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指纹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指纹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22/34996880.jpg)
- 赵向欣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87125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894页
- 文件大小:135MB
- 文件页数:91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指纹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指纹技术发展史及其现状3
第一章 中华指纹技术发展史3
第一节 中华指纹技术的起源3
第二节 中国古代指纹术的发展16
第三节 中国古代指纹术的对外传播18
第四节 国民党旧中国时期的指纹技术20
第五节 新中国指纹技术的蓬勃发展23
第二章 西方指纹技术的诞生与发展32
第一节 近代指纹技术诞生的历史背景32
第二节 近代指纹学的奠基34
第三节 近代指纹学的诞生39
第四节 近代指纹技术在世界各国的推广和发展44
第五节 近代指纹技术评价50
第三章 现代指纹技术及其发展趋势52
第一节 现代手印显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52
第二节 现代指纹档案管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55
第三节 现代手印检验鉴定技术及其发展趋势57
第二篇 指纹技术的科学基础61
第一章 指纹技术的解剖学基础61
第一节 手的形态结构61
第二节 手的皮肤结构72
第二章 指纹技术的遗传学、化学基础75
第一节 人各不同规律75
第二节 终生不变规律77
第三节 触物留痕规律77
第三章 指纹技术的生物化学基础79
第一节 人体汗液的生化过程79
第二节 人体汗液的组成成分与手印汗液信息技术83
第四章 指纹技术的哲学、数学、社会学基础93
第一节 指纹的客观规律性93
第二节 指纹遗留的普遍性94
第三节 指纹鉴定的科学性94
第三篇 手纹的结构99
第一章 手的形态结构99
第一节 手指的形态结构99
第二节 手掌的形态结构102
第三节 手的测量103
第四节 手纹的种类104
第二章 乳突纹线的形态106
第一节 乳突线的一般形态106
第二节 乳突线的组合形态108
第四篇 手纹分类113
第一章 指纹的分类与基本类型113
第一节 指纹分类的基本原则113
第二节 指纹分类的方法114
第三节 指纹的基本类型114
第四节 指纹基本类型之间的界限116
第二章 国外指纹分类的演变117
第一节 指纹分类的作用117
第二节 格鲁的指纹分类118
第三节 伯金杰的指纹分类119
第四节 高尔顿的指纹分类120
第五节 亨利的指纹分类122
第六节 其他欧洲国家的指纹分类124
第七节 伯特利单指指纹分类135
第三章 中国指纹分类141
第一节 中国古代至民国时期的指纹分类141
第二节 新中国指纹纹型的调查147
第三节 十指指纹管理的分类151
第四节 几种单指指纹管理分类153
第五节 计算机指纹管理的分类161
第四章 指节纹分类169
第一节 中国指节纹分类169
第二节 德国学者指节纹分类170
第五章 掌纹分类173
第一节 掌纹分区173
第二节 掌部乳突线流向规律及掌纹分类176
第六章 褶纹分类与皱纹分布188
第一节 掌部褶纹分类188
第二节 手指褶纹分类190
第三节 掌部皱纹192
第四节 手指各节皱纹193
第五篇 乳突线细节和其他细节197
第一章 乳突线细节197
第一节 乳突线细节的概念197
第二节 乳突线细节的特性200
第三节 乳突线细节的分布规律202
第四节 纹线边沿与汗孔形态205
第二章 乳突细点线208
第一节 乳突细线和乳突细点线的概念208
第二节 细点线的统计分析210
第三章 其他细节212
第一节 褶、皱纹细节212
第二节 伤痕与茧瘢的细节213
第三节 脱皮细节213
第六篇 现场手印的形成和分类217
第一章 现场手印的形成217
第一节 现场手印的形成机理217
第二节 常见手印介质的组成220
第三节 手印形成后的变化222
第二章 现场手印的分类224
第一节 现场手印分类的意义224
第二节 现场手印的分类226
第三章 手套印的形成与分类229
第一节 手套印的形成229
第二节 手套印的分类231
第七篇 现场手印的勘验235
第一章 现场手印勘验程序和重点235
第一节 现场手印勘验的意义235
第二节 现场手印的保护238
第三节 现场手印的勘验程序241
第四节 现场手印勘验的重点244
第五节 现场手印的发现方法247
第六节 现场手印的记录250
第二章 现场手印勘验的器材253
第一节 光源253
第二节 手印显现、固定与提取器材256
第三节 照相器材261
第八篇 现场手印的显现、固定和提取技术第一章 潜在手印的显现原理和显现方法的分类267
第一节 潜在手印显现技术的发展267
第二节 潜在手印显现的原理268
第三节 显现方法的分类271
第四节 影响显现效果的因素272
第五节 常用试剂的性质及在工作中的自我保健274
第二章 潜在手印显现方法与操作工艺277
第一节 粉末显现法277
第二节 熏染显现法279
第三节 溶液显现法285
第四节 光致荧光显现法289
第五节 真空镀膜显现法295
第六节 放射性技术显现法298
第三章 几种特殊物体上潜在手印显现法301
第一节 人体皮肤上潜在手印显现301
第二节 纺织品上潜在手印显现302
第三节 一些水果、蔬菜上潜在手印显现303
第四章 几类特殊介质物形成潜在手印的显现方法选择305
第五章 潜在手印显现工作程序308
第一节 潜在手印显现工作程序的概念与发展308
第二节 潜在手印显现工作程序310
第三节 运用显现工作程序的原则313
第四节 潜在手印显现的工作方案315
第六章 手印显现实验室318
第一节 手印显现实验室的概念318
第二节 手印光学显现实验室319
第三节 手印物理显现实验室和化学显现实验室323
第九篇 手印照相技术327
第一章 手印照相与配光方法327
第一节 手印照相的基本要求327
第二节 手印照相拍照方法328
第三节 指纹照相的配光方法和拍照技术339
第四节 数码相机在手印照相中的应用350
第二章 手印照相中的技术加工351
第一节 手印照相胶片种类选择、拍照与冲洗351
第二节 手印照相中负片的技术加工352
第三节 手印照片制作357
第十篇 现场手印分析361
第一章 现场手印与犯罪事件关系的分析361
第一节 手印的判断361
第二节 犯罪手印的判断362
第三节 被害人和其他间接关系人手印的分析与应用365
第二章 手印遗留的手位、指位与部位分析370
第一节 手位分析370
第二节 指位分析375
第三节 指印遗留部位分析379
第四节 手掌印的手位、部位分析381
第五节 指节印的手位、指位、指节位分析390
第六节 现场手印手位、指位、部位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394
第三章 手印判断人身特征396
第一节 利用现场手印判断遗留人自然特征的可行性396
第二节 现场手印测量标准及分析法397
第三节 手印判断身高401
第四节 手印推测年龄403
第五节 手印推断体态414
第六节 手印判断性别416
第七节 手印分析生活环境418
第八节 分析判断中应注意的问题419
第九节 手印汗液的DNA检验421
第四章 现场手印遗留时间的分析424
第一节 根据现场手印的直观效果进行遗留时间分析424
第二节 运用现场模拟实验方法进行手印遗留时间分析426
第十一篇 手印样本的提取431
第一章 犯罪嫌疑人指纹样本的收集431
第一节 密取手印431
第二节 案前自然样本的收集434
第三节 公开捺取手印样本436
第四节 实验样本的收取440
第五节 指纹捺印的器材442
第二章 尸体指纹的捺印及提取446
第一节 早期正常尸体指纹的捺印446
第二节 水泡尸体指纹捺印447
第三节 腐败尸体指纹捺印448
第四节 其他异常尸体指纹的捺印449
第三章 民事指纹样本的收集451
第一节 提取民事指纹样本的法律依据451
第二节 民事诉讼前指纹样本的收集452
第十二篇 手印鉴定457
第一章 手印鉴定的送检准备457
第一节 刑事手印鉴定的送检准备457
第二节 民事手印鉴定的送检准备459
第二章 刑事手印鉴定的收检462
第一节 刑事手印鉴定的受理462
第二节 鉴定前的准备工作463
第三章 分别检验465
第一节 初步检验465
第二节 深入检验470
第四章 疑难手印特征的识别482
第一节 模糊手印特征的识别482
第二节 变形手印特征的识别488
第三节 残缺手印特征的识别492
第四节 重叠手印特征的识别494
第五节 屈肌褶纹与皱纹特征的识别497
第六节 乳突细点线特征的识别499
第七节 伤疤与脱皮特征的识别501
第八节 真皮手印特征的识别503
第九节 汗孔特征的识别505
第五章 比较检验508
第一节 比较检验选用的特征508
第二节 比较检验的内容509
第六章 综合评断516
第一节 综合评断的任务与主要内容516
第二节 相同点、差异点的产生原因及特征变化规律516
第三节 正确的区分相似与同一523
第四节 鉴定实验524
第五节 国外手印鉴定标准的确立与发展525
第六节 构成手印细节特定性的条件528
第七节 综合评断的可靠性531
第八节 鉴定结论533
第七章 手印鉴定人员的素质534
第一节 职业道德534
第二节 职业素质535
第八章 手印鉴定书的制作537
第一节 手印鉴定书的制作规范537
第二节 手印鉴定书实例541
第十三篇 中国指纹档案管理557
第一章 指纹档案管理工作概述557
第一节 指纹档案的概念557
第二节 指纹档案工作的内容559
第三节 指纹档案的收集562
第四节 指纹档案的整理564
第五节 指纹档案的利用566
第二章 指纹档案的手工管理569
第一节 新中国指纹档案管理概况569
第二节 十指指纹档案管理591
第三节 单指指纹档案管理604
第四节 单连指指纹档案的分析、储存和查对645
第五节 掌纹档案的分析、储存和查对655
第三章 指纹档案的半自动化管理663
第一节 国内外指纹档案半自动化管理的现状663
第二节 指纹档案半自动化管理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666
第三节 指纹半自动化管理的分析、编码672
第十四篇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691
第一章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概况691
第一节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发展概述691
第二节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特点691
第三节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基本功能692
第四节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内容693
第二章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高级系统技术698
第一节 全国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层次结构698
第二节 指纹远程系统700
第三节 大容量指纹自动识别系统700
第四节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数据交换标准化704
第三章 指纹识别系统的核心算法706
第一节 指纹识别原理706
第二节 核心算法概述707
第三节 指纹特征提取708
第四节 指纹比对711
第五节 指纹图像数据压缩712
第四章 指纹系统网络化720
第一节 省际指纹识别系统网络化模型720
第二节 主要功能729
第五章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应用732
第一节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组成732
第二节 指纹的捺印质量与自动识别率733
第三节 现场指纹库的建立735
第四节 指纹的检索比对736
第五节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738
第十五篇 指纹技术的广泛应用743
第一章 皮纹学在相关领域发展应用概况743
第一节 现代皮纹学的三个发展阶段743
第二节 现代皮纹学四个发展分支743
第三节 学术研究机构746
第四节 皮纹学图形分类分析法747
第五节 皮纹学数量分析法759
第六节 皮纹分析法述评766
第七节 皮纹研究统一标准767
第二章 遗传学医学领域皮纹研究与应用769
第一节 皮纹遗传学的发展769
第二节 皮纹单项指标的研究770
第三节 医学皮纹的发展应用776
第四节 遗传性疾病780
第五节 基因性疾病的皮纹特点785
第六节 染色体疾病皮纹特点795
第七节 皮纹在其他医学项目上的应用801
第三章 皮纹在人类学领域的应用804
第一节 人类学研究皮纹简况804
第二节 各种族指纹频率分布805
第三节 我国各民族指纹的特点818
第四章 指纹技术在经济等领域的应用833
第一节 指纹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833
第二节 指纹技术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836
附录:手纹图谱841