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筑抗震能力快速判定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建筑抗震能力快速判定方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4991473.jpg)
-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组织编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震出版社
- ISBN:978750283623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14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430页
- 主题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建筑抗震能力快速判定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建筑潜在震害快速观察判定手册(FEMA154第二版)3
第1章 介绍3
1.1 背景3
1.2 判定程序的目的、概况与范围4
1.3 说明文件FEMA1555
1.4 FEMA154与其他FEMA系列建筑文件之间的关系5
1.5 RVS检查结果的应用6
1.6 怎样使用本手册6
第2章 快速观察判定的计划与管理7
2.1 判定工作步骤7
2.2 预算与成本估计8
2.3 进现场前的计划9
2.4 数据采集表的选择与审核9
2.4.1 地震区的确定10
2.4.2 主要抗震规范使用日期的确定及其他考虑因素11
2.4.3 下限分数的确定13
2.5 排查人员的资质与培训13
2.6 进场前数据的收集与审核13
2.6.1 审核员的文件13
2.6.2 建设管理部门的文件14
2.6.3 Sanborn图15
2.6.4 市政基础数据库18
2.6.5 以前的研究18
2.6.6 土质的信息18
2.7 施工文件的查阅20
2.8 建筑现场检查20
2.9 质量核查与数据的录入22
第3章 完成数据采集表23
3.1 前言23
3.2 建筑基本信息的审核与填写24
3.2.1 楼层总数25
3.2.2 竣工时间25
3.2.3 排查人员鉴定25
3.2.4 总建筑面积25
3.3 画平面与立面草图25
3.4 土类型的确定26
3.5 确定和登记建筑用途26
3.5.1 用途27
3.5.2 使用荷载29
3.6 非结构物潜在坠落风险的识别29
3.7 抗侧向荷载体系的识别与基本结构分数的确定30
3.7.1 RVS方法考虑的15种结构类型和相应的基本结构分数30
3.7.2 抗侧向荷载体系的识别37
3.7.3 建筑内部的检查40
3.7.4 多组抗侧向荷载体系的建筑的检查41
3.8 抗震性能的识别与记录分数的修正41
3.8.1 中层建筑42
3.8.2 高层建筑42
3.8.3 竖向不规则建筑42
3.8.4 平面不规则建筑44
3.8.5 规范制定前46
3.8.6 规范基准期后46
3.8.7 C、D、E类土46
3.9 最终分数的确定47
3.10 建筑物的拍照48
3.11 注释48
第4章 RVS结果的应用49
4.1 RVS分数的解释49
4.2 RVS下限分数的选取49
4.3 以前使用的RVS方法50
4.4 RVS其他可能的应用50
4.4.1 RVS分数用作为建筑减灾计划的基础51
4.4.2 RVS数据在房产开发中的应用51
4.4.3 RVS数据用于震后建筑安全评价的计划51
4.4.4 应用RVS方法所需的条件52
第5章 快速观察判定应用实例53
5.1 第1步:预算与成本估计53
5.2 第2步:进场前的计划53
5.3 第3步:选择与熟悉数据采集表54
5.4 第4步:排查人员的资质与培训57
5.5 第5步:进场前数据的收集与审核57
5.6 第6步:施工文件的审核58
5.7 第7步:建筑物的现场判定58
5.8 第8步:将RVS现场数据输入到建筑RVS数据库中66
附录A 地震区分布67
附录B 数据采集表与快速参考指南73
附录C 设计与施工图的审核77
附录D 抗震体系的外部判定与建设年代78
D.1 介绍78
D.2 怎样寻找和发现问题78
D.3 建设年代的识别78
D.4 结构类型的识别87
D.5 外露建筑材料的特点93
附录E RVS建筑类型的抗震性能和特点97
E.1 介绍97
E.2 木框架(W1,W2)97
E.2.1 特点97
E.2.2 典型震害100
E.2.3 常用加固技术102
E.3 钢框架(S1,S2)102
E.3.1 特点102
E.3.2 典型震害105
E.3.3 常用加固技术105
E.4 轻金属(S3)106
E.4.1 特点106
E.4.2 典型震害108
E.5 有混凝土剪力墙的钢框架(S4)108
E.5.1 特点108
E.5.2 典型震害109
E.6 无筋砌体填充墙的钢框架(S5)110
E.6.1 特点110
E.6.2 典型震害111
E.6.3 常用加固技术112
E.7 混凝土抗弯框架(C1)112
E.7.1 特点112
E.7.2 典型震害115
E.7.3 常用加固技术115
E.8 混凝土剪力墙(C2)115
E.8.1 特点115
E.8.2 典型震害116
E.8.3 常用加固技术117
E.9 无筋砌体填充墙的混凝土框架(C3)117
E.9.1 特点117
E.9.2 典型震害118
E.9.3 常用加固技术119
E.10 立墙平浇结构(PC1)119
E.10.1 特点119
E.10.2 典型震害120
E.10.3 常用加固技术121
E.11 预制混凝土框架(PC2)122
E.11.1 特点122
E.11.2 典型震害125
E.11.3 常用加固技术125
E.12 钢筋砌体结构(RM1和RM2)125
E.12.1 特点125
E.12.2 典型震害126
E.12.3 常用加固技术126
E.13 无筋的砌体结构(URM)127
E.13.1 特点127
E.13.2 典型震害130
E.13.3 常用加固技术132
附录F 地震与建筑抗震134
F.1 地震的特点134
F.2 美国的地震135
F.3 地震影响137
F.4 建筑抗震142
参考文献143
中篇 建筑潜在震害快速观察判定说明文件(FEMA155第二版)147
第1章 介绍147
1.1 背景147
1.2 修订FEMA154手册的动因147
1.3 FEMA154修订项目的目的和技术路线148
1.4 FEMA154的可能修订范围148
1.5 本报告的组成149
第2章 FEMA154用户及其反馈表150
2.1 介绍150
2.2 广泛使用FEMA154概览150
2.3 自愿用户调查表的编制和分发151
2.4 自愿用户调查表回应汇总154
2.5 用户研讨会155
第3章 有关FEMA154可能修订的思考157
3.1 介绍157
3.2 原FEMA154快速观察判定方法157
3.3 技术特征修订的思考和结论160
3.4 对新改进的思考和结论160
3.4.1 内部检测160
3.4.2 非结构体系和非建筑物结构161
3.4.3 调查的实施和GIS数据库161
3.4.4 电子工具162
第4章 地震风险163
4.1 背景163
4.2 第二版FEMA154地震风险的量化164
4.2.1 地面运动参数的选择164
4.2.2 475年对2475年地面运动的使用164
4.2.3 地震区的确定164
第5章 建筑分类166
5.1 介绍166
5.2 第一版FEMA154中的结构分类体系166
5.3 结构分类体系的修订166
第6章 基本结构风险分数和修正因子169
6.1 介绍169
6.2 基本结构风险分数的推导170
6.2.1 结构分数S的定义170
6.2.2 方法概述170
6.2.3 推导基本结构风险分数的步骤173
6.2.4 各地震区加速度反应谱中值的确定174
6.2.5 基本结构风险分数计算举例175
6.2.6 第二版FEMA154中各类建筑的基本结构风险分数180
6.3 第一版和第二版FEMA154中BSH分数的比较181
6.4 分数修正因子的推导181
6.4.1 中、高层建筑的分数修正因子182
6.4.2 平面和竖向不规则的分数修正因子183
6.4.3 建于基准期后和规范前的建筑的分数修正因子184
6.4.4 C、D、E类土的分数修正因子184
6.5 下限分数185
附录A:FEMA154选用综述186
附录B:FEMA154自愿用户调查表中的具体意见188
B.1 对表中问题的回应188
B.1.1 关于手册的问题188
B.1.2 有关方法的问题189
B.1.3 关于经验和用途的问题191
B.1.4 有关用户研讨会的问题192
B.1.5 另外一个问题192
B.2 致谢192
附录C:FEMA154用户研讨会议记录194
C.1 第一天(下午1:00~5:30)194
C.1.1 欢迎词和介绍194
C.1.2 项目概要194
C.1.3 原FEMA154概要194
C.1.4 快速观察判定法的需求和使用195
C.1.5 使用FEMA154的经验195
C.1.6 使用FEMA154过程中的难题198
C.1.7 结果概要:用户反馈198
C.2 第二天(上午8:00~下午5:00)199
C.2.1 修订建议概要199
C.2.2 快速观察判定的概念、框架和建筑分类199
C.2.3 地震风险地图200
C.2.4 基本结构风险分数和性能修正因子201
C.2.5 分数体系的一般讨论202
C.2.6 快速观察判定法和实施202
C.2.7 手册的修订(编排和样式)203
C.2.8 研讨会总结和建议203
附录D:PDA设备在RVS方法中的应用204
D.1 概况204
D.2 PDA在快速观察判定中的应用204
D.3 PDA-PC界面204
D.4 数据管理206
附录E:结构风险分数和修正因子的确定(根据第一版FEMA155附录B)207
B.1 确定结构分数S207
B.2 扩展到非加利福尼亚建筑的结构211
B.3 基本结构风险分数计算举例213
B.4 性能修正因子219
附录F:下限分数的选择标准(根据第一版FEMA155)223
参考文献224
下篇 既有建筑抗震评价指南(FEMA 310)229
第1章 通用条款229
1.1 适用范围229
1.2 基本要求230
1.3 定义233
1.4 符号说明235
1.5 参考文献237
第2章 评价要求239
2.1 概况239
2.2 调查等级的要求239
2.3 现场核验240
2.4 性能水平241
2.5 地震区242
2.6 建筑类型245
第3章 排查阶段(1级)246
3.1 概况246
3.2 建筑基准期246
3.3 清单的选择与应用248
3.4 进一步评价的要求250
3.5 1级分析251
3.5.1 概况251
3.5.2 地震剪力252
3.5.3 强度与刚度的快速核验255
3.6 低地震区清单257
3.7 结构清单258
3.7.1 结构类型W1:轻型木框架的基本结构清单259
3.7.1S 结构类型W1:轻型木框架的附加结构清单260
3.7.1A W1A型基本建筑结构清单:多层、多户的木框架261
3.7.1AS 结构类型W1A:多层、多户住宅木框架的附加结构清单262
3.7.2 W2型基本结构清单:商业和工业用木框架263
3.7.2S 结构类型W2:商业和工业用木框架的附加结构清单264
3.7.3 S2型基本结构清单:有刚性密肋梁的抗弯钢框架265
3.7.3S 结构类型S1:有刚性密肋梁的附加结构清单267
3.7.3A S1A型基本结构清单:有柔性密肋梁的抗弯钢框架267
3.7.3AS 结构类型S1A:有柔性密肋梁的抗弯钢框架的附加结构清单269
3.7.4 S2型基本结构清单:有刚性密肋梁的钢支撑框架270
3.7.4S 结构类型S2:有刚性密肋梁的钢支撑框架的附加结构清单271
3.7.4A S2A型基本结构清单:有柔性密肋梁的钢支撑框架272
3.7.4AS 结构类型S2A:有柔性密肋梁的钢支撑框架的附加结构清单273
3.7.5 S3型基本结构清单:轻钢框架275
3.7.5S 结构类型S3:轻钢框架的附加结构清单276
3.7.6 S4型基本结构清单:有混凝土剪力墙的钢框架276
3.7.7 结构类型S5:具有填充砌块剪力墙和刚性密肋梁的钢框架基本结构清单278
3.7.7S 结构类型S5:具有填充砌块剪力墙和刚性密肋梁的钢框架附加结构清单279
3.7.7A 结构类型S5A:具有填充砌块剪力墙和柔性密肋梁的钢框架基本结构清单280
3.7.7AS 结构类型S5A:具有填充砌块剪力墙和柔性密肋梁的钢框架附加结构清单281
3.7.8 结构类型C1:混凝土抗弯框架基本结构清单282
3.7.8S 结构类型C1:混凝土抗弯框架附加结构清单283
3.7.9 结构类型C2:有刚性密肋梁的混凝土剪力墙基本结构清单285
3.7.9S 结构类型C2:混凝土剪力墙附加结构清单286
3.7.9A 结构类型C2A:有柔性密肋梁的混凝土剪力墙基本结构清单287
3.7.9AS 结构类型C2A:有柔性密肋梁的混凝土剪力墙附加结构清单288
3.7.10 结构类型C3:有刚性密肋梁填充砌体剪力墙的混凝土框架基本结构清单289
3.7.10S 结构类型C3:有填充砌体剪力墙和刚性密肋梁的混凝土框架附加结构清单291
3.7.10A 结构类型C3A:有柔性密肋梁和填充砌体墙的混凝土框架基本结构清单291
3.7.10AS 结构类型C3A:有柔性密肋梁和填充砌体剪力墙的混凝土框架附加结构清单293
3.7.11 结构类型PC1:有柔性密肋梁的预制/立墙平浇混凝土剪力墙框架基本结构清单294
3.7.11S 结构类型PC1:有柔性密肋梁的预制/立墙平浇混凝土剪力墙的附加结构清单295
3.7.11A 结构类型C3A:有柔性密肋梁和填充砌体墙的混凝土框架基本结构清单296
3.7.11AS 结构类型PC1A:有刚性密肋梁的预制平浇混凝土剪力墙附加结构清单298
3.7.12 结构类型PC2:有剪力墙的预制混凝土框架基本结构清单298
3.7.12S 结构类型PC2:有剪力墙的预制混凝土框架附加结构清单300
3.7.12A 结构类型PC2A:无剪力墙的预制混凝土框架基本结构清单301
3.7.12AS 结构类型PC2A:无剪力墙的预制混凝土框架附加结构清单302
3.7.13 结构类型RM1:有柔性密肋梁的钢筋砖承重墙基本结构清单303
3.7.13S 结构类型RM1:有柔性密肋梁的钢筋砖承重墙附加结构清单304
3.7.14 结构类型RM2:有刚性密肋梁的钢筋砖承重墙基本结构清单305
3.7.14S 结构类型RM2:有刚性密肋梁的钢筋砖承重墙附加结构清单306
3.7.15A 结构类型URMA:有刚性密肋梁的无筋砖承重墙基本结构清单307
3.7.15AS 结构类型URMA:有刚性密肋梁的无筋砖承重墙附加结构清单308
3.7.16 一般基本结构清单309
3.7.16S 一般附加结构清单313
3.8 场地地质风险与地基清单318
3.9 非结构清单319
3.9.1 基本非结构构件清单319
3.9.1S 附加非结构构件清单322
第4章 评价阶段(2级评价)325
4.1 概况325
4.2 2级分析325
4.2.1 概况325
4.2.2 LSP与LDP分析程序326
4.2.3 LSP和LDP的数学模型328
4.2.4 LSP和LDP的可接受标准329
4.2.5 墙平面外的力332
4.2.6 特别程序332
4.2.7 非结构构件的要求337
4.3 用于结构体系的程序343
4.3.1 概况343
4.3.2 构造345
4.3.3 材料状况350
4.4 用于抗侧力体系的程序354
4.4.1 抗弯框架355
4.4.2 剪力墙365
4.4.3 支撑框架377
4.5 用于密肋梁的程序380
4.5.1 概况381
4.5.2 木密肋梁387
4.5.3 金属面板密肋梁388
4.5.4 混凝土密肋梁389
4.5.5 预制混凝土密肋梁389
4.5.6 水平支撑389
4.5.7 其他密肋梁390
4.6 用于连接的程序390
4.6.1 用于法向力的锚固390
4.6.2 剪力传递392
4.6.3 竖向构件393
4.6.4 构件的相互连接396
4.6.5 面板连接397
4.7 用于场地地质风险与基础的程序398
4.7.1 场地地质风险398
4.7.2 基础条件399
4.7.3 基础承载力399
4.8 用于非结构构件的程序400
4.8.1 隔墙401
4.8.2 天花板体系402
4.8.3 灯具的固定件403
4.8.4 装饰层与玻璃403
4.8.5 砌筑的饰面板405
4.8.6 金属螺栓连接体系406
4.8.7 混凝土砌块和砖砌块与体系的连接406
4.8.8 女儿墙、檐口、装饰与附件407
4.8.9 砌体烟囱407
4.8.10 楼梯407
4.8.11 建筑中的物品与家具408
4.8.12 机电设备408
4.8.13 管道409
4.8.14 下水管410
4.8.15 危险材料411
4.8.16 电梯411
第5章 详细评价阶段(3级)413
5.1 概况413
5.2 适用程序413
5.2.1 用于抗震重建设计的条款413
5.2.2 用于新建建筑的设计条款414
5.3 详细设计程序的选择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