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食品毒理学 2006年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食品毒理学 2006年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4968920.jpg)
- 郝卫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ISBN:781116090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13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21页
- 主题词:食品-毒理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食品毒理学 2006年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食品毒理学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食品毒理学及其研究内容1
第二节 食品毒理学的历史和研究范畴3
第三节 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4
第二章 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7
第一节 毒性和安全性的基本概念7
第二节 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8
第三节 常用毒性参数11
第四节 生物学标志13
第三章 食品中外源性化学物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15
第一节 生物转运基础15
第二节 外源化学物的吸收17
第三节 外源化学物的分布20
第四节 外源化学物的排泄22
第五节 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转化24
第四章 影响食品中化学物毒性作用的因素30
第一节 化学物的结构、理化性质与毒性的关系30
第二节 实验动物因素对化学物毒性的影响31
第三节 环境因素对化学物毒性的影响33
第四节 实验条件对化学物毒性的影响34
第五节 外源化学物的联合作用及其评价方法35
第五章 食品毒理学实验基础39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选择39
第二节 常用的染毒方法41
第三节 受试物的处理方法42
第四节 毒理学试验设计原则43
第六章 一般毒性及其评价46
第一节 急性毒性及其评价方法46
第二节 亚慢性、慢性毒性及其评价方法48
第三节 蓄积毒性及其评价51
第七章 遗传毒性及其评价54
第一节 概述54
第二节 遗传损伤的类型55
第三节 致突变作用机理57
第四节 突变的不良后果59
第五节 致突变作用的评价60
第八章 化学致癌作用及其评价69
第一节 化学致癌概念69
第二节 化学致癌的机制70
第三节 化学致癌物的分类72
第四节 化学致癌作用的评价75
第九章 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及其评价78
第一节 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的基本概念79
第二节 生殖毒性与发育毒性的靶器官及作用特点81
第三节 化学致畸作用81
第四节 生殖和发育毒性的评价86
第十章 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价89
第一节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89
第二节 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危险性评价91
第三节 食品卫生标准95
第十一章 食品中无机污染物的毒性97
第一节 重金属毒物97
第二节 N-亚硝基化合物106
第十二章 食品中有机污染物的毒性110
第一节 农药110
第二节 多氯联苯112
第三节 多环芳烃114
第四节 杂环胺类化合物116
第五节 二噁英117
第六节 丙烯酰胺119
第十三章 食品中生物毒素的毒性122
第一节 真菌毒素122
第二节 细菌毒素127
第三节 海洋生物毒素132
第四节 植物毒素134
第十四章 食品添加剂138
第一节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目的和分类138
第二节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和使用原则139
第三节 常用食品添加剂及其毒性140
第十五章 主要营养素过量与中毒149
第一节 维生素A过量与中毒149
第二节 维生素D过量与中毒150
第三节 氟过量与中毒151
第四节 硒过量与中毒154
第五节 碘过多症155
第六节 铁过量与中毒156
第七节 锌过量与中毒157
第八节 铜过量与中毒158
第十六章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160
第一节 转基因食品的种类160
第二节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161
第三节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163
第四节 转基因食品管理166
食品毒理学常用实验168
实验一 急性经口毒性实验168
实验二 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172
实验三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177
实验四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180
主要参考书目182
后记183
食品毒理学自学考试大纲187
食品毒理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出版前言187
目录188
Ⅰ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189
Ⅱ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190
Ⅲ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210
附录 试题类型举例212
后记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