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学研究
  • 肖云,邓银章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13838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50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458页
  • 主题词: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新思路1

一、统筹城乡发展2

二、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3

三、“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4

四、对“三农”总的指导方针是“多予、少取、放活”5

五、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统筹城乡发展6

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6

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8

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9

九、本书的基本内容11

第二章 城乡二元结构及其转化机制13

一、城乡二元结构的表现13

二、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原因21

三、城乡二元结构转化机制及其启示23

第三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容和标准41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容41

二、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评价体系75

第四章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80

一、农业结构调整的依据和意义80

二、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和层次81

三、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种粮农民增收85

四、调整农业内部生产结构95

五、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100

第五章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104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104

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105

三、农业产业化的组织类型107

四、国外农工商一体化的发展经验110

五、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快、势头好,成效显著121

六、农业产业化发展呈现新态势122

七、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快速发展中也反映出新的矛盾和问题124

八、抓住机遇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125

第六章 发展合作组织 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127

一、合作社的起源与罗虚代尔原则的形成127

二、国际合作社联盟的成立及其办社原则138

三、国际合作社制度的新发展143

四、国外合作社的作用150

五、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151

六、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169

第七章 农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171

一、农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类型及其测量171

二、关注美国农业新经济中的科学技术190

三、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196

第八章 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200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0

二、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206

三、加快农产品流通和检验检测设施建设218

第九章 推进国家工业化 实行工业反哺农业220

一、国家工业化的内涵220

二、加速实现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由贫穷落后走向富裕发达的必由之路221

三、世界经济发展过程证明了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222

四、工业化的基本特征223

五、我国工业化道路:经验与教训237

六、乡镇企业发展的必然性245

七、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进程及其作用248

八、继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259

九、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政策268

第十章 推进城市化 实行以城带乡277

一、城市的起源277

二、中国城市的起源278

三、城市及其功能定位280

四、城市规模与效率的关系284

五、产业发展与城市化288

六、我国城市化进程298

七、城市化发展目标及发展道路307

八、城市要支持农村的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311

第十一章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15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含义315

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条件和机制320

三、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进程321

四、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及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324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性特征332

六、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分析判断与趋势展望337

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意义339

八、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国际经验342

九、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政策建议353

第十二章 加强农村社会建设362

一、发展农村教育362

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370

三、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376

第十三章 深化农村改革383

一、土地产权制度改革383

二、户籍制度改革389

三、农村金融体制改革405

四、农村综合改革420

第十四章 发展县域经济432

一、县域经济的提出432

二、县域经济的内涵433

三、发展县域经济的意义436

四、发展县域经济要遵循的原则437

五、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对策和措施4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