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郑克强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003989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2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34页
- 主题词:科技政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创新概述一、创新及其价值11
(一)创新及其分类11
(二)创新的价值14
二、技术创新16
(一)技术创新及其分类16
(二)技术创新的模式19
(三)技术创新的能力及其影响因素20
三、市场创新23
(一)市场创新及其分类23
(二)我国企业的市场创新现状分析26
四、制度创新29
(一)制度及其创新29
(二)中西制度创新理论之比较31
(三)我国企业制度创新的现状33
(四)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的运作37
第二章 自主创新系统一、自主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45
(一)加强自主创新是对发展形势的准确把握和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 46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47
(三)加强自主创新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 49
(四)自主创新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50
二、自主创新关键在“自主”,核心在“创新”52
(一)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52
(二)自主创新的实质是掌握发展的主导权、主动权55
三、自主创新的主体58
(一)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59
(二)政府是制度创新的主体61
(三)大学和研究机构是知识创新的主体61
四、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指导方针62
(一)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64
(二)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68
(三)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71
(四)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73
第三章 国家创新体系一、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阐释78
(一)“国家创新体系”概念提出的历史背景78
(二)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81
(三)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构成83
二、中西国家创新体系之比较86
(一)美国:最完善健全的国家创新体系86
(二)日本:技术立国的典范87
(三)韩国:政府主导的国家创新体系89
(四)印度:以点带面的国家创新体系90
(五)西方发达国家国家创新体系给我们的启示91
三、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构92
(一)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方法论意义92
(二)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现状分析94
(三)合理构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97
第四章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探索一、历史回顾: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历程108
(一)中国创新系统(上):1949年—1977年108
(二)中国创新系统(下):1978年—现在116
二、艰苦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实践之路127
(一)“三大工程”: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里程碑127
(二)实例剖析:中国特色自主创新成功范例131
第五章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的现状分析一、创新机制缺乏活力139
(一)政府与市场在创新中的互动关系尚未确立139
(二)创新缺乏基础研究的支撑,创新乏力141
(三)创新中介机构和支撑服务体系还很薄弱143
(四)技术创新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149
二、创新主体角色模糊153
(一)创新主体的企业内部管理科学化水平低153
(二)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脱节154
(三)高等院校的创新作用未能彰显156
(四)科技体制改革需要新的思路157
三、创新环境不够宽松158
(一)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迟缓158
(二)人事制度改革不深入163
(三)风险投资基金尚未建立起来165
四、创新体系尚待完善168
(一)科技与经济两方面相互脱节168
(二)创新项目不能向市场转化170
(三)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还不强172
(四)国际科技合作有待深化174
(五)国家创新政策体系有待完善175
第六章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的路径选择一、培育企业成为技术自主创新主体178
(一)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利益的主体179
(二)加快产学研相结合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市场的主体179
(三)推进技术创新工程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技术研发的主体181
(四)强化国家财政、税收和信贷金融政策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风险投资的主体183
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188
(一)发展教育: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188
(二)锐意改革:完善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191
(三)搭建平台:培育创新人才的成长环境194
(四)创新思维:激发创新人才的知识潜能196
三、转变政府职能 创造良好环境203
(一)协调服务:做到分工合理,步调一致,政策统一204
(二)明确关系:建立政府与企业的新型关系,确立企业创新地位 205
(三)积极推进:加强产、学、研之间的合作,促进技术向生产力转化 206
(四)融洽气氛:创造国际科技与交流的良好环境,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210
四、发展创新网络211
(一)实施工程: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网络的发展和完善211
(二)完善网络:加强政府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214
(三)健全服务: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使他们发挥更大作用 217
参考文献220
后记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