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针刺手法百家集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针刺手法百家集成
  • 陆寿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780089424X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582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99页
  • 主题词:刺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针刺手法百家集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1

第一章 针刺手法概论1

第一节 针刺手法的临床意义1

一、针刺手法的定义和范围1

二、用针之要,调和阴阳4

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6

四、扶正祛邪,补虚泻实8

第二节 得气和针刺手法11

一、得气的临床表现11

二、针感的获得、维持和辨识14

第三节 针刺手法的应用原则22

一、八纲辨证和标本先后22

二、经络诊法和针刺手法27

三、因人制宜和针刺手法(30)30

第四节 针刺手法基础34

一、治神法及其应用34

二、指掌力量的练习37

三、气功与针刺的配合44

第二章 基本针刺手法48

第一节 进针48

一、持针法48

二、押手法52

三、进针法54

第二节 针刺方向和深浅60

一、针向法60

二、针刺深浅法63

第三节 提插和捻转66

一、提插法66

二、捻转法69

三、导气法71

第四节 留针和出针74

一、留针法74

二、出针法77

第三章 辅助针刺手法82

第一节 作用于经络腧穴的辅助手法82

一、揣穴法82

二、爪切法86

三、循法88

四、摄法91

五、按法(按压行气)92

六、扪法94

第二节 作用于毫针的辅助手法96

一、捣法(雀啄术)96

二、颤法(震颤术)97

三、搓法99

附:滞针术101

四、飞法103

五、弹法105

六、刮法107

七、努法110

附:倒法112

八、摆法113

九、摇法114

十、盘法115

十一、敲法117

第四章 单式针刺补泻手法119

第一节 捻转补泻和迎随补泻119

一、捻转补泻法119

二、迎随补泻法129

第二节 提插补泻和徐疾补泻137

一、提插补泻法137

二、徐疾补泻法139

三、营王补泻法145

第三节 呼吸补泻和开阖补泻148

一、呼吸补泻法148

二、开阖补泻法153

第四节 大补大泻和平补平泻154

一、大补大泻法155

二、平补平泻法157

第五章 复式针刺补泻手法159

第一节 分层操作和行针次数159

一、天、人、地三才法159

二、九六奇偶补泻法162

第二节 补法或泻法的单纯组合164

一、烧山火法165

二、透天凉法168

三、进火补法173

四、进水泻法174

五、热补法175

六、凉泻法177

第三节 补法和泻法交互组合178

一、阳中隐阴法178

二、阴中隐阳法180

三、龙虎交战法182

四、子午捣臼法185

五、留气法187

第四节 补泻法与行气法组合189

一、青龙摆尾法189

附:五脏交经法191

二、白虎摇头法192

附:通关交经法195

三、苍龟探穴法196

四、赤凤迎源法198

五、龙虎升降法200

六、进气法202

七、运气法203

八、纳气法204

附:关节交经法206

九、提气法206

十、梅花派通气法208

中篇210

第六章 腧穴配伍和针刺手法210

第一节 配穴补泻210

一、子母补泻法210

二、纳支补泻法217

三、先后补泻法221

四、担截法226

第二节 抽添法和接气通经法228

一、抽添法229

二、接气通经法231

四、排刺法234

第三节 选穴针刺236

一、偶刺法236

二、报刺法237

三、巨刺和缪刺法238

四、运道刺法241

五、对应点针刺法243

第七章 刺法247

第一节 病位深浅刺法247

一、半刺、毛刺和直针刺247

附:皮下针刺法250

二、络刺、豹文刺和赞刺252

三、浮刺、分刺和合谷刺256

四、关刺和恢刺259

五、短刺和输刺261

第二节 局部多针刺法263

一、傍针刺法263

二、齐刺法265

三、扬刺法267

四、围刺法268

五、对刺法269

六、同穴多针刺法270

第三节 透穴和芒针刺法272

一、透穴刺法272

二、芒针刺法282

三、蟒针刺法285

第四节 运动针刺法288

一、动刺法289

二、巨刺运动针法290

第五节 其他针具的刺法292

一、?针法292

二、皮内针刺法294

三、火针刺法297

四、挑针刺法300

五、皮肤针刺法304

第八章 分部微针刺法308

第一节 头皮针刺法308

一、头皮针刺激部位308

二、头皮针操作技术310

三、头皮针临床应用316

第二节 面针和人中针322

一、面针刺法322

一、人中针刺法325

第三节 手针和足针326

一、手针刺法326

二、第二掌骨侧针刺法331

三、足针刺法334

第四节 腕踝针刺法338

一、腕踝针的身体分区和进针点338

二、腕踝针操作技术343

三、腕踝针临床应用346

第九章 五窃微针刺法350

第一节 耳针刺法350

一、耳针刺激部位(耳穴)350

二、耳针操作技术358

三、耳针临床应用364

第二节 眼针刺法368

一、眼针刺激部位368

二、眼针取穴和操作技术370

三、眼针临床应用373

第三节 鼻针刺法374

一、鼻针刺激部位375

二、鼻针操作技术377

三、鼻针临床应用379

第四节 口针和舌针381

一、口针刺法381

二、舌针刺法384

下篇388

第十章 针刺手法的历史发展388

第一节 先秦两汉时期388

一、针具的创制388

二、针刺手法体系的形成391

三、针刺方法的应用394

第二节 晋隋唐时期395

一、孙思邈的“重补轻泻”观396

二、针法的临床发挥397

第三节 宋金元时期399

一、针刺手法的发展399

二、金元针法的流派特色402

三、针法的临床继承405

第四节 明清时期406

一、《金针赋》针法406

二、《针法大成》针法408

三、明代诸家针法412

四、清代诸家针法417

第五节 近代时期419

一、历代针法的继承420

二、中西学理的汇通424

第十一章 针刺手法的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429

第一节 针刺手法的现代研究429

一、针刺手法的实验研究429

二、循经感传现象及其研究438

三、关于针感性质的研究445

第二节 针刺手法的临床应用447

一、消化系统疾患447

二、呼吸系统疾患449

三、心血管系统疾患451

四、泌尿系统疾患453

五、生殖系统疾患454

六、内分泌系统和代谢性疾患456

七、神经系统疾患457

第三节 针刺手法若干问题评析462

一、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评析462

二、捻转补泻区分左右男女问题的评析468

三、关于针刺有泻无补问题的意见472

四、针刺手法和刺激量476

第十二章 现代各家针法经验484

第一节 传统手法的继承484

一、马瑞林针刺手法484

二、王乐亭十二透刺法487

三、冯润身透刺法490

四、任作田针刺手法493

五、孙明一用呼吸法激发经气496

六、李才魁青囊太极针法498

七、陆瘦燕对痹病治疗的经验499

八、陈应龙针刺手法503

九、赵玉青针刺手法505

十、郑毓琳针刺八法508

十一、郑魁山针刺手法511

十二、凌剑武家传针法515

十三、程莘农针刺手法516

十四、焦勉斋针刺手法519

十五、楼百层针刺手法523

十六、管正斋针刺手法524

十七、魏凤坡双穴同进针法528

第二节 现代技艺的发扬530

一、于书庄对针感的研究530

二、王岱“路动穴”及相应手法532

三、方吉庆凤凰展翅补泻法535

四、师怀堂新九针创制和应用537

五、刘天健运气行针法539

六、肖万坤松解金针术542

七、余仲权皮肤滚针术544

八、陈克彦徐疾补泻手法546

九、林文仰无痛进针操作法549

十、杨甲三毫针单手进针法550

十一、张缙控制针感传导法554

十二、贺普仁“三通”法556

十三、郭效宗针刺有效点方法559

十四、彭静山针治高血压和面瘫经验562

十五、黄圣源阴阳补泻手法564

十六、谢国荣针刺手法567

附录569

一、主要参考书目569

二、针刺手法和相关技术名称索引571

三、常见病症针治索引5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