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影像技术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临床影像技术学
  • 刘广月,邓新达,徐道民主编(南京鼓楼医院影像科)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456721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影像诊断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影像技术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X线普通摄影检查1

第一节 基本知识1

一、解剖学知识1

二、X线摄影基本知识3

第二节 四肢摄影4

一、上肢常用体位4

二、下肢常用体位11

第三节 头颅摄影19

第四节 脊柱摄影21

第五节 胸部摄影27

第六节 腹部摄影30

第七节 骨盆摄影31

第八节 乳腺摄影32

第二章 CT检查技术34

第一节 CT扫描机的概述34

一、CT扫描机的成像原理34

二、CT常用概念与术语35

三、CT扫描机的硬件设备与应用软件39

四、CT扫描机的技术指标与参数43

五、CT扫描检查技术的操作方法44

六、CT检查中病人的防护51

第二节 螺旋CT扫描机52

一、原理52

二、螺旋CT扫描技术53

三、螺旋CT扫描的三维图像重建与显示53

四、螺旋CT扫描的优缺点54

五、螺旋CT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54

第三节 电子束CT扫描机55

一、电子束CT扫描机的工作原理55

二、电子束CT扫描机的结构55

三、电子束CT扫描机的优点55

四、电子束CT扫描机的临床应用56

第四节 多排探测器CT扫描机57

一、多排探测器CT扫描机的工作原理57

二、多排探测器CT扫描机与单排探测器CT扫描机的区别58

三、多排探测器CT扫描机扫描层厚的选择58

四、图像重建58

五、多排探测器CT扫描机的优点58

六、多排探测器CT扫描机结构组成59

第五节 双源CT59

一、双源CT的结构59

二、双源CT的原理60

三、双源CT的临床应用61

四、双源CT剂量的安全性63

第六节 CT扫描检查技术63

一、头颅部CT扫描检查技术63

二、胸部CT扫描检查技术72

三、腹部CT扫描检查技术74

四、盆腔部位CT扫描检查技术78

五、脊柱的CT扫描检查技术80

六、骨、关节与软组织的CT扫描检查技术81

第七节 CT扫描图像质量的控制与保证82

一、CT扫描图像的质量参数82

二、CT扫描参数83

三、图像显示技术84

第三章 磁共振成像技术86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技术概述86

一、基本概念与常用术语86

二、MRI成像原理92

三、人体组织MRI信号特征93

四、磁共振的主要部件介绍95

五、MRI成像系统的特点97

六、特殊技术97

七、磁共振成像系统的质量控制102

八、磁共振成像的新进展104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操作方法107

一、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安全性与检查禁忌证107

二、磁共振扫描检查前准备工作107

三、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操作规程107

四、病人进行磁共振扫描检查的操作程序108

五、图像显示与摄片108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临床应用109

一、头颅部MRI扫描检查技术109

二、脊椎MRI扫描检查技术119

三、胸部MRI扫描检查技术123

四、腹部MRI扫描检查技术127

五、盆腔MRI扫描检查技术133

六、四肢关节MRI扫描检查技术136

第四章 医学影像的三维重建142

第一节 三维重建成像的设备142

一、采集重建三维图像信息的设备142

二、重建、储存、显示三维图像的设备142

第二节 三维重建成像技术143

一、三维重建成像的原理143

二、三维图像重建的信息采集143

三、三维图像处理基本方法144

四、三维立体图像的重建方法145

五、三维图像的显示与储存148

六、三维图像的质量控制148

第三节 三维图像重建的临床应用149

一、三维图像重建在心血管方面的应用149

二、三维图像重建在神经系统中的应用149

三、三维图像重建在胸腹部的应用149

四、三维图像重建在骨骼系统中的应用150

第四节 三维CT成像技术150

一、三维CT成像技术的概述150

二、三维CT的成像方法151

三、三维CT的临床应用154

第五章 DSA成像技术159

第一节 DSA成像系统的概述159

一、DSA成像系统的工作原理159

二、DSA成像系统的成像过程159

三、DSA成像系统的设备162

四、DSA成像系统的减影方式171

五、如何提高DSA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173

六、DSA成像系统的成像方式175

第二节 DSA检查应注意的问题177

一、DSA检查前病人的准备工作177

二、对比剂过敏的处理方法178

三、心血管造影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179

四、DSA检查中病人的防护180

第三节 DSA成像系统的操作程序180

一、DSA成像系统的操作规程180

二、病人进行DSA检查的程序与步骤181

第四节 DSA成像系统的临床应用182

一、颈内动脉造影182

二、椎动脉造影183

三、左冠状动脉造影184

四、右冠状动脉造影184

五、心脏左心室造影185

六、心脏右心室造影186

七、腹腔动脉造影187

八、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188

九、门静脉造影188

十、肾与肾上腺动脉造影189

十一、髂内与髂外动脉造影190

十二、上肢动脉造影191

十三、上肢静脉造影191

十四、下肢动脉造影192

十五、下肢静脉造影193

第六章 数字成像系统195

第一节 数字成像系统的概述195

第二节 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的原理和基本结构196

一、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的原理196

二、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的基本结构198

第三节 数字式X线摄影系统的原理和基本结构207

一、数字式X线摄影系统的原理207

二、数字式X线摄影系统的基本结构208

第四节 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和数字式X线摄影系统的比较215

一、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的优点和当前的不足215

二、数字式X线摄影系统的优点和当前的不足215

第五节 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和数字式X线摄影系统影像质量的控制和评价216

一、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影像质量的控制和评价216

二、数字式X线摄影系统影像质量的控制和评价217

第六节 胸部数字式X线图像密度的参考值218

一、胸部DR干式激光图像密度标准的参考值218

二、胸部DR湿式激光图像密度标准的参考值220

三、胸部CR干式激光图像密度标准的参考值222

第七章 仿真内窥镜与图像融合成像技术224

第一节 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的概述224

第二节 仿真内窥镜的成像原理225

一、仿真内窥镜的成像原理225

二、仿真内窥镜成像的操作步骤226

第三节 仿真内窥镜的临床应用227

一、CT仿真内窥镜的临床应用227

二、MRI仿真内窥镜的临床应用231

第四节 仿真内窥镜的成像质量与评价232

一、仿真内窥镜的成像质量232

二、仿真内窥镜成像的评价233

第五节 图像融合成像技术简介234

一、图像信息采集235

二、三维图像重建236

三、配准方法236

四、图像的显示与储存236

第八章 三维超声波成像技术237

第一节 超声波成像技术的概述237

一、超声波的成像原理237

二、超声波成像系统的主要设备239

三、超声波成像的检查方式241

四、超声波对人体的损伤241

五、超声波成像的质量控制242

第二节 三维超声波成像技术243

一、静态结构三维超声波成像技术243

二、动态结构三维超声波成像技术245

三、三维超声波成像的优缺点246

第三节 三维超声波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247

一、三维超声波成像技术在诊断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247

二、三维超声波成像技术在诊断腹部疾病中的应用247

三、三维超声波成像技术在诊断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248

四、三维超声波成像技术在诊断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249

五、三维超声波彩色能量图诊断甲状腺良性肿瘤249

第九章 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250

第一节 PACS的产生与发展250

一、PACS产生的原因250

二、PACS的发展251

三、国际标准化协议252

四、PACS的分类与组成254

第二节 PACS原理及相关功能259

一、PACS原理259

二、PACS的功能259

三、PACS与HIS/RIS的集成261

四、医学图像的压缩262

五、PACS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63

第三节 PACS临床应用及评价264

一、系统规模及可扩展性264

二、PACS的优势265

三、PACS效率低下的因素265

四、建立适应PACS的管理模式266

五、PACS工作流的优化267

六、离线数据的管理267

七、PACS的评价268

八、寻觅可靠的合作伙伴269

第十章 PET/CT270

第一节 PET/CT的概述270

一、PET/CT的原理270

二、回旋加速器的原理和应用271

三、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实验室的建设272

第二节 PET/CT肿瘤显像技术操作指南273

一、定义273

二、适应证273

三、病人准备273

四、操作步骤274

五、常见假阳性与假阴性274

第三节 PET/CT的质量控制275

一、PET/CT的性能测试275

二、PET/CT的质量控制277

三、PET/CT的质量规格要求278

第十一章 干式激光打印机279

第一节 干式激光打印机的基本结构279

一、储片盒279

二、激光打印片取出装置279

三、激光打印机等待打印装置280

四、清洁激光打印片装置280

五、打印装置280

第二节 干式激光打印机的基本性能280

一、干式激光打印机的优势280

二、干式激光打印机的技术优势280

第三节 医用干式激光打印机专用胶片282

一、基本结构与性能282

二、干式激光打印机专用胶片的工作原理2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