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社会学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9/34924552.jpg)
- 黄永红,刘燕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ISBN:978750457980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56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社会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社会学概述1
一、学习社会学的意义1
二、社会学的含义3
三、社会学的研究对象4
四、社会学的学科特点6
第二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9
一、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9
二、社会学在中国的学科地位12
第三节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关系14
一、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14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区别15
第二章 社会学发展简史19
第一节 社会学的创立、形成与发展19
一、社会学的创立19
二、社会学的形成20
三、社会学的发展22
第二节 社会学的基本理论25
一、结构功能主义25
二、社会冲突论26
三、发展论27
第三节 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28
一、社会学的传入与成长28
二、社会学的取消、恢复与重建29
三、社会学重建后的发展29
四、社会学本土化(中国化)的探索30
第三章 社会与社会运行34
第一节 社会概述34
一、“社会”一词的由来34
二、社会的定义35
第二节 社会的特点38
一、社会的类型38
二、社会的特点40
第三节 社会的功能42
一、社会学考察社会的角度42
二、社会的功能43
第四节 社会运行44
一、社会运行的含义44
二、社会运行的类型45
三、社会运行的条件47
第四章 社会文化51
第一节 文化的含义和特性51
一、文化的含义51
二、文化的特性52
三、“文化滞后”53
第二节 文化的类型54
一、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54
二、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54
三、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57
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58
五、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58
第三节 文化的结构和功能59
一、文化的结构59
二、文化的功能60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63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63
一、社会化的含义63
二、社会化的必要性64
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65
一、个人生物基础条件65
二、外界社会环境条件66
第三节 社会化的内容68
一、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68
二、掌握基本的社会规范69
三、树立社会生活目标69
四、学习扮演社会角色70
第四节 社会化的过程70
一、初步社会化阶段70
二、继续社会化阶段73
三、再社会化阶段74
第五节 我国社会当前存在的若干社会化问题75
一、独生子女社会化问题75
二、代沟问题76
第六章 社会角色79
第一节 社会角色概述79
一、社会角色的含义80
二、复式角色与角色集81
三、社会角色的类型82
第二节 社会角色的扮演85
一、社会角色的确定85
二、社会角色的表现86
三、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87
第三节 社会角色的失调及其调适89
一、角色冲突及其调适89
二、角色不清及其调适90
三、角色中断及其调适91
四、角色失败及其调适91
第七章 社会互动95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相关理论96
一、社会互动的含义96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96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境100
一、两人群体、三人群体、多人群体100
二、熟悉情境、工作情境、社交情境101
三、工具关系、情感关系、混合关系101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手段与类型102
一、社会互动的手段102
二、社会互动的类型104
第四节 集合行为108
一、集合行为的含义及特征108
二、集合行为的理论108
三、几种典型的集合行为111
第八章 社会群体114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114
一、社会群体的含义114
二、社会群体存在的基础115
三、社会群体的类型116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118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含义118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118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形成和稳定119
四、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120
五、初级社会群体的发展趋势121
第三节 家庭123
一、家庭的含义123
二、家庭的类型124
三、家庭的功能125
第九章 社会组织130
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130
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130
二、社会组织的分类132
三、社会组织的目标135
第二节 社会组织结构137
一、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137
二、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141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143
一、组织管理的含义及理论143
二、组织管理的方式及问题146
第十章 社区150
第一节 社区概述150
一、社区的含义150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151
三、社区的社会功能153
第二节 社区类型155
一、社区的分类155
二、农村社区156
三、集镇社区157
四、城市社区158
五、社区建设159
第三节 城市化161
一、城市化的含义161
二、我国的城市化历程162
三、城市问题及应对162
第四节 虚拟社区164
一、虚拟社区的含义164
二、虚拟社区构成要素164
三、虚拟社区的特征165
四、虚拟社区问题的应对166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72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172
一、社会分层的含义172
二、社会分层的分类标准和划分方法175
三、社会分层的理论177
第二节 我国的社会分层状况179
一、新中国成立前后社会分层的演变179
二、我国当前的社会分层181
第三节 社会流动184
一、社会流动的含义184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185
三、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186
第十二章 社会制度193
第一节 社会制度概述193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特征193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195
三、社会制度的类型198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结构和功能199
一、社会制度的结构199
二、社会制度的功能200
第三节 制度化202
一、制度化的含义202
二、制度化的功能203
第十三章 社会问题207
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207
一、社会问题的含义207
二、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208
三、关于社会问题的理论209
四、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209
第二节 人口问题210
一、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210
二、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212
第三节 环境问题212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212
二、环境问题的类型213
三、我国环境问题的突出表现214
第四节 贫困问题215
一、贫困的概念与类型215
二、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现状217
三、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现状218
第十四章 社会控制223
第一节 社会控制概述223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223
二、社会控制的类型226
第二节 社会控制体系227
一、社会控制手段227
二、社会控制的过程及维度228
第三节 越轨行为229
一、越轨行为的含义229
二、越轨行为的社会功能230
三、越轨行为的类型232
四、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233
五、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236
第十五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239
第一节 社会变迁239
一、社会变迁的含义239
二、社会变迁的类型240
三、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242
四、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243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245
一、社会现代化的含义与历程245
二、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247
三、关于现代化的理论248
第三节 我国的社会现代化249
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249
二、中国现代化的特征250
三、我国社会现代化的未来发展战略251
参考文献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