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成煤环境的比较沉积学研究 海南岛红树林潮坪与红树林泥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成煤环境的比较沉积学研究 海南岛红树林潮坪与红树林泥炭
  • 刘焕杰等著 著
  • 出版社: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06264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234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成煤环境的比较沉积学研究 海南岛红树林潮坪与红树林泥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比较沉积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

第二节 红树林潮坪与红树林泥炭的研究现状分析1

一 红树林潮坪的研究现状1

二 红树林泥炭的研究现状2

第三节 研究项目实施概况4

第二章 海南岛自然地理和地质概况6

第一节 自然地理6

一 地形和地貌6

二 气候7

三 水系8

四 植被9

第二节 地质概况9

一 区域地质9

二 新构造运动9

三 第四纪沉积物特征9

第三章 海南岛红树林潮坪分布与实测剖面13

第一节 红树林潮坪及其分布13

一 红树林潮坪13

二 红树林潮坪的分布14

第二节 东寨港地区红树林潮坪实测剖面15

一 龙尾红树林潮坪实测剖面16

二 博度村红树林潮坪实测剖面17

三 东截村红树林潮坪实测剖面20

四 塔市苍头村红树林潮坪实测剖面21

第三节 清澜港地区红树林潮坪实测剖面24

一 霞场村红树林潮坪实测剖面24

二 南岛迈榜村红树林潮坪实测剖面26

第四章 海南岛红树林潮坪微环境与共生环境29

第一节 红树林潮坪微环境的划分29

第二节 红树林潮坪的微环境特征31

一 潮下带31

二 无红树林潮间坪31

三 红树林潮间坪31

四 半红树林潮上坪31

第三节 红树林潮坪的类型及共生环境32

一 红树林潮坪的类型32

二 红树林潮坪的共生沉积环境32

第五章 海南岛红树林潮坪水介质特征36

第一节 红树林潮坪水介质物理化学特点36

一 pH值和Eh值36

二 水温和盐度37

第二节 红树林潮坪水介质动力学特点38

第三节 影响红树林潮坪水介质的因素38

一 红树植物生长对水介质的影响38

二 沉积有机质对水介质的影响38

三 泻湖开放性对水介质的影响39

第六章 海南岛红树林潮坪的生物学特征40

第一节 红树植物群落及其分布40

一 红树植物的种类及其分布40

二 红树植物群落及分布42

第二节 红树植物的形态与生态适应44

一 红树植物形态根对水深的适应44

二 红树植物形态根对水动力条件的适应45

三 叶相与盐度的关系46

第三节 红树植物的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46

一 红树植物茎的解剖特征47

二 红树植物叶的解剖特征49

三 红树植物根的解剖特征49

四 红树植物解剖结构的生态适应50

第四节 红树植物的生理特点与生态适应50

一 胎生与生态适应50

二 生理旱生与生态适应51

第五节 红树植物分带与群落演替52

一 红树植物的生态序列及演替52

二 红树植物分带的影响因素52

第六节 喜红树林生物54

第七章 海南岛红树林潮坪沉积物特征55

第一节 红树林潮坪沉积物的类型及有机质分布55

一 红树林潮坪沉积物的类型55

二 红树林潮坪沉积物的有机质分布56

第二节 红树林潮坪沉积物的碎屑组分特征57

一 红树林潮坪沉积物碎屑组分的一般特征57

二 不同红树林潮坪类型的沉积物碎屑组分特征58

三 沉积物碎屑组分特征的受控因素分析59

第三节 红树林潮坪沉积物的粘土矿物特征61

一 沉积物粘土矿物的组成及分布61

二 粘土矿物的成因分析62

第四节 红树林潮坪沉积物的重矿物特征63

一 重矿物的一般特征63

二 影响重矿物特征的因素64

第五节 红树林潮坪沉积物的结构及构造特征66

一 红树林潮坪沉积物的粒度特征66

二 红树林潮坪沉积物中石英砂的表面结构特征71

三 红树林潮坪沉积物的构造特征72

第六节 红树林潮坪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73

一 样品及分析数据73

二 红树林潮坪沉积物无机元素分布特征73

三 影响红树林潮坪红树林带沉积物元素分布的因素76

四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环境意义78

第七节 红树林潮坪表层沉积物的微体生物特征79

一 有孔虫79

二 介形虫81

三 藻类微体生物81

第八章 海南岛红树林泥炭地82

第一节 福田红树林泥炭地及地质工程揭露82

一 现代自然景观82

二 地质工程揭露83

三 泥炭体形态特征84

第二节 东寨港红树林泥炭地及地质工程揭露85

一 现代自然景观85

二 地质工程揭露86

三 泥炭体形态特征87

第三节 红树林泥炭的孢粉学证据87

一 红树林潮坪沉积物孢粉分析87

二 红树林泥炭的孢粉学证据90

第四节 红树林泥炭的植物残体解剖学证据92

一 植物残体的研究方法92

二 植物残体的解剖学识别标志92

三 埋藏型泥炭中植物残体的一般组成特征93

四 泥炭层中植物残体组成的垂向变化93

第五节 埋藏型红树林泥炭的成炭环境94

第九章 海南岛红树林泥炭的理化特征96

第一节 红树林泥炭的基本理化特征96

第二节 红树林泥炭的有机组成97

一 红树林泥炭的有机组成97

二 泥炭层中有机质成分的垂向变化98

三 有关问题讨论99

第三节 红树林泥炭的硫分特征及成因100

一 红树林泥炭硫分的一般特征100

二 红树林泥炭中硫的时空变化101

三 红树林泥炭中硫的同位素特征102

四 红树林泥炭中硫的成因机制103

第十章 海南岛红树林泥炭的岩石学研究105

第一节 红树林泥炭的显微组分及其特征105

一 红树林泥炭的显微组分分类105

二 红树林泥炭显微组分的一般特征107

三 红树林泥炭显微组分的组合特征110

四 红树林泥炭显微组分的可能煤化作用产物112

第二节 红树林泥炭的矿物质特征113

一 红树林泥炭中矿物质的组成特征113

二 红树林泥炭的灰成分特征115

第三节 红树林泥炭的结构和构造特征115

一 红树林泥炭的结构特征115

二 红树林泥炭的构造特征117

第十一章 海南岛红树林泥炭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119

第一节 红树林泥炭的生物标志物特征119

一 生物标志物的一般特征119

二 正构烷烃121

三 无环类异戊二烯123

四 萜类123

五 甾类126

六 烷基苯及含硫有机物127

第二节 红树林泥炭的红外光谱研究129

一 红树植物及红树林泥炭的一般组成129

二 红外光谱谱图分析131

三 泥炭化过程中有机质的变化及其意义133

第三节 红树林泥炭的电子顺磁共振研究136

一 基本原理136

二 样品及测试结果136

三 红树林泥炭电子顺磁共振研究中的有关问题讨论137

第十二章 海南岛含红树林泥炭沉积序列特征140

第一节 含泥炭沉积序列的沉积物特征140

一 含泥炭沉积序列沉积物的类型及分布140

二 含泥炭沉积序列沉积物的碎屑组分特征140

三 含泥炭沉积序列沉积物的粘土矿物特征141

四 含泥炭沉积序列沉积物的重矿物特征141

第二节 含泥炭沉积序列的形成环境143

第三节 成炭沉积序列及沉积环境演变145

一 成炭沉积序列145

二 沉积环境演变146

三 基岩盆地的充填及其古地理148

第十三章 海南岛红树林泥炭的形成理论153

第一节 红树林潮坪的环境特点153

第二节 泥炭坪形成条件分析154

一 贫无机碎屑供给155

二 植物碎屑的大量堆积155

三 酸性、缺氧、微弱的水介质条件155

四 红树林潮坪的发育程度及稳定性好155

第三节 泥炭坪成炭特点156

第四节 泥炭坪成炭机理的初步认识157

一 植物有机质的堆积方式157

二 植物有机质的积累157

三 泥炭化作用158

第五节 泥炭坪成炭的沉积模式159

一 泥炭坪的空间展布159

二 泥炭坪的发育及其微环境组成160

三 泥炭坪成炭与海平面变化160

第六节 泥炭坪的演化与泥炭聚集的控制因素162

一 泥炭坪的演化162

二 泥炭聚集的控制因素164

第十四章 海南岛红树林潮坪和红树林泥炭的比较沉积学研究166

第一节 成煤(炭)植物的比较生态研究167

一 晚古生代部分煤层的成煤植物167

二 成煤植物形态和解剖结构特征168

三 成煤植物与红树植物比较生态分析170

第二节 煤岩煤质的可比性分析171

一 晚古生代煤层的煤岩学特征171

二 晚古生代煤层的煤质特征174

三 红树林泥炭与晚古生代煤的可比性175

第三节 地球化学特征的可比性分析176

一 晚古生代煤的无机地球化学特征176

二 晚古生代煤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178

三 地球化学特征的可比性179

第四节 含煤建造沉积体系与含炭序列沉积体系之比较180

一 晚古生代含煤建造沉积体系180

二 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充填特征182

三 含煤建造与含炭序列之比较183

第十五章 结束语184

一 红树林潮坪是特定的潮坪类型184

二 泥炭坪是海相成炭环境185

三 红树林泥炭与晚古生代部分煤层具可比性186

四 海相成煤论的进展与展望187

主要参考文献189

图版说明与图版1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