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 南方十六年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材编写组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79
  • 标注页数:498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篇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17

第一章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1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形式17

一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物质技术基础17

二 我国现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的客观必然性2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26

一 全民所有制的基本特征和作用26

二 全民所有制内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29

第三节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34

一 集体所有制的特点和作用34

二 农村中的集体所有制36

三 城镇中的集体所有制38

一 从属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个体所有制42

第四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形式42

二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45

第二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5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要素的结合50

一 社会主义生产的要素50

二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54

三 社会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5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劳动和物质利益58

一 社会主义劳动的根本性质58

二 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关系62

三 社会主义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6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目的71

一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劳动者及其需要71

二 劳动者物质文化需要的内涵74

一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和要求79

第四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79

二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84

第三章 社会主义商品和货币88

第一节 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88

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性88

二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94

三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作用9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100

一 社会主义商品的二因素100

二 生产社会主义商品劳动的二重性102

三 社会主义商品的价值决定105

第三节 社会主义货币106

一 社会主义货币的特性106

二 社会主义货币的职能108

三 我国的人民币110

第四章 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形式和规律113

第一节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113

一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必然性113

二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要求11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120

一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作用的特点120

二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生产中的作用123

三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流通中的作用127

第三节 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经济130

一 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130

二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与价值规律调节作用的结合132

三 商品经济条件下计划经济的特点135

一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实质13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实质和意义138

第五章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138

二 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140

三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143

四 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145

第二节 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经济效益147

一 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147

二 使用先进技术149

三 发展专业化协作151

四 合理利用资源153

第三节 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157

一 经济增长速度的重大意义157

二 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158

第六章 社会主义企业和企业管理162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162

一 社会主义企业的地位162

二 企业和职工的关系164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167

一 企业管理的性质167

二 企业管理的任务169

三 企业的科学管理171

四 企业的领导制度174

第三节 企业经济责任制177

一 企业经济责任制及其意义177

二 企业经济责任制的基本原则179

四 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181

第四节 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核算183

二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经济核算制185

一 经济核算的客观依据和本质188

三 企业以承包为主的经济责任189

三 集体所有制企业经济核算的特点190

第二篇 社会主义流通过程195

第七章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运动195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195

一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本质195

二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循环197

三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周转201

第二节 社会主义产品成本214

一 社会主义产品成本的实质214

二 降低产品成本的意义216

三 降低产品成本的主要途径217

第三节 社会主义盈利220

一 社会主义盈利的实质220

二 影响企业盈利的因素223

三 盈利率224

第八章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与价格22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227

一 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227

二 生活资料商品流通的形式和渠道231

三 生产资料商品流通的特点和形式235

四 社会主义商业的流通费用和商业利润239

第二节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245

一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特点和渠道245

二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规律248

三 社会主义货币管理25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和竞争252

一 社会主义市场的性质和作用252

二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竞争257

一 价格形成的基础260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260

二 价格体系265

三 价格管理体制269

一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271

四 价格总水平和稳定物价272

第三篇 社会主义分配过程277

第九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277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来源277

二 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279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282

一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282

二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286

第三节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289

一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关系289

二 积累基金内部的比例关系295

三 消费基金内部的比例关系298

第十章 按劳分配300

第一节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300

一 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300

二 按劳分配规律的要求302

三 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305

四 按劳分配规律的作用308

第二节 全民所有制的按劳分配310

一 社会主义工资、奖金和津贴310

二 正确处理工资问题的主要原则318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的按劳分配321

一 集体所有制按劳分配的特点321

二 集体所有制按劳分配的形式322

第四节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正确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326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的消费329

第一节 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和作用329

一 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和特点329

第四篇 社会主义消费过程329

二 消费在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33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消费结构336

一 消费结构及其分类336

二 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338

三 消费结构与居民收入结构341

四 合理的消费结构和我国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343

第三节 社会主义消费方式、水平、效益和模式345

一 消费方式345

二 消费水平34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内容和特征351

三 消费效益351

第五篇 社会主义经济运动总过程357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再生产357

四 消费模式35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中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361

一 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361

二 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含扩大再生产364

三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36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重要比例关系369

一 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370

二 农业内部和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373

三 国民经济的其他重要比例关系378

第四节 社会主义积累的规律381

一 社会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381

二 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385

第一节 社会总资金的内涵389

一 个别资金与社会总资金389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社会总资金的运动389

二 社会总资金运动的机制391

第二节 社会主义财政资金394

一 财政资金的性质和作用394

二 财政资金的来源和使用395

三 社会主义税收的调节作用398

四 预算外资金的管理400

第三节 社会主义信贷资金401

一 信贷资金的本质和作用401

二 信贷资金的来源和运用405

三 利息和利息率407

一 财政资金收支的平衡409

第四节 社会总资金的平衡409

二 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的平衡410

三 资金与物资的平衡411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管理414

第一节 国民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任务414

一 国民经济管理的必要性414

二 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415

第二节 国民经济管理的目标、内容和方法417

一 国民经济管理的目标417

二 国民经济管理的内容420

三 国民经济管理的方法42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体制423

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内涵423

二 我国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425

三 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431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433

第一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然性43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437

一 对外贸易的必要性和作用437

二 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性质和特点439

三 发展对外贸易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44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合作446

一 引进先进技术446

二 利用外资449

三 对外经济援助451

四 国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454

第四节 我国的经济特区455

一 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和特点455

二 经济特区的意义和作用458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历史趋势461

第一节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461

一 过渡时期的必然性和基本特征461

二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46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472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472

三 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472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动阶级关系47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趋势484

一 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两个阶段484

二 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性487

三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基本条件490

后记495

第四版后记4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