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耕技术民俗的传承与变迁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农耕技术民俗的传承与变迁研究
  • 詹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8152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66页
  • 主题词:农业-风俗习惯-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农耕技术民俗的传承与变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范围1

一 选题意义2

二 研究范围4

第二节 相关研究的学术史8

一 民俗学对物质民俗及生产民俗的研究取向8

二 生产民俗的相关研究成果10

三 农业学、考古学对农耕生产技术及农村经济的研究成果13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16

第四节 相关术语界定20

第一章 沙河沟:一个典型的辽东山区村落23

第一节 辽东山区的自然与社会生态23

一 自然地理概况——村落空间的生态区位23

二 历史沿革及主体构成——村落依托的社会生态区位28

第二节 沙河沟人的生活环境与生产形态31

一 村落空间的形成及人口构成31

二 村落的地貌与土质:除了沙子就是石头34

三 村落的社会生存空间:沙河沟人的历史记忆37

四 村落的主要生计方式48

五 村落的时间制度58

第二章 农具:肢体功能的延伸与象征意义的衍化69

第一节 农具:肢体功能的延伸70

一 农具研究的相关成果70

二 沙河沟传统农具的种类、制作与使用76

三 弯弯犁杖——生产知识的历史延续84

四 点种葫芦——知识传承中的断裂91

第二节 农具:认同、象征与情感95

一 农具与地域认同95

二 农具:身份与地位的象征101

三 农具:精神与情感的依托104

第三章 农耕技术与生产循环链的展演112

第一节 种地:一个生活场景的文化解析113

一 一个耕种的场景113

二 文化解析:场景背后的故事117

第二节 农耕技术:生计经验与智慧的累积121

一 土头薄122

二 大犁掩与种蔓子地125

三 插犁杖与招犁杖130

四 “铲七蹚八饿死狗”133

第三节 土地—庄稼—家畜—粪肥的环形链接135

一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137

二 庄户人眼中的猪——浑身上下都是宝142

第四章 社会记忆与技术民俗传承152

第一节 个体记忆与生产技术传承153

一 偷艺:“人家怎么干,咱就怎么干”154

二 “活儿和活儿那可不一样”158

三 婆婆们的经验161

四 “跟啥样人学,干啥样活儿”164

第二节 集体记忆与生产技术传承165

一 农耕祭祀与生产技术传承166

二 口承叙事与农耕知识的表达172

第三节 社会关系网络与技术民俗传承180

一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农事生计对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180

二 “扯闲篇儿”中话技术184

三 “任着身上受苦,不叫脸上受热”:社会评价体系与技术传承187

四 乡规民约对农耕技术传承的规范195

第五章 现代化与农耕生产民俗的变迁204

第一节 生产组织的变迁205

一 扛大活205

二 分田地207

三 入社208

四 单干212

第二节 生产技术的变迁213

一 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215

二 化肥取代了农家粪220

三 传统技术的流失223

四 传统农耕生产方式的终结224

第三节 生产主体的变迁229

一 三八妇女养蚕组231

二 现在的妇女真能干235

三 悔不该当初“农转非”237

四 农耕群体中的“逃离者”240

第四节 社会关系网络的变迁244

一 山野中的蚕业技术员245

二 “现在的媳妇是婆婆,婆婆是小媳妇”247

三 雇犁杖251

四 亲兄弟明算账254

第六章 变与不变:传统与现代的纠葛259

第一节 变化的生活——技术的辐射与影响260

一 电是一个好东西260

二 生活变好了263

第二节 不变的俗制——永远离不开的特定生存框架275

一 旱田改水田,水田又改旱田275

二 买鸡架粪与生态农业276

三 重分蚕场与矿山风波281

四 蚕姑信仰的复兴与其他287

结论与思考298

附录一 一位庄稼把式的口述306

附录二 一位女性劳动者的口述314

附录三 辽东柞蚕放养习俗调查报告323

参考文献335

后记3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