解释规则645
第二十九章 合同履行646
第一节 合同履行的一般概述646
第二节 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648
一、情事变更抗辩权648
二、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651
第三十章 违约及其救济654
第一节 违约的一般概述654
一、违约的概念654
二、违约形态654
第二节 违约救济656
一、实际履行656
二、合同解除659
三、损害赔偿663
第三十一章 几种主要的有名合同669
第一节 买卖合同669
一、买卖合同概述669
二、买卖合同的效力670
三、特种买卖合同673
第二节 赠与合同675
一、赠与合同的概念和特征675
二、赠与合同的效力676
三、赠与合同的撤销677
四、附负担的赠与678
第三节 租赁合同679
一、租赁合同的概念和特征679
二、租赁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680
三、房屋租赁合同的特殊规定683
四、融资租赁合同684
第四节 土地使用权出让与转让合同686
一、土地使用权出让与转让合同的概念686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与转让合同687
三、农村土地使用权出让与转让合同690
第五节 承揽合同692
一、承揽合同的概念和特征692
二、承揽合同的种类693
三、承揽合同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694
四、承揽合同中的风险负担697
第六节 委托合同698
一、委托合同的概念和特征698
二、委托合同与类似概念的区别700
三、委托合同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701
四、委托合同的终止703
第七节 运输合同704
一、运输合同的概念和特征704
二、旅客运输合同705
三、货物运输合同707
第八节 行纪合同709
一、行纪合同的概念与特征709
二、行纪合同当事人双方的主要权利义务710
第九节 居间合同712
一、居间合同的概念和特征712
二、居间合同与委托合同、行纪合同的区别713
三、居间人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713
第十节 承包经营合同714
一、企业承包经营合同714
二、农村承包经营合同717
第九编 非合同之债721
第三十二章 无因管理之债721
第一节 无因管理之债的一般概述721
一、无因管理的概念721
二、无因管理的性质722
三、无因管理的基本类型722
第二节 真正的无因管理723
第三节 不真正的无因管理727
一、概念727
二、类型及法律后果727
第三十三章 不当得利之债728
第一节 不当得利概述728
一、不当得利的概念728
二、不当得利的成立728
第二节 不当得利的基本类型731
一、因给付产生的不当得利731
二、因给付以外的原因所生的不当得利733
第三节 不当得利的效力及与其他请求权的关系734
一、不当得利的效力734
二、不当得利请求权与相关请求权的关系735
第三十四章 侵权行为之债737
第一节 侵权行为法概述737
一、侵权行为的概念737
二、侵权制度与合同制度的区别739
三、侵权行为制度的规范功能741
第二节 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及其历史发展744
一、结果责任原则744
二、过错责任原则744
三、过错推定原则747
四、不问过错责任原则748
第二节 侵权行为法的现状750
一、侵权法归责原则的现状750
二、侵权行为法的危机751
第三节 一般侵权行为755
一、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概说755
二、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756
第四节 特殊侵权行为761
一、公务侵权行为761
二、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762
三、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762
四、地面施工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764
五、建筑物或其他物件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765
六、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766
七、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766
八、产品责任767
第五节 抗辩事由782
一、抗辩事由概述782
二、各种抗辩事由782
第六节 损害赔偿788
一、损害赔偿概述788
二、对财产的侵害789
三、对人身损害的赔偿789
四、精神损害790
第十编 继承权791
第三十五章 继承制度概述791
第一节 继承791
一、继承的概念791
二、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793
第二节 继承权796
一、继承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796
二、继承权的发生根据796
三、继承权的丧失797
四、继承权的放弃799
五、继承权的恢复800
第三十六章 法定继承802
第一节 法定继承的概述802
一、法定继承的概念802
二、法定继承的适用范围803
第二节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804
一、法定继承人的范围804
二、法定继承人的顺序810
第三节 代位继承与转继承810
一、代位继承的概念与特征810
二、转继承811
三、代位继承与转继承的区别812
第三十七章 遗嘱继承与遗赠813
第一节 遗嘱概述813
一、遗嘱的概念和特征813
二、遗嘱的形式813
三、遗嘱的内容815
四、遗嘱的有效条件815
五、遗嘱的变更、撤销和执行816
第二节 遗嘱继承817
一、遗嘱继承的概念817
二、遗嘱继承制度的历史发展818
三、关于遗嘱自由原则及其限制819
四、关于遗嘱继承中的几个问题820
第三节 遗赠822
一、遗赠的概念和特征822
二、遗赠与遗嘱继承的区别823
三、遗赠与生前赠与的区别824
第三十八章 继承的开始与遗产的处理825
第一节 继承的开始825
一、继承开始的时间825
二、继承开始的地点826
第二节 遗产827
一、遗产的概念和特征827
二、遗产的范围827
三、遗产的分割830
第三节 对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831
一、概括继承原则与限定继承原则831
二、对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831
三、实践中对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832
第四节 遗赠扶养协议832
一、遗赠扶养协议的概念和特征832
二、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833
三、遗赠扶养协议与遗赠的区别834
第五节 “五保户”遗产与无人继承遗产的处理835
一、“五保户”遗产的处理835
二、无人继承遗产的处理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