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机化学课堂演示实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无机化学课堂演示实验](https://www.shukui.net/cover/14/34893644.jpg)
- 天津大学普通化学教研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13012·0279
- 出版时间:1979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30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无机化学课堂演示实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无机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基本仪器介绍1
一、普通仪器设备1
前言1
二、投影演示用仪器设备4
三、电学仪器设备10
四、改装、自制仪器设备简介11
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17
1 物质的聚集状态17
1-1 气体的扩散现象17
1-2 气体的分压18
1-3 液体的蒸气压19
1-4 液体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19
1.溶解热效应20
2 溶液及其性质20
2-1 溶解时的各种现象20
2.水合热效应21
3.溶解时的体积效应22
4.过饱和溶液22
2-2 稀溶液通性23
1.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23
2.溶液的凝固点下降24
3.溶液的渗透现象24
3 胶体25
3-1 胶体的形成及丁铎尔效应25
1.氢氧化铁溶胶的形成25
2.丁铎尔效应26
3-2 电泳现象27
3-3 胶体的聚沉28
1.离子所带电荷数对胶体聚沉的影响28
2.具有两种相反电荷溶胶的相互聚沉29
3-4 胶体的保护29
第二章 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31
1 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31
1-1 碘酸钾与亚硫酸氢钠的作用31
1-2 硫代硫酸钠的加酸分解33
1-3 碘化钾与过氧化氢的作用34
2 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35
2-1 亚硫酸氢钠与碘酸钾的作用35
2-2 过氧化氢的分解36
2-3 硫代硫酸钠的加酸分解37
3 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38
3-1 过硫酸铵与碘化钾的作用38
3-2 过氧化氢的分解39
3-3 铝粉与碘的作用39
4 固体反应物表面积大小对反应速度的影响40
4-1 碳酸钙与盐酸的作用40
4-2 锌与盐酸的作用41
5 氢氧的爆炸反应41
6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44
6-1 三氯化铁与硫氰酸钾的作用44
6-2 四氯合钴离子与六水合钴离子之间的平衡44
6-3 水合铜(Ⅱ)离子与溴合铜(Ⅱ)离子的平衡45
7-2 四氯化二氮与二氧化氮之间的平衡46
7 温度对平衡的影响46
7-1 水合铜(Ⅱ)离子与溴合铜(Ⅱ)离子之间的平衡46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48
1 电解质的电离48
1-1 溶液的导电性48
1-2 浓度与电离度的关系48
2 同离子效应50
3 酸碱指示剂51
4 缓冲溶液52
5 盐类的水解55
5-1 各种盐类水溶液的酸碱性55
5-2 浓度对水解度的影响及盐类水解的抑制56
5-3 温度对水解度的影响57
5-4 完全水解58
第四章 沉淀反应60
1 难溶物溶度积的测定60
2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62
2-1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62
2-2 难溶盐在酸中的溶解63
2-3 难溶氢氧化物在酸及铵盐中的溶解64
2-4 难溶金属硫化物在酸中的溶解65
3 同离子效应68
3-1 醋酸银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68
3-2 氯化铅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68
5 沉淀的转化69
5-1 铬酸银沉淀转化为氯化银沉淀69
4 分级沉淀69
5-2 硫化镉沉淀转化为硫化银沉淀70
5-3 氯化铅沉淀转化为碘化铅沉淀70
5-4 溴化汞沉淀转化为碘化汞沉淀71
5-5 硫化镉沉淀转化为硫化铅沉淀71
第五章 氧化还原电化学72
1 原电池(铜-锌原电池)72
2 电极电位的应用73
2-1 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铁(Ⅱ)与过氧化氢的作用73
2-2 铁(Ⅲ)盐与碘化钾及溴化钾的作用74
2-3 判断反应进行的次序--氢与碘化钾及溴化钾的作用75
3 电解--无隔膜电解氯化钠溶液76
4 电镀--铜镀镍77
1.铜-铁腐蚀电池的形成79
5 金属的腐蚀和防腐79
5-1 金属的腐蚀79
2.差异充气腐蚀80
5-2 金属的防腐81
1.牺牲阳极保护法81
2.阴极保护法(外加电流法)82
3.缓蚀剂法82
第六章 物质结构84
1 实验部分84
1-1 稀有气体的放电84
1-2 铁化合物的磁性实验84
1-3 模拟成键反键模型85
2-3 玻璃制模型(投影演示)86
2-2 泡沫塑料模型(普通演示)86
2-1 木制模型(普通演示)86
2 模型及幻灯片部分86
2-4 幻灯片或胶片放大(投影演示)87
1.幻灯片87
2.胶片放大87
第七章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88
1 碱金属及其化合物88
1-1 钠及其性质88
1.钠在空气中的燃烧88
2.钠在氯气中的燃烧88
3.钠与水的作用90
4.钠汞齐91
1.过氧化钠与水的作用92
1-2 过氧化钠的性质92
2.过氧化钠与冰醋酸的作用93
3.过氧化钠与硫的作用93
1-3 锂、钠、钾的鉴定反应94
1.锂盐、钠盐和钾盐的焰色试验94
2.钠离子和钾离子的鉴定反应94
2 碱土金属及其化合物95
2-1 镁及其性质95
1.镁条在空气中的燃烧95
2.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96
3.镁条在水蒸气中的燃烧97
4.镁粉与碳酸钙的作用98
2-2 氢氧化铍和氢氧化镁与酸、碱的作用98
1.钙、锶、钡盐的溶解性的比较99
2-3 钙、锶、钡盐的性质99
2.镁离子与镁试剂的作用100
3.钙盐、锶盐与钡盐的焰色试验101
2-4 离子交换法软化硬木102
第八章 硼族及碳族元素104
1 硼的化合物的性质104
1-1 硼酸及其性质104
1.硼酸的制备104
2.硼酸的酸性104
3.硼酸在水中的溶解性105
4.玻璃状硼酐的制备105
1-2 硼砂水溶液的酸碱性106
1-3 硼的焰色试验106
1.铝与酸和碱的作用107
2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07
2-1 单质铝的性质107
2.铝与水的作用108
3.铝毛的生成109
4.铝热剂109
2-2 氧化铝及其氢氧化铝的性质111
1.氧化铝的色层分离111
2.氢氧化铝与酸、碱的作用112
2-3 铝离子与铝试剂的作用113
3 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14
3-1 活性炭的吸附性114
1.活性炭使着色的水脱色114
1.一氧化碳还原三氧化二铁116
2.溴蒸气被活性炭的吸附116
3-2 碳的氧化物的性质116
2.固体二氧化碳--干冰118
3.二氧化碳水溶液的酸性119
3-3 碳酸盐的性质120
1.难溶碳酸盐的生成120
2.碳酸盐有受热分解121
3.碳酸盐与酸的作用122
4 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23
4-1 硅与碱的作用123
4-2 硅的氢化物的生成及其性质123
4-3 硅酸及其性质124
1.硅酸的生成124
3.硅酸对乙醚蒸气的吸附作用125
2.二氧化碳与硅酸钠的作用125
4-4 硅酸盐的性质126
1.难溶硅酸盐的生成126
2.硅酸钠的水解127
5 锡化合物、铅化合物的性质128
5-1 锡、铅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128
1.二价锡和二价铅的氢氧化物的性质128
2.锡酸、二氧化铅与酸、碱的作用129
5-2 二价锡的还原性及四价铅的氧化性130
1.二价锡的还原性130
2.二氧化铅的氧化性132
5-3 其它锡盐和铅盐的性质132
2.铅的难溶盐的生成133
1.二氯化锡与水的作用133
3.锡和铅的硫化物及其性质134
4.铅丹与硝酸的作用136
5-4 活性铅137
第九章 氮族元素139
1 氮及其化合物139
1-1 亚硝酸铵热分解139
1-2 氨的制备及其性质139
1.氯化铵与烧碱的作用140
2.氨在水中的溶解140
3.氨与氯化氢的相互作用142
1-3 铵盐的加热分解142
1.亚硝酸钠与碘化钾及高锰酸钾的作用144
1-5 氮的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144
1-4 铵离子与奈斯勒试剂的作用144
2.硝酸与松节油的作用145
3.硝酸与硫的作用146
4.硝酸与金属的作用147
5.黑火药在水中的燃烧148
6.碳和硫在熔化的硝酸钾中燃烧149
7.火字150
8.硝酸铵与锌的作用--烟幕150
9.硝酸盐的加热分解151
10.硝酸钠和亚硝酸钠与稀硫酸的作用152
11.棕色环试验153
2.白磷和红磷的着火性154
1.磷在二硫化碳中的溶解154
2-1 单质磷的性质154
2 磷及其化合物154
3.白磷的自燃155
2-2 磷酸及其盐的性质156
1.五氧化二磷与水的作用156
2.硝酸盐水溶液的酸碱性158
3.磷酸钙盐的生成和溶解159
4.各种磷酸根与硝酸银及蛋白溶液的作用159
3 砷、锑、铋的化合物及其性质161
3-1 砷的化合物及其性质161
1.三氧化二砷与酸、碱的作用161
2.亚砷酸钠与碘的作用161
3.砷酸钠与碘离子的作用162
4.三硫化二砷及硫代亚砷酸盐的形成162
5.五硫化二砷及硫代砷酸盐的形成164
6.亚砷酸根离子及砷酸根离子与银离子的作用165
3-2 锑的化合物及其性质166
1.氢氧化锑与酸、碱的作用166
2.三氯化锑的水解166
3.三氯化锑与硫化氢的作用167
3-3 铋的化合物及其性质168
1.氢氧化铋与酸、碱的作用168
2.铋盐的水解169
3.硝酸铋与氯水的作用169
4.硝酸铋与硫化氢的作用169
5.铋酸钠与二价锰盐的作用170
2.过氧化氢与硫化铅的作用172
1.过氧化氢与碘离子的作用172
1 过氧化氢的氧化还原性172
第十章 氧、硫172
1-1 过氧化氢的氧化性172
1-2 过氧化氢的还原性173
2 单质硫及硫化氢174
2-1 硫的熔化,弹性硫的制备174
2-2 硫化氢的燃烧175
2-3 硫化氢水溶液的性质176
2-4 硫化氢与高锰酸钾、溴水的作用177
3 硫化物及多硫化物178
3-1 金属硫化物178
3-2 多硫化铵180
4 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的性质181
1.浓硫酸与蔗糖的作用184
5 硫酸及硫的含氧酸盐184
5-1 硫酸的性质184
2.酸式硫酸根的形成185
5-2 稀硫酸和浓硫酸与金属的作用186
5-3 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与氯化钡的作用187
5-4 硫代硫酸钠的性质188
5-5 过硫酸铵的性质190
第十一章 卤素192
1 卤素单质的性质192
1-1 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192
1-2 碘的升华、凝华193
1.金属锑在氯气中的燃烧194
1-3 卤素的氧化性194
2.白磷在氯气中的燃烧195
3.松节油在氯气中的燃烧196
4.溴在硫化氢的作用,碘与亚硫酸钠的作用196
5.卤素氧化性的比较197
1-4 卤素的软化反应198
2 卤化氢、卤素负离子的还原性,以及卤素负离子的鉴定199
2-1 氢在氯气中的燃烧199
2-2 氟化氢刻蚀玻璃200
2-3 卤化氢还原性的比较201
2-4 卤化银的生成和溶解203
3 卤素氧化物--二氧化氯204
3-1 氯酸钾与蔗糖的作用204
3-2 二氧化氯使白磷在水中燃烧205
4 卤素含氧酸及其盐的氧化性206
4-1 次氯酸的漂白性206
1.氯水的漂白作用206
2.漂白粉的漂白作用207
4-2 次氯酸盐的氧化性208
4-3 氯酸盐的氧化性208
1.氯酸钾与红磷的作用208
2.氯酸钾与碘离子的作用209
第十二章 络合物210
1 络合物与简单化合物及复盐的区别210
1-1 络离子与简单离子的区别210
1.铜(Ⅱ)离子及四氨合铜离子与氢氧化钠的作用210
2.铁(Ⅲ)离子及六氰合铁离子与硫氰酸钾的作用211
1-2 络离子与复盐的区别212
2 络合物的稳定性212
2-1 铜(Ⅱ)、镉(Ⅱ)与氨的作用212
2-2 络合剂对络合物稳定性的影响213
2-3 络离子平衡的移动214
1.氯化钴(Ⅱ)与浓盐酸的作用214
2.硫氰合铁(Ⅲ)与氯化亚锡的作用215
3 络合物形成时的特征216
3-1 颜色的改变216
1.二氯化钴与硫氰酸钾的作用216
1.比较黄血盐和铁(Ⅱ)盐与碘的作用217
3-3 电极电位的改变217
3-2 溶解度的改变217
2.三氯化铁与硫氰酸钾的作用217
2.比较铁(Ⅲ)盐和铁(Ⅱ)络合物与碘化钾的作用218
4 鳌合物219
4-1 镍(Ⅱ)与丁二肟的作用219
4-2 铜(Ⅱ)与焦磷酸钾的作用220
第十三章 过渡元素(一)221
1 钛的化合物的性质221
1-1 三价钛离子的生成及其还原性221
1-2 钛盐与过氧化氢的作用222
2 钒的化合物的性质223
2-1 五氧化二钒的性质223
1.五氧化二钒与水、碱及酸的作用223
2.五氯化二钒与浓盐酸的作用224
2-2 钒的各种价态的化合物225
2-3 钒酸盐与过氧化氢的作用227
3 铬及其化合物的性质228
3-1 金属铬及铬(Ⅱ)化合物的性质228
1.铬的制取228
2.铬(Ⅱ)化合物的生成和性质228
3-2 三氧化二铬及铬(Ⅲ)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229
1.三氧化二铬的生成和性质229
2.氢氧化铬的生成和性质230
3-3 铬盐及其性质230
1.三价铬盐的还原性230
2.铬(Ⅲ)盐与氨水的作用231
3.重铬酸盐与铬酸盐的相互转化232
4.六价铬盐的氧化性233
5.铬酸盐与铅、银、钡等离子的作用234
6.氯化铬酰的生成235
7.过铬酸盐的形成236
4 钼和钨的化合物的性质237
4-1 钼酸和钨酸的生成237
4-2 钼酸盐和钨酸盐在酸性介质中与锌的作用238
5 锰的化合物及其性质239
5-1 二价锰的化合物239
1.氢氧化锰(Ⅱ)的生成和性质239
1.二氧化锰与亚硫酸钠的作用240
2.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作用240
2.二价锰离子的鉴定方法240
5-2 四价锰的化合物240
5-3 七价锰的化合物241
1.高锰酸钾在不同介质中对亚硫酸钠的作用241
2.高锰酸钾与过氧化氢的作用242
3.高锰酸钾与蔗糖的作用242
4.高锰酸钾与甘油的作用242
5.七氧化二锰的生成和性质243
5-4 各种价态锰的化合物244
6 铁的化合物246
6-1 铁(Ⅱ)及铁(Ⅲ)的氢氧化物246
1.二价铁氢氧化物的制备和性质246
2.三价铁氢氧化物制备和性质247
1.二价铁离子与赤血盐的作用,三价铁离子与黄血盐的作用248
6-2 二价铁盐及三价铁盐248
2.三价铁离子与硫氰酸钾的作用249
3.二价铁盐的氧化249
4.三价铁盐的还原251
5.三价铁盐与蕈酸的作用251
7 钴的化合物252
7-1 二价估及三价钴的氢氧化物252
1.氢氧化钴的生成和性质252
2.氢氧化高钴的性质253
7-2 钴的络合物254
1.钴氨络合物的生成254
2.四硫氰合钴络离子的生成255
8 镍的化合物255
8-1 氢氧化镍的生成和性质255
1.镍氨络合物的生成256
8-2 镍的络合物256
2.丁二肟镍的生成257
9 铈的化合物257
9-1 氢氧化铈(Ⅳ)与盐酸的作用257
9-2 硫酸铈(Ⅳ)与铁(Ⅱ)的作用257
9-3 硫酸铈(Ⅳ)与过氧化氢的作用257
第十四章 过渡元素(二)259
1 铜的化合物259
1-1 铜的氢氧化物及氧化物259
1.氢氧化铜的生成和性质259
1-2 一价铜与二价铜的转化260
1.氧化亚铜与稀硫酸的作用260
2.氢氧化亚铜的生成260
2.碘化亚铜的生成261
1-3 铜的络合物261
1.铜氨络合物261
2.亚铁氰化铜263
2 银的化合物263
2-1 氧化银的生成和性质263
2-2 银盐的制备和性质264
1.硝酸银溶液对石蕊的反应264
2.卤化银的生成和溶解265
3 锌、镉、汞的化合物265
3-1 锌、镉的氢氧化物及汞的氧化物265
1.氢氧化锌265
2.氢氧化镉265
3.氧化汞266
4.氧化亚汞267
3-2 锌、镉、汞的络合物的生成267
1.硫酸锌与氨水的作用267
2.硫酸镉与氨水的作用268
3.硝酸汞与碘化钾的作用269
4.硝酸亚汞与碘化钾的作用269
5.硝酸汞与溴化钾的作用270
3-3 锌、镉、汞的硫化物270
1.锌与硫的作用270
2.锌、镉、汞的硫化物271
3-4 其它汞盐271
1.汞盐和亚汞盐的水解271
3.硝酸汞、硝酸亚汞与铬酸钾的作用272
2.氯化汞与氨水的作用272
4.氯化汞与氯化亚锡的作用273
附录Ⅰ 实验室常用酸、碱的浓度274
附录Ⅱ 一些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274
附录Ⅲ 酸碱指示剂(18~25℃)275
附录Ⅳ pH试剂的配制275
附录Ⅴ 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度(20℃)278
附录Ⅵ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17~25℃)278
附录Ⅶ 缓冲溶液的配制278
附录Ⅷ 氧化-还原电位279
附录Ⅸ 络合物的稳定常数β284
附录Ⅹ 一些盐的热分解温度285
附录Ⅺ 特种试剂的配制285
附录Ⅻ 透明试纸的制作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