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化新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现代化新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 张静等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003171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44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化新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2

二5

三8

一、中华帝国的式微——中国现代化命题的提出12

(一)传统的强国12

(二)保守的代价19

1.全球变局19

2.时代的落伍者20

3.衰败的根源23

(三)帝国的崩塌28

1.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28

2.清政府自我挽救的失败30

3.民变与革命的冲击33

(四)复兴的命题34

1.中国向何处去35

2.中国现代化命题的提出36

3.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主要特征39

二、欧风美雨的冲刷——向西方学习的尝试与失败43

(一)体用之辨43

1.“中体西用”论与中国现代化44

2.“西学中源”说及其历史意义48

3.“中西会通”说与中国现代化50

(二)民国梦幻52

1.三民主义的提出和实践53

2.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启示55

(三)文化论争58

1.五四文化论争是中国现代化演进的内在逻辑58

2.五四文化论争的经过和主要内容59

3.五四文化论争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64

(四)西化绝响66

1.“西化”的演进过程66

2.“西化”的实质及其历史地位70

3.“西化”之路走不通的深层原因71

三、以俄为师——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社会发展新方向74

(一)苏俄的崛起74

1.列宁主义的诞生74

2.十月革命的胜利78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81

1.初识马克思81

2.五四运动86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91

(三)中国的新路96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96

2.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01

四、展现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108

(一)告别本本主义108

1.照搬的后果108

2.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13

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17

(二)确立指导思想119

1.提出中国化命题119

2.“毛泽东思想”概念的形成121

3.“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124

(三)取得理论成果130

1.科学体系131

2.活的灵魂137

3.三大作风141

4.三大法宝143

五、为现代化奠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158

(一)政治现代化的追求158

1.奠定现代化的政治基础159

2.确立中国特色政治现代化制度框架163

3.明确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方向169

(二)经济现代化的努力173

1.工业化战略173

2.“一五”计划的实施178

3.大跃进梦想182

4.四个现代化目标187

六、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190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0

1.继承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0

2.正确判断时代主题196

3.形成特色理论198

(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200

1.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0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03

3.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207

4.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的突出贡献209

(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与历史地位210

1.科学体系210

2.历史地位214

七、为现代化提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确立217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新战略217

1.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217

2.中国现代化的奋斗目标219

3.中国现代化的战略步骤220

4.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动力223

5.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战略226

(二)政治现代化的目标与努力230

1.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230

2.政治稳定是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前提条件233

3.政治体制改革是政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34

4.党的领导是实现政治现代化的根本保证239

5.人民当家作主是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241

八、新世纪的探索——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247

(一)执政党对新形势的科学判断248

1.国际形势的变革与调整248

2.国内发展的阶段性特征251

3.执政党自身的历史定位252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258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针258

2.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60

3.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阶段发展目标262

4.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战略任务265

(三)理论创新成果达到的新境界269

1.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269

2.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274

3.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276

九、全方位的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280

(一)面向新世纪的现代化战略280

1.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发展理念281

2.改革创新的现代化发展动力285

3.统筹兼顾的现代化发展方式287

4.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发展布局290

(二)现代化战略的全方位推进292

1.经济领域的现代化293

2.政治领域的现代化297

3.文化领域的现代化302

4.社会领域的现代化308

(三)现代化发展的多方面保障311

1.发挥执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311

2.增强爱国统一战线的凝聚力315

3.加强军队建设,打造坚强柱石318

4.营造和平与繁荣的国际环境320

参考文献324

后记3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