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史》编纂委员会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1803643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26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650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东江党组织的创建和大革命运动(1919年5月—1927年4月)1
第一章 近代东江社会和早期工农运动3
第一节 近代东江社会3
一、近代东江社会状况3
二、东江人民的反抗斗争与旧民主主义革命8
第二节 五四运动对东江的影响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创建13
一、五四运动在东江13
二、马克思主义在东江的传播19
三、社会主义青年团东江地方组织的建立23
第三节 东江工农运动的兴起26
一、早期的农民运动26
二、早期的工人运动33
第二章 大革命运动和东江党组织的创建39
第一节 东江党组织的创建和农民运动的发展39
一、两次东征及其对东江地区的影响39
二、东江各地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45
三、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复兴52
四、惠州地区农民运动的发展58
五、东莞、宝安、增城农民运动的兴起64
六、彭湃及其《海丰农民运动》67
第二节 东江工人、青年和妇女运动的兴起73
一、海陆丰的工人运动73
二、惠州所属各地的工人运动76
三、东莞工人运动的兴起79
四、东江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82
第三节 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和大革命的失败90
一、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和革命形势的逆转90
二、大革命运动的失败93
第二编 东江党组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4月—1937年7月)99
第三章 东江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海陆丰苏维埃的创建101
第一节 中共东江特委的建立与讨蒋武装起义101
一、中共东江特委的建立101
二、东江讨蒋武装起义103
三、东江讨蒋武装起义的挫折107
第二节 东江秋收起义110
一、“八七”会议精神的贯彻110
二、东江秋收起义113
三、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的建立115
第三节 海陆丰苏维埃的创建118
一、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118
二、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21
三、巩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25
四、《没收土地案》的颁布与实施128
第四节 东江武装割据区域的扩展131
一、红四师进入海陆丰131
二、东江武装割据的部署133
三、年关暴动及革命根据地的扩大135
四、东江党组织的发展和东江党校的创办137
第五节 海陆丰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143
一、根据地面临的严峻局势143
二、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146
三、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丧失152
第四章 东江土地革命战争的复兴156
第一节 为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而斗争156
一、中共东江特委的重组与大南山的斗争156
二、八乡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61
第二节 东江苏区的扩大164
一、中共东江特委和团特委联席会议的召开164
二、东江党代表大会的召开167
三、东江红色区域的扩大170
第三节 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的形成175
一、中共海陆惠紫特委的建立和海陆惠紫党代表大会的召开175
二、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的形成178
第五章 东江土地革命战争的高潮182
第一节 东江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182
一、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东江苏维埃政府的建立182
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的诞生186
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对东江革命的影响190
第二节 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发展193
一、潮普惠革命根据地的复兴193
二、中共闽粤赣苏区代表大会的召开195
三、陆惠根据地、紫河特区及惠紫河博游击区的建立199
四、东江党组织领导的白区工作201
第三节 东江党组织和革命根据地的建设205
一、党组织的建设205
二、军事建设209
三、苏维埃政权建设212
四、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215
第六章 东江革命斗争的严重挫折220
第一节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对东江革命的危害220
一、中共东江特委扩大会议和第二次东江党代表大会220
二、东江革命根据地的“肃反”运动224
三、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对东江革命事业的严重危害227
第二节 东江党组织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的斗争229
一、东江革命根据地面临的敌我态势229
二、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232
三、东江党组织在根据地丧失后的斗争240
第三节 东江党组织的初步恢复245
一、“九一八”事变后的东江抗日救亡运动245
二、“一二·九”运动在东江250
三、东江党组织的初步恢复252
第三编 东江党组织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255
第七章 东江党组织的发展和敌后游击战争的开展257
第一节 东江党组织的发展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257
一、东江党组织的发展257
二、东江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262
三、东江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准备264
第二节 东江敌后游击战争的开展271
一、日军入侵华南,东江下游地区沦陷271
二、中共东南特委和东江特委的建立273
三、东江人民抗日武装的创建278
四、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281
第三节 华侨和港澳同胞回国回乡参加抗战284
一、港澳同胞回乡参加抗战284
二、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的成立及其活动287
三、华侨和港澳同胞对东江人民抗日救国斗争的支援290
第四节 回击反共逆流的斗争294
一、反共逆流袭击东江294
二、东江抗日武装东移受挫与“五八指示”的贯彻297
第八章 东江党组织的整顿和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303
第一节 东江党组织的整顿与巩固303
一、东江党组织的整顿与巩固303
二、中共前东特委的建立和上下坪会议306
三、中共后东特委的建立及其活动309
第二节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初步形成312
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312
二、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316
三、抗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319
第三节 港九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与秘密大营救322
一、挺进港九敌后的斗争322
二、组织策应香港秘密大营救325
三、营救国际友人及与盟军的合作332
第四节 国统区党组织的隐蔽和根据地反击顽军的斗争336
一、白石龙会议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的成立336
二、“粤北事件”后的东江党组织340
三、抗日根据地军民反击顽军的斗争344
第五节 东江敌后游击战争新局面的开创347
一、乌蛟腾会议和中共广东省临委的成立347
二、主动出击日、伪军及反击顽军的斗争352
三、粉碎日军“万人扫荡”356
第九章 东江纵队成立和抗日根据地建设361
第一节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成立361
一、东江纵队成立361
二、部队党组织建设的加强365
三、经济保障和交通情报工作368
第二节 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374
一、广九铁路沿线的斗争374
二、路东军民反击顽军的军事进攻378
三、增博边游击基地的巩固及挺进广州外围的活动380
四、港九地区的反“扫荡”382
五、海上游击战的开展384
第三节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387
一、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387
二、民主建政与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394
三、减租减息运动的开展397
四、根据地的经济建设400
五、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建设403
第十章 东江党组织活动的全面恢复和抗日游击战争的胜利409
第一节 土洋会议的召开与东江党组织活动的全面恢复409
一、抗战形势的转变和土洋会议的召开409
二、东江党组织活动的全面恢复414
三、惠东宝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417
四、以罗浮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的开辟423
五、东、韩江之间抗日根据地的创建427
第二节 争取人民抗战胜利的斗争431
一、罗浮山会议的召开与广东区党委的成立431
二、向北挺进与新的根据地的开辟436
三、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441
第四编 东江党组织在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1949年10月)449
第十一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东江党组织斗争策略的转变451
第一节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451
一、抗战胜利后的东江局势451
二、东江党组织的调整和分散坚持方针的贯彻454
三、东江纵队的自卫反击459
四、北撤协议的签订与东江纵队主力北撤464
第二节 隐蔽待机方针的贯彻和自卫斗争471
一、东江纵队北撤后的严重局势471
二、分散隐蔽方针的贯彻和自卫斗争476
第十二章 东江党组织和武装斗争的恢复483
第一节 恢复武装斗争指示的贯彻和东江各地工委的建立483
一、中共中央和广东区党委指示的贯彻与武装斗争的恢复483
二、东江各地工委的建立,党的领导统一和加强488
三、打击国民党地方反动势力的斗争492
第二节 游击战争的开展与根据地的开辟495
一、游击战争的基本方针和策略495
二、江南游击根据地的开辟498
三、江北游击根据地的开辟502
四、九连游击根据地的开辟505
第十三章 东江党组织的发展与反“清剿”的斗争509
第一节 反击国民党的第一期“清剿”509
一、香港分局“二月指示”精神的贯彻509
二、土地改革的开展和纠偏513
三、江南、江北、九连地委的成立和部队的整编517
四、反击第一期“清剿”的斗争521
第二节 粉碎国民党的第二期“清剿”527
一、粉碎第二期“清剿”的方针和策略527
二、江南地区的反“清剿”斗争530
三、九连地区的反“清剿”斗争535
四、江北地区局势的扭转541
第十四章 大块根据地的建立和东江全境的解放545
第一节 建立大块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和粤赣湘边区党委的正式成立545
一、安墩会议和建立大块根据地方针的制定545
二、粤赣湘边纵队成立和东江各支队的组建548
第二节 春季攻势与两大战略基地的初步形成552
一、春季攻势的部署和南线攻势的开展552
二、北线春季攻势555
三、江北春季攻势的胜利558
第三节 夏季攻势与战略基地的建立和巩固560
一、陆丰“河田会议”的召开560
二、老隆之役及大块战略基地的建立564
三、海陆惠紫五战略基地的巩固570
第四节 党的建设和解放区建设573
一、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573
二、解放区的政权建设579
三、根据地的财政和经济建设583
四、干部的培养和文化教育事业591
五、群众组织的建立和发展597
六、争取华侨和港澳同胞对东江人民解放事业的支援600
第五节 东江全境的解放604
一、南北夹击,追歼残敌604
二、人民群众的迎军支前工作609
三、东江全境的解放613
附:东江党组织主要领导人一览表619
后记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