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侵权行为法理论与实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侵权行为法理论与实务
  • 姚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978780217883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05页
  • 文件大小:132MB
  • 文件页数:517页
  • 主题词:侵权行为-民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侵权行为法理论与实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侵权行为法的一般条款1

一、问题与方法1

(一)问题2

(二)方法选择4

二、一般条款存在论6

(一)法典化与法的形式理性:一般条款的基点7

(二)从《法学阶梯》到潘德克吞:法律一般条款的生成与表达9

(三)人的自由与人格的展开:一般条款存在的另一种形态11

(四)一般条款的表达:范式法典的比较法考察12

(五)小结:作为立法技术的一般条款在侵权法中的运用16

三、一般条款功能论17

(一)除魅的世界与自由的守护神18

(二)社会的安全阀19

(三)联结公法与私法21

(四)法律漏洞弥补29

(五)正当法律程序32

(六)从权利到法益33

四、人格法益:一般人格权的真实形态38

(一)制度流变:以德国法为中心的考察38

(二)权利与法益重述41

五、信用:法益的另一种存在特例44

(一)问题的由来44

(二)《德国民法典》第824条的形成44

(三)第824条在侵权法体系结构中的地位49

(四)第824条的规范功能52

六、问题与主义56

(一)主义秉承56

(二)方法、旨趣、范式与侵权法思考方法60

第二章 一般侵权行为立法类型63

一、规范一般侵权行为的三个基本模式63

(一)英美法模式63

(二)法国模式65

(三)德国模式66

二、台湾地区“民法”对德国模式的移植68

(一)规范一般侵权行为的法律条文的压缩69

(二)“背俗”侵权行为类型的前移70

(三)“违反保护他人之法律”的修改71

三、台湾地区一般侵权行为的基本构造72

(一)故意或过失侵害他人权利72

(二)故意以背于善良风俗之方法加损害于他人72

(三)违反保护他人之法律73

四、与德国模式的差异73

五、对上述差异的评价75

(一)三个类型的保护对象未作合理的甄别75

(二)三个类型广泛地发生竞合75

(三)“背俗”类型的前置不合理75

六、若干结论77

第三章 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79

一、归责原则的体系展开79

(一)理论前见79

(二)简要评述81

(三)文本分析83

(四)未来展望84

二、过错原则的批判与坚守86

(一)过错原则批判86

(二)坚守与反批判89

(三)一般性义务:过错责任的“去道德化”92

三、过错推定的再讨论94

(一)实体法抑或程序法94

(二)过错推定和责任推定95

(三)过错责任还是严格责任97

四、特殊侵权行为归责原则98

(一)“非过错责任”的理论缘起98

(二)概念比较与选择101

(三)严格责任的适用范围104

(四)严格责任的构成要件107

(五)类型法定及其柔化110

五、公平理论的民法表达及其实践115

(一)公平与衡平115

(二)责任的源与流117

(三)批评与反批评120

(四)适用与再改良124

六、余论:免责事由对归责原则体系的影响及调控128

第四章 违法性与过错及其关系研究131

一、违法性要件的由来131

二、违法性的概念解析139

(一)结果违法说139

(二)行为违法说140

(三)一个纯粹的违法性概念141

三、违法阻却事由144

(一)违法阻却事由与违法性144

(二)违法阻却事由与抗辩事由146

四、违法性——不同侵权行为构成要件学说的分水岭149

五、过错的本质151

(一)主观过错说151

(二)客观过错说153

(三)主客观结合过错说154

(四)过错本质不同学说的评价154

六、过错的判断标准156

(一)主观标准156

(二)客观标准157

(三)主客观标准相结合164

(四)过错判断标准不同学说的评价164

(五)理性人标准的完善170

七、过错的形式175

(一)过错形式划分的意义176

(二)故意的认定178

八、过错与违法性180

(一)过错与违法性关系的不同学说180

(二)违法性要件的独立价值182

九、余论:侵权行为构成要件抑或侵权责任构成要件185

(一)侵权行为概念辨析186

(二)侵权行为构成要件和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区分189

(三)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重新定位191

第五章 侵权行为法上的因果关系194

一、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概述194

(一)哲学范畴中的因果关系194

(二)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198

(三)从体系功能的角度看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204

二、因果关系之结构分析207

(一)侵权行为法上因果关系之结构207

(二)责任成立因果关系与责任范围因果关系之分界点210

(三)小结212

三、因果关系之层次分析213

(一)因果关系认定中的两分法的思考方式213

(二)对因果关系两分法之舍弃214

(三)因果关系两分法之再认识216

四、因果关系的认定之事实上因果关系218

(一)必要条件理论218

(二)实质要素理论221

(三)充分条件之必要因素理论222

(四)INUS条件理论223

五、因果关系的认定之法律上因果关系224

(一)直接结果说224

(二)可预见性理论226

(三)相当因果关系说229

(四)法规目的说230

(五)义务射程说231

六、我国侵权法因果关系理论的发展232

(一)传统观点232

(二)对传统理论的质疑233

(三)国外学说的引入与发展234

(四)因果关系研究的特点与存在问题236

(五)完善我国因果关系理论的几点建议236

第六章 侵权行为法上的损害238

一、侵权法上损害概念的梳理与抉择238

(一)差额说239

(二)组织说244

(三)其他诸种损害概念248

(四)损害概念在中国249

二、纯粹经济损失253

(一)纯粹经济损失之一般254

(二)侵权行为法对纯粹经济损失的态度260

(三)“排除性规则”的松动267

(四)关涉纯粹经济损失问题的中国法实践278

三、精神损害288

(一)精神损害的概念288

(二)精神损害有无之判断289

(三)可救济精神损害的范围291

(四)精神损害赔偿金额的确定306

(五)精神损害赔偿中的特殊问题313

四、争议问题研究——侵害生命权的损害及其赔偿325

(一)生命权界定325

(二)“同命不同价”326

(三)争议及对策331

第七章 共同侵权行为339

一、共同侵权行为的法理基础339

(一)共同侵权行为的概念339

(二)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345

二、共同侵权行为的类型化357

(一)共同加害行为361

(二)视为共同侵权行为371

(三)法定的共同侵权行为379

三、共同侵权行为人的法律责任381

(一)共同侵权行为人对受害人的连带赔偿责任382

(二)共同侵权行为人之间的责任分担395

(三)共同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新发展401

(四)典型分析:产品代言人侵权责任研究405

四、共同危险行为416

(一)共同危险行为的概念及特征416

(二)共同危险行为的构成要件421

(三)共同危险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法理依据429

(四)共同危险行为的责任承担432

五、共同侵权行为与边际概念的辨析437

(一)共同犯罪与共同侵权行为437

(二)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与共同侵权行为440

(三)不真正连带责任与共同侵权行为444

(四)共同侵权行为与共同危险行为449

第八章 侵权赔偿与保险制度:以交通事故赔偿为视角452

一、机动车强制保险制度概述452

(一)强制责任保险制度454

(二)无过失保险制度456

(三)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与无过失保险制度的区别459

(四)强制责任保险与商业责任保险的区别461

(五)机动车责任强制险与商业三者险的区别462

二、机动车强制保险的理论构建463

(一)机动车强制保险的理论基础463

(二)机动车强制保险的投保人465

(三)机动车强制保险的被保险人466

(四)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的保险人467

(五)机动车强制保险给付的范围469

三、机动车强制保险的运行与实现473

(一)何为“第三者”473

(二)对第三者的赔偿475

(三)机动车强制险中第三者请求权的实现及现实意义476

四、机动车强制责任险的保险代位权问题479

(一)保险人对加害第三人的代位求偿权480

(二)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481

五、机动车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483

(一)关于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基础问题485

(二)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国际立法趋势486

(三)关于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资金来源490

六、侵权法视野下的道路交通事故赔偿491

(一)《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再界定492

(二)第76条的前后变革与效果——成败皆萧何492

参考书目5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